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
有人说:“钱是省出来的。”
有人说:“钱,越花越有。”
从生活本身来看,每一个观点,都有道理。
但是观察周围的人,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一生节俭却不富有,令人怀疑观点的正确性。
分析一番,节俭但不富有的人,家庭通常有以下几种状况,需要改变。
01
收入太低,节俭的效果是不明显的。
我是一个70后,父母、祖父母都是农村人,住在山旮旯里。
家,就在半山腰,田地也是半山腰。若放到现在,会是大家眼里最美的梯田。
可是“风景如画”,却不能当饭吃,还得靠劳作才行。
祖父母老了,把地分给我的父母、叔叔伯伯。从此,父母就在泥地里扎根了,起早贪黑,风吹日晒雨淋。
忙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父亲把稻谷放入仓库里,黄澄澄的。
母亲却犯愁了,有粮食,大家可以吃饱,但是几个孩子要读书,这学费从哪里来呢?
山里很闭塞,赚钱的门路很少。
母亲看村里有人养猪,她也跟着养猪,把一部分粮食,变成猪食,又带着几个儿女去扯猪草。
一头猪可以卖一百多,母亲很高兴,也想尽办法把钱留住。
母亲省钱的方法很多:一件衣服,哥哥姐姐穿了,还改一改,就给我穿;冬天,母亲用旧衣服做成鞋垫,布鞋;把猪粪挑到菜地,种出绿油油的菜,继续喂猪;严格管控父亲喝酒的习惯,不能去小卖部买酒,只能自己家酿酒。
可是母亲使劲省钱,还是没有让家庭富起来。因为一年到头,父母的总收入也就三四千。母亲省钱,就是从牙缝里挤出一些东西来。
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一年一分钱都不花,母亲也不会变成富人。
《盐铁论》有言:“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局,不在力耕。”
一个月收入几百块的人,和一个月收入几万块的人,区别很大。如果两个人都省钱,肯定是收入高的人,会迅速留下一大笔存款,家庭富贵,指日可待。
02
家庭里,一个人省钱,一个人花钱,还是穷困。
在社区上班的老张,和我同住一个小区,他是一个很节俭的人。
小区和社区的距离,大概是两公里多,开车也就几分钟。但是他舍不得开车,这一个月用来加油的钱,都好几百。坐公交车,也舍不得,一天几个来回,就是四块钱。
下雨的时候,他走路去上班;风和日丽的日子,他骑单车去上班。
辛辛苦苦一个月,他节省的路费,可以算出来:按照开车算,一个月三百多;按照坐公交,一个月八九十。
老张有一个女儿,学习成绩还不错,就是娇生惯养了,花钱厉害。
暑假,女儿邀约同学吃饭,一次性就五六百;买衣服,从来不会犹豫。
对比女儿的奢侈,老张的节俭,显得无能为力。
很多家庭,人与人的关系,是互补的。就是经济上的习惯,也是。
父母过日子,抠抠搜搜,但是儿女花钱没有章法,似乎是无底洞;儿女在打工,把钱寄回家,父母却好吃懒做。
姐姐打工赚钱,但是弟弟游手好闲。姐姐出嫁了,和姐夫一起过苦日子,还要顾着弟弟,就变成了扶弟魔。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毁掉一锅粥。”
一个不省钱,不省心的人,就可以把一家人的钱财都耗尽。所有的节俭,都显得徒劳,不过是助长了另一种形式的贫穷。
03
低层次的节俭方式,不会带来财富,反而带来灾祸。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
当省钱过度了,就变成了死抠八抠,对于家庭,个人,都不是好事。
农村有句土话:“吃了省钱瓜,得了绞肠痧。”
在酷暑来临的时候,因为舍不得吃降暑的东西,因此中暑了,其结果是耗费更多的钱,去弥补。
类似的情况,在很多家庭都有,并且种类五花八门。
一个老人,有一点不舒服,就耗着,不去医院。老人认为,去医院里花钱,没有必要。
到老人实在扛不住的时候,就去了医院。就因为拖太久,情况更加糟糕了。从而,花大钱的机会来了。
还有一个事实,就是死抠八抠的人,很容易错失发展的机会。
我们村里,上世纪九十年代,鼓励大家种黄桃,也打通了销售渠道。
邻居老李,有存款一两万,但是不舍得掏出来,因此不去开垦果园。
到现在,村里有了黄桃产业,很多家庭,年收入几万。但是老李家没有。
这个世纪初,很多村里人,去打工,然后考虑退休的问题。有人邀约老李去打工,但是老李认为,外出要花路费,也不一定有好工作,就拒绝了。
老李六十多岁了,也没有退休。而早去打工的村里人,退休了,晚年的收入不愁。这老李,又失去了一次赚钱的机会。
钱省下来,是用来投资,还是一直存起来?若是一直存起来,那就大概率会贬值。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万元户,被人羡慕,如今一万元的家庭,却是穷人。
04
如何摆脱,节俭却不富有的状况?建议做到三点。
其一,制定省钱的长远规划,生活开销有尺度,让家庭年年有余,财富日积月累。
其二,好钢用在刀刃上,有了一定的存款,就要考虑用一部分的钱,去做点什么,从体力劳动转移到脑力劳动,去更高层次的地方赚钱。花钱去获得智慧,很有必要。
其三,家和万事兴,一家人谁都不要拉后腿,人人都有节俭的作风。
钱是省出来的,也是赚来的,坚持开源节流,致富就容易多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