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春天,额尔金带着军队北上,轻轻松松就占领了天津城,逼着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条约有七条,比如增开口岸、关税由双方协定、英国人士可以到内地游历或传教、英法公使进驻北京等等。
条约签署后,额尔金兄弟俩就回国了。他弟弟卜鲁斯被任命为第一任驻华公使,带着女王批准的条约,又回到了中国。1859年6月,卜鲁斯和法、美公使一起,抵达天津要求入京换约。
可是,这时候咸丰皇帝打起了小算盘。条约签署后,他就心里不痛快。他不在乎赔多少钱,不在乎关税怎么协定,也不在乎增开多少口岸,他唯一在乎的,就是不能让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咸丰皇帝
或许在他看来,我京城乃中国重地,怎能让你们蛮夷轻易进驻?你们整天住在我眼皮子底下,我怎么能能安心睡觉?再退一步讲,你们住到北京来,天朝的面子往哪里搁?
所以,条约确定后不久,他就让人向额尔金探听,能不能不让公使进驻北京。遭到拒绝后,又让僧格林沁在大沽炮口布置好,等到英法美公使来换约时,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你说,咸丰做的这叫什么事?就大前提来说,英法强迫清政府开放,当然不仁不义,属于强盗行径,但是在具体做事上,咸丰君臣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1959年6月,清政府要求英法美公使在清军护送下,从天津到北京换约。英法美公使信不过,不同意。他们带了部分护卫舰,准备在天津北河口登陆,由军队保护入京。他们做梦也没想到,僧格林沁早已做好埋伏,就等英法美联军入瓮。
僧格林沁
于是乎,一场伏击战拉开了序幕。英法联军毫无准备,形势自然极其被动。打了一下午,再加晚上,英法联军死亡432人,四艘浅水舰被击沉,一艘重伤,可谓损失惨重。
清军算是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
但是,这次兵不厌诈的偷袭彻底惹恼了英法政府。9月,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舆论大哗。英政府举行了四次紧急内阁会议,在巴麦尊策划下,决定再次扩大战争。同伦敦一样,巴黎也煽起了新的战争狂热。经过协商,决定继续联合出兵中国。
11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次任命额尔金、葛罗为特命全权代表,以陆军中将格兰特、陆军中将孟托班为联军总司令,率英军约一万八千人和法军约七千人组成一支新的远征军,开往中国。
本来是交换条约的收尾动作,就这样变成了升级版的鸦片战争。咸丰皇帝没能阻止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倒是让英法联军长驱直入,打到北京,烧了他从小长大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