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神机妙算”。据传,刘伯温曾预言未来,准确预测了明朝的兴衰和中国的历史变迁。他留下了许多神秘的预言和谶语,其中最著名的是《烧饼歌》。
刘伯温的谶语《烧饼歌》是刘伯温在公元1368年与朱元璋的一次对话中留下的预言。据传,朱元璋在殿内吃烧饼时,刚咬了一口,听见刘伯温前来觐见。朱元璋用碗盖住了烧饼,问刘伯温:“先生可知这碗中是何物?”刘伯温捏指掐算,回道:“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龙咬一缺,此乃饼也。”随后朱元璋便开始问他关于王朝兴衰的一些事。
朱元璋问刘伯温:“天下之事若何? 朱家天下长享否?”意思是天下的事会怎么样,我朱家的天下能够长久吗?刘伯温回答说:“我皇万子万孙,何须问哉!”这个预言似乎暗示着明朝的皇位将传给万子万孙,但实际上,明朝的皇位并没有传万世,而是传到了万历的孙子崇祯帝朱由检那一代。刘伯温在这里玩了一个文字游戏。
当然,除了《烧饼歌》外,刘伯温还有其他预言和谶语。比如,他曾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那这个预言是真的么?又是否实现了?很多人深扒历史书,找到了答案。原来在明朝嘉靖年间,福建那边还真出现了一位起义领袖,并做了“天子”,他就是飞龙国开国君主张琏。
张琏,原名张石琚,是明嘉靖年间广东饶平县人。因不满朝政腐败,他杀死了族长,并投奔了大埔的郑八、萧晚义军。郑八死后,他被推为首领。1560年5月,张琏正式发动武装起义,自称“飞龙人主”,国号“飞龙”。他的起义军一度占领了福建云霄县,这里正是传说中的“三山”之一。
也有观点认为,“三山”指的是福州市的三座山——于山、乌石山、屏山。福州城的“三山”旁有白塔、乌塔两塔,三山和两塔交相辉映,一条闽江穿城而过,于是福州城有“三山两塔一条江”之说 。然而,这种解释并没有得到确凿的证据支持。
张琏发动起义后,刚开始势如破竹,连下明朝数十城,飞龙军由原先的十万人扩充到二十万人,威震闽粤赣三省。与此同时,张琏还派王伯宣带领海上义军进攻潮州城,后又一直打海丰县,造成“山贼方炽,海警频仍,首尾牵制,时事艰难”的场面。张琏的军事行动极大威胁到嘉靖皇帝的统治地位。
为了消灭张琏的飞龙军,明朝遣都督刘显、参将俞大猷率官兵20万分6哨围剿。张琏所部伤亡惨重,于是他率领余部由云霄河引航出海,联合海上武装力量,继续对抗明朝政府。后来在明军的打击下,张琏率部南下,夺占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岛),自立为国王,并占有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垦殖为渔,称番舶长。
尽管张琏的这个“天子”没有得到中原的认可,但他确实成功建国。而且当地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华裔移民均依附于他,对他极为认可。连梁启超也将他列入《中国殖民伟人传》。在潮州市饶平县饶洋镇磐石楼还建有飞龙庙,明年六月初六演剧祭祀。据日本博士藤田丰八考察,三佛齐岛、旧港等地也的确出土过刻有“飞龙”字样的石碑,经鉴定正是张琏的国号。
因此,很多人认为刘伯温的那句谶语,对应的就是张琏的事。然而,刘伯温的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虽然与张琏起义的背景和时间有所吻合,但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这个预言可能只是民间传说或者历史巧合。对于历史的解读,我们需要保持理性,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盲目相信神秘的预言或谶语。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三山,"汕"。战场在汕头至福建海域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