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爹是王羲之,“我”娶了自己表姐,又被公主爱上

隹山 2025-02-01 17:56:12

‍‌‌‌‌‍‌‌‌‍‌‌‌‍‌‌‌‍‌‌‌‌‌‌‍‌‌‌‌‌‍‌‌‍‌‌‌‌‍‌‌‌‌‍‌‌‌‌‍‌‌‌‌‍‌‌‌‌‌‌‍‌‌‌‌‌‍‌‌‌‌‌‍‌‌‌‌‌‍‌‌‌‌‌‍‌‌‌‌‌‌‍‌‌‌‌‍‌‌‌‍‌‌‌我爹是王羲之,娶了自己表姐,又被公主爱上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便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那跌宕起伏、令人唏嘘不已的人生,探寻那些被岁月尘封的爱情传奇与人生抉择。

王献之,出生于东晋顶级名门望族——琅琊王氏。他的父亲王羲之,那可是书法界如雷贯耳的人物,其书法造诣登峰造极,被后世尊称为“书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王献之自幼便与笔墨纸砚为伴,深受艺术的熏陶,早早展现出了非凡的书法天赋。在书法的世界里,他不断探索、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在书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今天我们的焦点并非他的书法成就,而是他那曲折离奇、令人感慨万千的情感经历。公元360年,16岁的王献之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娶亲。他的新娘,正是他的表姐郗道茂。在东晋那个时代,世家大族之间通过联姻来巩固家族势力是极为常见的现象。琅琊王氏与高平郗氏作为当时的名门望族,早有联姻的传统,王羲之的夫人便是郗道茂的姑姑。这场婚姻,从表面上看,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但其中却有着不一样的温情。

郗道茂与王献之自幼青梅竹马,一同成长。他们不仅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还在诗书方面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尤其是在书法上,郗道茂也颇有造诣。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情投意合,两心相许。对于王献之来说,娶到表姐郗道茂,并非是一种被迫的家族任务,而是满心欢喜的期待。

“表姐,往后的日子,咱们便能日日相伴了。”迎亲那日,王献之望着凤冠霞帔的郗道茂,眼中满是温柔与喜悦。

郗道茂微微颔首,轻声说道:“能与你携手此生,是我莫大的福分。”

婚后的生活,虽然也有柴米油盐的琐碎,也经历了双方父亲离世等人生变故,但他们夫妻二人的感情却始终坚如磐石,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深厚。王献之对郗道茂的深情,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也有所体现。他曾写过一幅书法名作《奉对帖》,这在后世被视为名作,但在当时,它只是王献之写给妻子的一封信。信中,王献之深情地表达:“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从这些文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他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想要白头偕老的坚定决心。那种“初见乍欢,久处不厌”的爱情,在他们的婚姻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打算让这对恩爱的夫妻就这样平淡幸福地生活下去。东晋时期,有一位年轻的公主,名叫司马道福。她起初嫁给了大臣桓温的儿子桓济。但桓济在成为驸马后,野心勃勃,妄图夺取兵权,结果引发了家族内斗,最终被贬官流放。司马道福与桓济的婚姻本就是一场政治婚姻,如今桓济政治前途尽毁,司马道福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离。

恢复单身的公主,很快便将目光投向了王献之。王献之年少成名,才华横溢,且风度翩翩,早已声名远扬,让公主对他倾心已久。而此时的王献之,虽然婚姻幸福美满,但他的妻子郗道茂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短板”。郗道茂自幼体弱多病,嫁给王献之之后,虽曾生育一女,但不幸的是,孩子早早夭折。这一打击让郗道茂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急转直下,此后多年,她一直未能再生育。在那个封建的时代,“无子”是女子“七出”之一,是可以被休掉的重要理由。

“听闻那王献之,不仅才华出众,还生得一副好相貌,真是世间难得的佳婿。”公主在宫中与侍女闲聊时,眼中满是对王献之的倾慕。

“公主说得极是,他在京城之中可是声名远扬。”侍女附和道。

公主司马道福看中王献之后,便厚着脸皮请求皇帝下诏书,要求王献之离婚,然后娶她。这一要求对于王献之来说,无疑是一场晴天霹雳。他与郗道茂夫妻情深,怎能忍心抛弃自己心爱的妻子呢?但皇帝的诏令又不能违抗,否则不仅自己性命难保,还可能牵连整个家族。在这两难的境地中,王献之陷入了极度的痛苦和挣扎之中。

“这可如何是好?我与道茂夫妻情深,怎能分离?可若是违抗圣旨,整个家族都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王献之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满脸愁容。

郗道茂看着丈夫如此痛苦,心中也满是酸涩,轻声说道:“夫君,莫要太过为难。若真到了那一步,为了家族,你……你就照做吧。”

“不!我绝不与你分离!”王献之紧紧握住郗道茂的手,语气坚定。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王献之想出了一个近乎残忍的办法。他躲进房间,点燃艾草,然后将自己的双腿放在火上灼烧。剧痛钻心,但他始终强忍着,直到双腿被烧成残疾。他想着,自己成了残疾人,公主总不会再看上自己了吧,这样既不用违抗圣旨,也能保住自己的婚姻。

“啊!”房间里传来王献之痛苦的惨叫,郗道茂在门外焦急地拍打着门,“夫君,你怎么了?快开门啊!”

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公主司马道福的态度异常坚决,她表示,即便王献之残疾了,她也要嫁给他。

“他就算残疾了又如何?本公主看上的人,绝不轻易放弃。”公主得知王献之自残后,依旧固执地说道。

面对公主的执着和皇帝的压力,王献之最终还是无奈地妥协了。当家族利益和个人感情发生激烈碰撞时,即便是像王献之这样的名士,也难以抵挡。而郗道茂也深知自己人微言轻,无法与皇权抗争,更不能拿王家满门的性命做赌注。她只能含着泪,黯然离开,结束了这段曾经无比美好的婚姻。

“道茂,是我对不起你……”离别之时,王献之满是愧疚与不舍。

郗道茂泪如雨下,哽咽着说:“夫君,你多保重……”

离婚后的郗道茂,因体弱多病,又加上思念成疾,没过多久便郁郁而终,年仅30多岁。而王献之,在与公主结婚后,虽然在政治仕途上一帆风顺,但他的内心却始终被痛苦和思念所折磨。失去了挚爱之人,他的生活仿佛失去了色彩。他曾在给郗道茂的书信中写道:“虽奉对积年,可以为尽日之欢。常苦不尽触类之畅,方欲与姊极当年之匹,以之偕老。岂谓乖别至此!诸怀怅塞实深,当复何由日夕见姊耶?俯仰悲咽,实无已已,惟当绝气耳!”字里行间,满是他对前妻的思念和无法挽回的痛苦。

“道茂,你在那边可安好?我好想你……”无数个夜晚,王献之对着夜空喃喃自语,眼中满是哀伤。

在无尽的思念和忧郁中,王献之的生命也逐渐走向了尽头。公元386年,年仅43岁的他在痛苦中离开了人世。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弥留之际,他想起的不是自己辉煌的书法成就,不是自己的政治仕途,而是他一生都无法忘怀的妻子郗道茂。这份深情,穿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让我们为之动容。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