在河风与海风交织处,看见大地的壮阔与坦荡

壹点娱乐 2025-04-20 00:07:02

从东营回来以后,我时常想起这座城市,我愿意记录下它留在我脑海中的样子,那怕以如此微小的视角、如此个人主义的叙事。

提到东营,先想到它的宽敞,“宽”谓空间大,“敞”谓无遮拦,一片辽阔的土地,站在低处也能看到将蓝得标准的天空与干净的土地划分开来的地平线,少见群山,少年楼宇,我总是想起“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意境,若在白天,自然成了“日出平野阔,云涌大江流”,果然,在我头脑里,一想到东营的白天就想到白茫茫的阳光倾洒在崭新的柏油路上、大片的土地上、摇晃的花枝上,又有白云在滚滚而下的黄河上面驻留着,凝望着。

四月初,我们坐着绿皮火车,欢声笑语地来到这里,算不上心驰神往,但心中绝对充满几天以来的翘首期盼,前年冬季我去东营看过一次黄河入海,涛涛黄浪、澈澈海风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很久很久了,我知道此行必定包含故地重游的成分,因为黄河入海口对于东营而言实在意义卓然。

黄河入海,是伟大的事业,轰烈,坦荡,渡万劫而不复。黄河一直盼望着入海,这是它的目标,人们愿意将向前奔涌的河流终将入海来升华出很多人生哲理,就像专注与目标对于成功的意义云云,黄河入海的整个过程,很像是一种朝圣,从这个意义上说,东营借由靠近大海的优势成了黄河的圣地,黄河沿岸的人们、黄河诞生的文明,都应该和东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河海相接的地方,我曾乘船看过一次“黄蓝交汇”,这里无比壮阔的景观恰如其分地回应了黄河上游人们对于黄河“奔流到海”的无数种想象,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写下的治理黄河的浩荡史诗,终于在这里落下最后一行。来到东营,总要再感叹一遍中国人的勤劳与坚韧,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总是做着改造自然的斗争,琢磨着怎样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这种乐观主义与实干主义精神,放在当下也是熠熠然灿烂万分的。正如东营人民的治理盐碱地的大工程中,一代代拓荒者们筚路蓝缕,奉献青春,将盐碱滩变成了“金沙滩”,我们这才在这片土地上看到麦浪滚滚、候鸟常至、瓜果飘香。

就在中国人改造世界的历史途中,这片苍茫的江河,诞生过多少自然的、人文的奇迹。远看黄河如一片绸缎,风来不惊,诸事从容,一成不变地流淌再流淌,我们无从想象能在这条江河上找到多少人活动的身影,从治理黄河的人们,到世代依傍黄河而居住的人们,从穿渡黄河的人们,到观摩黄河的人们,千千万万的人,他们有过怎样的生命轮廓?他们现在去了哪里?

在黄河博物馆里,我们走马观花地看着黄河沿岸的文化,在这极小的空间与极短的时间里,在这微缩的浩瀚里,我们看到了黄河文化的繁盛与广袤。来到东营,适合将黄河文化做一个清点,最上游的藏族文明,那雪域高原上的经幡与诵经声,承载着对天地神灵的虔诚祈愿,中游的回族文明,清真风味饮食与碉楼式建筑,融合了阿拉伯风格与蕃客风情,再到汉族文明,千年的农耕智慧与儒家思想,日光一样地照耀着整个民族,羌族文明的古老歌谣与神秘图腾,诉说起往昔的峥嵘万事,土族文明绚丽的服饰与欢快的舞蹈,又展现着对生活难以穷尽的热情,最后来到下游的齐鲁文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豪迈的侠义之气交相辉映……

这琳琅满目的文化,仅仅是被记录下来的文化,就已经如此庞博,背后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更难以数计,文明正是由无数人构成的,文明的力量是所有人的参与形成的分量,个人是微小的,个人主义的叙事也常常埋没在历史年轮中,但这种很轻很轻的参与感,却构成了个人与文化、文明的全部互动,只要参与,就足以慰藉自己,也慰藉了一切。

在黄河入海的磅礴之力的激荡中,年轻的心灵为之震撼、惊讶乃至产生五体投地的冲动。我在黄河边矗立良久,盯着远道而来的河水,想象它贯穿整个中国,极尽最大的空间,将一切华夏文明浏览一遍,也熨帖一遍,这份图景不仅在我心中慢慢舒展,也漫游在华夏子孙的心中,一直来到最下游,来到黄河入海的地方。又想到自己在黄河边的济南生活了许多年,想到自己来到黄河入海的圣地东营,有过如此种种美好的体验与思考,我暗自欣喜此行不虚。

我爱在黄河旁边吹风,但在东营,我分不清这里是河风还是海风,我感受到河风的热切,像有无数种点滴的经历,正在熙熙攘攘地向我分享、等待我体会,但海风的温润和厚重又从反方向扑面而来,将种种喧嚣冲散,只留下一种平淡的心情,吹在脸颊上是柔和的,握在手中是流动的。黄河正想要道尽一路而来的辛苦、难过、挫败、隐忍、欣慰、欢乐,半生风雪,可是大海毫无言语,只是在这里存在着,吞并一切地存在着。就像黄河赶路时吸纳许多支流作为养分一样,大海照样不误地吸收着黄河,吞并着黄河,接纳着黄河,因为有这样的大气量,成就了海的雄浑壮阔、成就了黄河入海的刹那的伟大。黄河终究奔赴尽头的海,两种风吹在脸上,一边滚烫着勃勃而来的热血,仿佛还留存着上游的悸动、中游的坚定和下游的胸有成竹,但另一边就是太平洋流的清润,夹杂着水蒸气慢慢为自然的奇迹喝彩,为黄河千里马拉松的冲线时刻鼓劲,也慢慢作为一个主人迎接片片活水的汩汩到来。

海风将我的头发吹起来,我游走着、赞叹着,很多想象了很久的景象在这一刻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小小的人儿,背着巨大的黄河文明,摸不到其中的一个小角落,甚至想象不出黄河文明到底有多么大的体量,但在我的脑海里知道黄河文化就这样存在了五千年,甚至更久,存在了一千九百公里,甚至更长,当人们心中有这样一种存在的时候,自然就成为比参与黄河文化的构成更为重要的一种存在,升华了参与者的力量而形成了思考者的力量,这一切都要先亲身来到黄河边,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与和黄河的“见面”,我感谢这样的“见面”的机会,也庆幸自己曾对黄河拥有过片言只语或更多一点的认知,于是现在我能够想这么多的美丽与苏醒,又或者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的血液里本就存在着这样的意识。

船只拨开黄沙的河流,留下巨大的声响,在阳光下闪着光芒,这种光芒像是文明的隐喻,黄河旁边一直以来都闪烁着这样的光芒,那是由沿岸人民的智慧凝结而成的。我总能看到一种古老和现代的交织,多少年过去了,年年岁岁,我们的黄河还是这样奔流到海,片刻不停息,人却慢慢变了许多,但人和人之间还是存在着某种共性,这是血脉相传带来的定数,也是炎黄子孙身上共通的特点,我们喝着黄河水,流淌着华夏血液,我们是一个凝聚起来的共同体,而黄河,就是其中最为坚实的屏障。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文章:胡婷

责编:胡婷

审核:刘仲国

壹点号山师新传媒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0 阅读:0

壹点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