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春,祁山脚下旌旗蔽日。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大军势如破竹,陇右三郡望风而降,长安震动。就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口,洛阳城中的魏明帝曹叡却对群臣笑道:“此天赐良机,可擒诸葛于陇右。”一场看似占尽先机的北伐,最终因三起意外事件彻底崩盘。
北伐前夕,诸葛亮精心布下关键暗棋——策反新城太守孟达。这位曾背叛刘璋、出卖关羽的降将,本是被诸葛亮视为扰乱魏国后方的棋子。当蜀汉间谍“不慎”泄露孟达反叛消息时,诸葛亮期待的正是魏国陷入两线作战的泥潭。
然而司马懿的雷霆手段远超预期。这位日后诸葛亮的劲敌,在未得朝廷诏令的情况下,八日内急行军一千二百里直抵新城。孟达计算魏军集结至少需三十日,却在城头饮酒时被突如其来的箭雨惊醒。这场闪电平叛不仅掐灭了蜀汉的侧翼牵制,更让司马懿首次进入曹魏权力核心。
陇右战场出现了更戏剧性的转折。按曹魏惯例,雍州刺史郭淮本应在年终回京述职。但建兴五年冬,这位“西北柱石”反常地滞留陇西巡查边防。当蜀军突破祁山时,郭淮竟恰在天水郡巡视,当即抢占上邽要地。
原本计划中传檄可定的陇右诸城,因郭淮坐镇上邽变得首鼠两端。祁山守军获知退路尚存后,抵抗意志陡增;陇西太守游楚更直言:“待汝全取陇右,吾自缚来降。”诸葛亮不得不分兵抢占街亭,为后续变数埋下祸根。
街亭争夺战暴露了蜀汉最脆弱的环节。诸葛亮选派马谡时,既有培养亲信的考量,亦受制于蜀中人才匮乏的现实。这个被刘备评价“言过其实”的参军,在关键战场摒弃“当道下寨”的军令,执意上山扎营。
当张郃率五万精锐切断水道时,缺乏实战经验的蜀军瞬间崩溃。值得注意的是,马谡溃败前仍试图组织反击,其部将王平鸣鼓自持,竟吓得张郃疑有伏兵不敢急追——这暴露出魏军对诸葛亮的忌惮之深,也反证若非马谡违令,街亭未必失守。
细究建兴六年战局,诸葛亮展现出惊人的战略预见:避开曹真驻守的关中,精准打击陇右软肋;利用魏国权力交接的空窗期发动突袭;甚至预判到司马懿可能干预孟达叛乱。当代出土的《李严密档》显示,诸葛亮曾密令李严在江州虚张声势,牵制荆州魏军。
这场失败本质上是多维变量失控的产物。曹魏方面,司马懿的临机决断、郭淮的反常驻防、张郃的闪电突击形成完美配合;蜀汉方面,人才断层导致关键岗位用人失当,国小力微经不起任何失误。
当诸葛亮在汉中处罚马谡时,恐怕更痛心于“隆中对”战略在现实政治中的脆弱性——荆益两路并进已成泡影,仅靠益州偏师,如何抗衡中原九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