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元好问!以20年前的旧文缅怀先贤诞辰834周年

大夏民意 2024-05-15 09:00:36

史上忻州大文豪元好问,是忻州乃至华北文宗,先生的造诣历千百年来无出其右。甲辰2024年是元好问诞辰834周年,集会举办“纪念元好问先生诞辰834周年暨历代诗吟元好问碑林揭幕仪式”,谨以笔者二十年前的旧文来纪念先生,传承好问精神。

​据悉,5月13日上午,在遗山陵园,中国元好问学会、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市文联、秀容书院博物馆等共同举行“纪念元好问先生诞辰834周年暨历代诗吟元好问碑林揭幕仪式”。出席嘉宾有著名学者陈巨锁,忻州市政协原主席张明成、忻州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周如璧,忻州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杨学书,忻州市委统战部原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刘建平,忻州市人大原副主任、忻府区委原书记崔向松,忻州师院党委副书记谭英杰,原平市委原书记薛根生等。参加活动的还有忻州市文联、市文化旅游局、市文化研究院、市委党校、忻州师院美术系、忻州师院元好问研究所及忻州文化艺术界、收藏界、企业界有关领导和知名人士。忻州市政府督察专员张建平受贾玲香副市长委托,主持了揭幕仪式。

​忻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利民宣读中国元好问学会贺电,忻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宁志刚讲话,忻州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谭英杰致辞!

​宁志刚讲话指出,834年前,在韩岩诞生了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元好问。767年前这位彪炳史册的一代文宗在河北获鹿去世,归葬故里。同时归来的还有先生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和不朽诗魂。镌刻着诗人元遗山之墓七个字的三尺墓石与野史亭既是中华文明史别具风骨的文化象征,也是忻州重要历史遗存。

​追思元好问

(2004年4月8日刊发于山西新闻媒体文化周刊)

​出忻州城南十里韩岩村北,在去“华北第一溶洞”禹王洞的路旁,有一处碧瓦红墙、满园青松翠柏的地方,这就是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陵园。

​元好问生于1190年,卒于1257年。字裕子,号遗山,1221年进士出身、1224年中宏词科,历任国史院编修,南阳县令等职,官至尚书省左司都事员外郎。其天资聪颖好学,工诗文又擅词曲,至金朝灭亡后拒绝在朝为官,回乡著书立说。传世有《遗山先生文集》、《新乐府》、《壬辰杂编》、《诗论绝句》以及金代诗歌的汇总《中州集》。由于他博学经传、贯汇百家,是金代颇有名望的大学子,当时人称他元才子。

​进入陵园大门,正面是黑色大理石底座,白色汉白玉雕刻的元好问立像。右侧是一处院落,大门上方镶嵌着清代福建巡抚徐继畲(五台人)题写的“野史亭”石刻牌匾,院中是元好问晚年著书立说的地方——野史亭。亭内有袁遗山像和诗文石刻,现存此亭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建的六角攒尖顶式建筑。野史亭北侧为青来轩,屋内陈列有历代文人咏野史亭的诗作石刻。

​出野史亭院大门往西,有一条用碎石砌成的林荫甬道,一直通往又一处院落“元墓”,只见门楣上方是乾隆六十年重修时忻州知事汪本直题书的石匾,院内有元代镌刻的石羊、石虎、石翁仲若干,以及林立的各代碑碣。

​陵园总占地面积30余亩,园内所存金、元、明、清以来的诗文石刻,涉及30人之多。元陵自建国以来曾多次被修缮,且于1965年被批准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元好问编撰的《中州集》共10卷,收入金代249人2259首诗,并对诗作者都编有掌故或小传,内容涵盖诗文、诗论,包括金代的道德习气和文人学识,且贯穿了整个金代史。时至今日《中州集》仍然是部重要反映金代历史的传记体诗书。元好问先生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而且是杰出的诗歌评论家,其还著有《论诗绝句》30首。

​在幽雅的元陵里,站在野史亭上,看着充满历史痕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金戈铁马的金元时代;遐思之余,好像感受到了元好问金亡不仕、富贵不淫的坚贞气节,领悟了他《诗论绝句》里“中州万古英雄气”的满怀豪情。

​人皆见贤思齐,历代多少文人雅士曾来元陵拜谒凭吊,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大凡爱国爱民者,芳名永垂,万众仰慕!(张汉英)

​华夏民意网编辑发布

0 阅读:1

大夏民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