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产业打通村民致富路——记省、市人大代表、清徐县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

太原日报 2024-07-21 06:49:17

开栏语

连日来,“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记者团走进太原,赴基层采访履职优秀的人大代表,宣传优秀典型,激发工作活力。此次采访的人大代表活跃在我市各个领域、各条战线,他们积极履行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作出了突出贡献。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履职故事,展现人大代表的精神风貌和奋进姿态。

盛夏的清徐县徐沟镇清德铺村绿意盎然、果蔬满园、丰收在望,村民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近年来,在省、市人大代表、村党支部书记贾晋斌的带领下,清德铺村壮大清德铺红薯种植和清德铺元宵加工产业优势,打通村民致富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8年,44岁的贾晋斌在清德铺村新一届村“两委”换届中脱颖而出,当选为清德铺村党支部书记。然而,刚刚上任的他面对的却是村集体经济账面仅有四角七分钱的窘境。要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就必须先搬掉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贾晋斌与村“两委”一班人商定,首先解决村里的老大难问题——土地确权。

清德铺村是有名的上访村,土地确权工作困难重重。贾晋斌组织村“两委”一班人敲定思路,统一思想,制定月计划、周安排、日打算,天天上午开两个小时通气会。“他一天得说15大壶水的话。”村民们这样说贾晋斌。

土地确权工作推进中,村“两委”倒排工期加班赶,用心用行感化老上访户,齐心协力攻克难题。当年10月,清德铺村土地确权工作在经过“四议两公开”后全部完成,为今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红薯种植在清德铺村有悠久的历史,据记载,从清光绪时期就开始享誉太原,是原农业部批准实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有这么一个优势产品,村民却守着‘金饭碗’没饭吃。”贾晋斌把红薯种植产业作为振兴全村经济的抓手,针对红薯品种老化、产量受限的问题,开辟试验田,聘请农业专家选育品种,亩产从1500公斤提高到4000公斤以上,实现产量质量双提升。产量提升带动了村民的种植积极性,清德铺村红薯种植亩数逐年增加,并带动周边村红薯种植,辐射面积达2万亩。目前,清德铺村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玻璃连栋大棚红薯育苗基地,年产红薯种苗800万株。

同时,清德铺村拉长红薯产业链,引进红薯加工,衍生红薯片、红薯粉、红薯小食品等各种红薯产品,根据营养成分的差异,用红薯茎蔓、叶子进行饲料和食品加工。举办红薯插秧节暨“知青重返故乡、共建美丽乡村”活动;发展多功能红薯,特别是种植富硒红薯,开办“全薯宴”,专业策划出70多个品种1500道菜的“全薯宴”新菜谱。在贾晋斌带领下,全村把红薯优势产品做成优势产业,村民收入大幅增长。

元宵加工在清德铺村有200余年的历史,但由于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屡屡被当作“黑作坊”查封。

贾晋斌上任后,在村“两委”的统筹布局下,由村集体和农户共同成立清德铺元宵合作社,按“五统一、一独立”标准规范元宵加工行业,其中,“五统一”即服装、原料、工艺、招牌、配方统一;“一独立”是指独立经营。经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考核,元宵加工从业人员全部办理了健康证。村里开通了元宵产业公众号,生成了二维码,各家质量销量好不好,大家一目了然。

目前,元宵产业成为村民致富的又一条途径。去年元宵节期间,清德铺桂花元宵销量达30万公斤,经济收入180万元,户均收入3万元。贾晋斌表示,今后将继续在销售渠道、元宵口味、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让清德铺元宵成为全村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之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贾晋斌率领村“两委”班子加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两委”引导支持村幼儿园加强软硬件建设,通过评星上等级,让村里的52名幼儿留在家长身边,让村民安心干事业。开设老年大讲堂,通过口口相传,传承好家风、好村风。为村民建设文娱活动场地,让曾经在大马路上跳舞的妇女们有了自己的大舞台;为青年村民增设活动场地,让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各得其乐。

蓬勃发展的经济、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邻里关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清德铺村呈现出一派文明祥和谋发展的生动景象。记者 李俊华 太原日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