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磨难,流浪大师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创建了东西方文明!

南国劲松 2024-01-25 17:07:14

古老的东方文明发源于华夏,首先确立这种思想并发扬光大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讲究“君君臣臣”,追求仁义,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民,行使仁政,一个社会的人等级分明,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孔子是以人为中心,讲究修身立德,以圣人治天下,民众集体服从的思想。

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的雅典,亚里士多德为集大成者和代表,当然,他的老师柏拉图和祖师苏格拉底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在人类文明史上都留下过浓重的一笔。柏拉图在雅典虚心学习长期求教以后,游历四方。他的学说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创建的民主和自由,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启蒙者。

亚里士多德同时还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更是一位百科全书似的科学家,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亚里士多德把神学和科学巧妙地揉为一体,以民主自由为基石,注重释放社会上每个人的自由和活力。

可以说,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就是东西方文明的创始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东西方文明一直引领着这个世界向前发展。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光辉而伟大的贡献,像两座灯塔,屹立在世界的东西方,引领着人们前行。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4月1日),其实孔子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当时是鲁国陬邑人。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虽然从时间上来看,亚里士多德比孔子晚了一百多年,但基本上属于一个时代的人。

孔子是个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但是亚里士多德不仅是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倡自由民主,不拘形式地求证,这些思想为后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两个人身上都有一种相似的人生轨迹,基本上都出生在封建小地主和小奴隶主中产家庭,小时候都受过严格长期的教育,在人生道路上都有过长期流浪、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

流浪不仅是一种生活,更容易使人开悟,能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多平常想不到的东西,不仅提升认知和维度,更能净化灵魂。

他俩相同的地方就在于人道精神和礼制精神的建立,礼制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和秩序制度,是全人类所有政府都适用的。

唯一不同的是,孔子侧重于从道德层面实施仁义,道德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为基础,讲究中庸的完足思想。而亚里士多德则是讲究科学的实证主义,用事实求证所有教义,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恶,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克服,通过民主自由保证对权力的控制。

孔子提倡仁政礼制,讲究规制等级次序,亚里士多德崇尚自由、民主,中国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西方人说,不自由毋宁死。

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明君圣人,底下的小民只要做到服从就可以了。孔子的性善论,把神排斥在外,自己就是神,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是不完整的,所以要“一日三省吾身”,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

亚里士多德是在神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主和自由,承认自己有罪,向神忏悔后反而身心愉悦,获得自由。在一种道德的底线约束下发展自己,放飞自己,求证自己。在政治上提倡民主,利用大家的力量建设国家。

从根本上来讲,我认为孔子注重威权统一和等级秩序,而亚里士多德则注重个体的自由释放,小心地科学求证。有人把东西方文化对立,其实他们有对立的地方,也有统一的地方,只是他们各自注重了事物的某一个层面而已,从根本上来讲是相通的。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本文就简要说一下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流浪成长过程,因为要写完他俩的故事非得要汗牛充栋不可,得写一屋子书也不一定写得完,所以咱们挑重点来写。

孔子的爹叫叔梁纥,是鲁国的一个战斗英雄,立过不少战功,做过曲阜市长,也算是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叔梁纥大老婆生了九个女儿没儿子,这可不行,他又纳了个小妾,生了个儿子叫孟皮,但是很遗憾是个瘸子。

当时叔梁纥已经66岁退休了,没有一个健康的儿子始终是一件死不瞑目的大事。于是他又向朋友老颜提出要纳他家女儿为妾,老颜一百个不乐意,心想,你头发胡子都白了,一大把年纪了,我三个姑娘也不一定看得上你。你是退休高干不错,可这年龄也太大了吧,那不糟蹋我家姑娘了,既然你提出来了,那就让你相下亲吧,我姑娘肯定也不会同意。于是就让自己正值青春妙龄的三个女儿见一下头发胡子发白的叔梁纥。

但是万万没想到,20岁的丫头老三颜徵在同意了。把个老颜气得不轻,本来想走个过场让他死了这条心,这没心没肺的孩子自己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叔梁纥家里人也大都不同意这门亲事,两边的人都不看好。但是难不倒久经沙场的老叔,他在荒僻的尼山上搭了一个草棚,顶着社会的压力,两个人在草棚里结婚了,史书上叫野合。

老夫少妻,干柴烈火,不经意间,改造东方世界的一代圣贤诞生了。

后来孔子就在这个小草棚里出生了,三岁的时候,果不其然, 叔梁纥撒手归西了。

于是颜徵在带着小孔子回来认亲,孔家人都不认,颜徵在和瘸子哥哥孟皮以及孔子到阙里过起了清贫的日子。

孔子作为生长在官宦人家的子弟,是个官迷,最喜欢当官,由于他长期在社会底层生活,所以又非常同情劳动人民,他提出儒家学说,主张仁爱,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老百姓要规规矩矩,君要像君,臣要像臣。

但是当时的中国正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时期,周朝分封了众多诸侯国,大家互相倾轧,大鱼吃小鱼,都想发展经济,争夺人心,争夺土地和民众,天天刀兵四起,你在这里一天到晚讲仁政,有点不合时宜吧。大伙都忙着称王称霸,这个时候孔子来讲仁义,怕是喝高了吧。

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这下把孔子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东方不亮西方亮,到其他国家看看吧。

所以孔子就带着他的72个学生,唱着流浪者之歌,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周游列国14年,其实就是流浪要饭,天当床,地当被,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时候也在别的国家靠着一通忽悠,谋个一官半职,没干多久就被别人眼红嫉妒赶跑了,孔子带着这七十二个弟子,带着自己治国理政的学说,在神州大地到处游荡传播,个中艰辛,只有孔子自己清楚。

有一次孔子到了郑国,这个郑国是个流氓国家 ,自己实力不咋地还总想称王称霸,欺大压小,无恶不作。派了一群地痞、流氓、无赖把孔子和他弟子们包围起来了,整整七天,大伙没吃没喝,快要绝望了。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拿着锄头,铁锹,严阵以待。每个人饿得死去活来,命悬一线。

幸亏大弟子子贡写了一封信给楚国,楚王派出附近的军队解了围,让他们吃了顿饱饭。这楚国虽然也一贯霸道,但是在 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像孔子这样的名人高士还是要尽全力保护的。不像郑国这种流氓国家,不分青红皂白打压社会名流正义媒体。

孔子是个官迷,做梦都想着当官,当然他当官不是为了发财,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主张。晚年的时候终于在鲁国当了几年教育部长(大司寇),结果没干几年又被人嫉妒赶下台来。不过也好,孔子正好专门教学,开办平民教育,结果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

孔子的一生虽然是为了当官,但他是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周游列国逃荒要饭14年,历尽人间艰辛,他的思想是在私塾打下的基础,更是在流浪的道路上对天下深深的思索,可见流浪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提高。

更加难能可贵的事,流浪14年,逃荒要饭,忍饥挨饿,困境艰难,孔子始终坚守正道,没有偷抢,没有为非作歹,祸害民众,反而对贫苦民众充满了深深地同情,一直为天下百姓和正义呼吁!

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古希腊一个宫廷御医的家庭,也算是一个中产阶层,17岁的时候,到雅典柏拉图学院求学,老师是柏拉图,祖师是苏格拉底,这些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可谓师出名门。

但是亚里士多德有自己的思想,酷爱自由,形成了逍遥学派。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全世界流浪。开始到了小亚细亚,大体上就是今天的土耳其一带,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老婆。后来小亚细亚,发生暴动亚里士多德又带着家人逃亡到了米提利尼。

在外边艰苦流浪了四年以后,亚里士多德又被马其顿国王召回故乡,担任年仅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

亚里士多德对这位未来的世界领袖灌输了道德、政治以及哲学的教育。同时,亚里士多德也运用了自己的影响力,对亚历山大大帝的思想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下,亚历山大大帝始终对科学事业非常关心,对知识十分尊重。

亚历山大去世后,雅典人开始奋起反对马其顿的统治。由于和亚历山大的关系,亚里士多德不得不因为被指控不敬神而逃到加而西斯避难。他的学园,则交给了狄奥弗拉斯图掌管。

就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亚里士多德重返雅典,在那里一住就是二十年,即从亚历山大出发远征的前一年到亚历山大去世的那一年。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可能肩负有说服雅典人服从马其顿的政治使命。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受到了很多的优待,除了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以外,他还得到了亚历山大和各级马其顿官僚大量的金钱、物资和土地资助。他所创办的吕克昂学园,占有阿波罗吕克昂神庙附近广大的运动场和园林地区。

他在这里创立了自己的学派,这个学派的老师和学生们习惯在花园中边散步边讨论问题,因而得名为“逍遥派”。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到雅典时,那里立刻掀起了反马其顿的狂潮,雅典人攻击亚里士多德,并判他为不敬神罪,当年苏格拉底就是因不敬神罪而被判处死刑的。但亚里士多德最终逃出了雅典。

西方现代文明就是其实就是神学和现代科学即民主自由思想互相斗争融合的过程。很明显这些哲学思想的出现,影响了神学的权威。

经过千百年的融合发展,基督教成功地走下神坛,和自然科学融合在一起,和人间烟火气融合在一起。科学你尽管研究,反正宇宙这么大,科学只是一个微观现象,很多只是利用这个世界的物质和原理来改造这个世界而已。再研究你也研究不透宇宙,最后神学来兜底。

不过这样也好,能够让人们心里有盼头有底线,现实生活中有抓手,就是现代自然科学,同时还把民主和自由的思想融会贯通。

不过,西方所有挑战神学权威的自然科学家,就像哥白尼、伽利略等人,最后基本上都没有好下场,这就是他们在斗争中融合,在融合中斗争的过程,西方文明其实就是神学和科学互相融合的一个过程,不过他们注重于解放个人自由,释放个人活力,提倡民主自由而已。

有人说,第三世界之所以贫穷落后,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发达,是他们长期对落后国家和族群侵略、掠夺的结果。其实,我们应该承认他们思想有先发优势和进步的概念,如果他们不先进,拿什么掠夺侵略我们呢?

还有一个问题,西方现代文明的发源地为什么会是古希腊?

古希腊虽然是一个半岛,但是三面环海,雅典宫城不仅三面环海,而且工程是建立在一处四周崛起的悬崖峭壁之上,易守难攻。这里属于南欧的地中海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这种岛屿地形很容易使人产生独立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现代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兴起于英伦三岛,正是古希腊的现代西方文明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文明的成果在英伦三岛开花结果,逐渐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英国占领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为殖民地,靠着先进的思想技术体制,靠着对殖民地的掠夺建立了日不落帝国。

在亚洲一般都是传统儒家文化为主导,最先接受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样是一个岛国-日本。日本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振兴之路,但是发展起来的日本却几乎给中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南国劲松早年时也经常出去流浪,有时候我发现流浪确实很美好,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让思想自由放飞,虽然艰难困苦,可是能够让灵魂升华,认知提高。所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才华大都是在颠沛流离的路上得到挖掘发挥的。正是先辈们在苦难中升华的总结,给我们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点亮了信念的明灯。

一个人只有在独立自由的时候才能激发创造能力,这更能考验一个人的毅力和决心。因为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在面临着各种诱惑。

其实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只有区区三万多天,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一定是带着使命来的,每一个人都思索该怎样活着。每个人都渴望思想自由和财富自由,以及行动自由。很多人都渴望有钱,给他这个世界的钱,天天把他关到一个小笼子里如何?有规则的自由才是持久长远幸福的。

但是没有规则的自由却是人类的灾难,没有约束的道德也不能成为道德。只有心是自由的,思想是自由的,人才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财富,可是人性是有贪欲的,就算是给他全世界的财富依然不会满足。所以我们有了宗教和法律,有了国家机器。

东西方文化的本质也是一个互相竞争融合的过程,是一个求同存异,互相包容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对立的敌人,都是一个在不同形式和立场下随时转换的角色而已。

所以说每个人的一生其实也是一场戏,三万多天就结束了这场旅行,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活在阳光里,活在自由当中,当然这个自由指的是身心自由。既然是旅行,就不要背负太多东西,东方的性善论和西方的性恶论结合起来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样,无所谓对错。每一个人生下来以后,心里面都有善和恶的种子,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成长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本文最后用古希腊文明创始人亚里士多德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优秀是一种习惯。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遵照道德准则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

幸福属于满足的人们。幸福就是至善。幸福在于自给自足之中。人生颇富机会和变化。人最得意的时候,有最大的不幸光临。

人生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0 阅读:1

南国劲松

简介:我是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民16岁就离家游走江湖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