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8月的一天,驻扎在新疆三十里营房的机务站,训练一如往常地进行着。战士们正聚精会神地操练,突然,远处传来了汽车的声音。几辆军用车缓缓驶进了营区,停在了营门外。正在门口站岗的战士毛安西眼尖,立刻发现了几位首长从车上下来了。于是,他迅速挺直了腰杆,向他们敬礼。带队走在前面的正是军区司令员肖全夫,他一边回应着毛安西的敬礼,一边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打破了严肃的氛围。肖全夫眯着眼,深情地看着眼前的士兵们,微微皱眉,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转过头,对身边的随行人员感慨道:“昆仑山上的战士真是太辛苦了!”话语中流露出深深的关怀。
毛安西和身边的几名战士,原本有些紧张。毕竟司令员亲自来访,谁都想表现得最好。可随着肖全夫开始与他们谈话,询问他们的生活、训练情况,战士们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他们渐渐地不再拘谨,开始向司令员诉说边防生活的艰辛和挑战。肖全夫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头表示理解,眉头却越皱越紧。
在交谈中,肖全夫从战士们口中听到了神仙湾哨卡的故事。那是全军海拔最高的边防哨卡,驻守在那里的是一群与世隔绝的战士,条件艰苦到了极点。听到这些,肖全夫的心头不由得一紧,心里涌起一股无法抑制的冲动。他决定,要亲自去神仙湾哨卡看看这些日夜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
随行的工作人员听到这个决定后,心里都不免有些焦虑。毕竟,肖全夫已经68岁高龄,而且高原反应非常强烈,连平地上的走动都已经让他有些喘息。可当他们试图劝说肖全夫放弃这个冒险的决定时,肖全夫却一脸坚决。他知道,这是他作为司令员的责任,更是他对那些无私奉献的战士们的承诺。无论如何,他都要去神仙湾。第二天一大早,几辆越野车从三十里营房出发,车上带着氧气瓶和药品。神仙湾哨卡虽然距离三十里营房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一路上险峻的山路和骤变的气候让整个行程充满了挑战。越往高处开,空气越稀薄,气温骤降,周围的风景变得苍凉,连车辆的引擎声也显得沉重了许多。
一路上,肖全夫始终坚持坐在车里不肯停下休息,虽然他已经戴上了氧气面罩,但面色依旧显得苍白。车队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着,直到最后一座山头被翻越,神仙湾哨卡终于出现在他们眼前。几名边防战士远远看见了车队到来,急忙列队迎接。当肖全夫缓缓下车,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走向战士们时,哨卡上的官兵们全都愣住了。他们完全没有料到,这位年近七旬的军区司令员,竟然亲自前来看望他们。这是神仙湾哨卡有史以来迎接到的军内职务最高、年纪最长的领导。
肖全夫一个一个地与战士们握手,甚至与他们拥抱。他们双手粗糙、面颊冻红的样子深深触动了他的内心。站在这些年轻战士面前,肖全夫感到自己仿佛看见了过去的自己。战士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着这片苍茫的大地,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守护着国家的安宁。在简陋的哨卡里,肖全夫四处查看,边走边问。他仔细查看了战士们的宿舍和生活设施,发现这里的条件极其艰苦,便当场召集相关人员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他严肃地说道:“战士们在用生命站岗,我们必须守护好他们的生命!”他说完,掷地有声。现场所有的人都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次探访让肖全夫深感震撼,也让他在军区内外赢得了无尽的尊敬。以68岁高龄,登上神仙湾哨卡看望官兵的故事,成为军区传颂的佳话。肖全夫对边防战士的关心与牵挂,不仅仅是一次简简单单的探访,更是一种责任的体现,是他对每一个战士生命的敬重。此后,神仙湾哨卡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战士们的生活和训练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一切,都与肖全夫的那次探访密不可分。通过这次亲身经历,他用行动告诉了所有人,领导的职责不仅是发号施令,更是走近最前线的战士,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