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神剧横行的时代,亮剑无疑是一部好剧,主人公李云龙性格分明,让人甚是喜爱,不少人说李云龙的主要原型是开国中将王近山将军,因为局中李云龙的经历和王近山将军十分相似,其实王近山将军只是李云龙的一个主要原型,李云龙身上浓缩的是那个时代很多军人的缩影。
出身贫苦,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打仗却出神入化,解放军很多将领都是如此,因此李云龙此人不单单是某一个将军的缩影,而是代表了一个时代。今天我们来说说李云龙和丁伟,其实有细节都可以说明丁伟比李云龙要高明。
1、我们缺少军事干部
李云龙的带领着新1团不按照从不命令,从正面突围,虽然最后胜了,可是战场抗命这是大忌,正如副总指挥说的那样,即使你干掉了天皇的卫队,战场抗命我也要处分你。毕竟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行的。
就这样李云龙被撤职了,去被服厂当厂长了,按照李云龙的说法这是让张飞绣花,接替他的丁伟在此时就安慰他,放心吧我们缺少军事干部,上级不会把你给忘了,你就当去休息了,我还没有这机会呢!在那个时候八路军却是缺少军事干部,李云龙这样从底层一步步走到这个位置上的干部,尤为难得,不会将他闲置的,所以独立团出事了,他立刻就当回了团长,丁伟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而当时李云龙只是一个劲的发牢骚,当然这样说说服力不足,我们继续看。
2、品字形防御
李云龙突围之后来到了赵家峪,丁伟和孔捷两个老战友前来看他,临分别的时候丁伟说,我们不能总是小打小闹,咱们的部队早晚要扩大,和鬼子进行决战,而且早晚和国民党要进行一场决战,那动静可就大了。李云龙听到这话的时候对丁伟是一顿冷嘲热讽,可是后来的发展态势还不是如丁伟所说的那样,所以说丁伟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离开的时候丁伟还特意说了他们三个的防区成品字型,无论日后鬼子从哪个方向调兵都会从他们防区经过,如果向师部请示黄瓜菜都凉了,如果真的出现情况他们应该主动配合,这就是战略眼光,日后李云龙闹出来大动静,丁伟和孔捷就是按照这天所说的主动进行阻击日军的。
3、前瞻性的军事论文
解放战争后丁伟李云龙孔捷都被招进了军事院校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最后是他们的毕业论文,当然了主角李云龙的论文是关于军人气质勇气,也就是亮剑问题,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可是丁伟的论文就比较有前瞻性了。
他说的是防御苏老大侵略的问题,要知道当时和苏老大关系可是非常密切的,丁伟这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了,但是他依然拥有前瞻性的眼光看到了十年之后,并且对此做出来了自己的防御部署,当然后来的发展也正如他所料,而且兵力部署也是按照丁伟当年论文布置的。
虽然李云龙是主角,可是并不妨碍丁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李云龙代表的是军人的军魂,而丁伟则是代表军人战略,如果说李云龙是一个执行战术的高手,那么丁伟就是一个制定战略的人
丁伟是统帅类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