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年代的“土茯苓”能饱腹,如今晒干70元一斤,用途有哪些呢?

心如止水清 2024-12-21 12:00:50

种菜很有趣,关注我,一个狂爱种东西的小农青

土茯苓,曾经是饥荒年代的救命粮。

靠着一片荒坡就能长成,根茎磨成粉能填饱肚子。

今天,这东西晒干后能卖到70元一斤,不少人都盯着它。

它到底是怎么从野地里挖出来的粗粮,变成了现在的高价货?

土茯苓长啥样?哪里能挖?

土茯苓是百合科的植物,根茎长在地下,块状,外头裹着层薄皮,切开后颜色偏白或微黄。

耐旱,耐贫瘠,随便一片荒地、树林下都能找到。

山坡、林子边、田坎,都藏着它的影子。

只要土壤没被铲得干干净净,它都能扎下根。

挖它得看季节,秋冬是最好时候。

这个时候根里养分最足,切片后淀粉含量高,干货产量也大。

拿一把锄头,找准位置挖开,根茎就露出来了。

挖回来后,把泥清掉,切成薄片,拿到太阳下晒干,就成了市场上的干品。

为啥能饱腹?靠的是淀粉多

土茯苓能当粮,靠的是它淀粉含量高。

根茎里淀粉占了一半以上,煮着吃、蒸着吃、磨成粉煮粥都行。

最直接的方法是削了皮,切片,用水煮。

煮熟后能吃饱肚子。虽然没啥味道,但在粮食稀缺的时候,它管饱、抗饿。

更重要的是,这东西几乎随处可挖,不挑地方长,长得还多。

普通人只要找到一片荒坡,用手挖都能挖出不少。饥荒年代,有它就能少挨饿。

土茯苓有什么用?

现在土茯苓不再是充饥的粮食,更多人看中的是它的多种用途。

特别是加工成干片后,晒干一斤能卖70元,不是没道理。

它到底能干啥?

清热解毒,常用在皮肤问题上

土茯苓最被人熟知的用处是清热解毒,特别是针对皮肤发红、发痒、溃疡这些问题。

用法很简单:拿20克干片,煮水15分钟。煮好后等水凉一些,直接用来洗患处。

洗几天,皮肤就能好转不少。

湿气重的地方,皮肤问题多,很多人家都备着这东西。

既能外洗,也能煮水喝。

煮水喝能从内部调理,把体内的湿热排出来。

祛湿效果好,适合关节疼痛的人

湿气重,容易关节疼,腿沉。

土茯苓祛湿效果不错,炖汤喝最管用。

猪骨汤是最常见的搭配,土茯苓加猪骨炖几个小时,祛湿的同时还能补钙。

做法简单:50克土茯苓加500克猪骨,放姜片去腥,加水炖2小时,喝汤吃肉。

对腿沉、关节疼这些毛病管用。

做成养生汤,日常也能喝

土茯苓药性温和,煮水炖汤没有副作用,很多人把它当日常的养生品。

比如土茯苓和薏米一起煮,能排湿健脾;

和绿豆煮,能解暑去火。南方家庭里,老火汤常用到它。

煮的时候加些冰糖,口感更好。

具体做法:30克土茯苓配20克绿豆,加800毫升清水,小火煮40分钟。

水煮好后,能喝出一股清甜味,特别适合夏天。

农村还能当饲料用

鲜土茯苓块茎量大,不能吃的部分可以直接切碎,当牲畜饲料。

猪、牛、羊都能吃。尤其是冬天缺草的时候,把它当饲料能顶用。

土茯苓的价格,主要是几个因素抬上去的。

第一,采挖费力。这东西根扎得深,挖起来麻烦。山区里挖更难,坡陡、地硬,花费的力气不小。

第二,干货出量少。五斤鲜货,才能晒出一斤干货。晒干还得用大量阳光,连续几天翻晒才能完全干透。

第三,市场需求大。土茯苓用途广,药用、食用都要,需求高。再加上野生资源减少,供不应求,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土茯苓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它的价值都不低。能填饱肚子的粗粮,到炖汤养生的好材料,它从田间一路走进了市场,还挺硬气的。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一个关注,后面我继续带来种植的干货分享。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