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几十年前的抗日战争,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抹不去的痛,好在我们艰难地赢得胜利之后,如今中国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
而在战争结束多年之后,曾经的一些建筑物因为历史原因,有的成了废弃之物,有的却也成了供人游览的经典。
但今天要说的这座炮楼,却没有被废弃,也没有成为经典,反而成了山东一家人居住过五代人的“楼房”,之后还因为墙体厚的离谱,整整20年都没有通暖气。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一大家子人为啥会住进炮楼呢?
“从宿舍搬进炮楼”孙家所住的炮楼修建于1938年,位于青岛市的李沧区,而当初日军之所以要建它,是为了守护旁边的变电站。
不得不说,日军的防备心理相当强,为了让炮楼变得易守难攻,整体的墙体厚度居然在60厘米左右,最厚的地方甚至有72厘米,单凭子弹是怎么都打不穿的。
因为修建地过于坚固,所以这座炮楼即便是在抗战结束之后也没有被彻底摧毁。
1962年,孙从孝的父亲带着家人搬进了这座炮楼里。
其父亲当时是在电场工作,也被分配了一个宿舍,但这个宿舍的面积只有20平米左右,住一家12口人属实有点拥挤。
所以为了缓解孙家的住房问题,单位决定给他们物色一个更大点的房子,而这栋房子,便是日军修建的炮楼。
事实上,孙家住炮楼并不是独一份,此前就已经有国有单位修整炮楼,让员工入住了。
但终归是个炮楼,里面短暂待一下还行,长时间居住的话,环境、设施都不能满足生活需求。
所以为了能让炮楼适合居住,孙家相当于装修了一处“毛坯”。
地面不平整,那就重新抹平;铁栅栏碍手碍眼,还不美观,那就把铁栅栏全部拆了;楼梯没有扶手就重新安装扶手。
窗户自不必说,也得根据原本建有的机枪口和视野窗,重新装修,一共有三个。
其实孙家本来是想多开俩窗户的,但60厘米厚的墙体,还是难倒了他们。
“炮楼里难以言说的困难”窗户倒不是不能开,硬要砸的话肯定能砸破,可炮楼并不像房子一样有承重部分,而是简单用石头堆砌起来,然后抹上水泥就完了。
所以一旦打的洞太大,或者砸的时候用力不稳,很可能会导致炮楼某处,甚至是整体的坍塌。
没办法,为了一家人的安全,只能将就着住下来。
而墙体厚带来的困难不止这一点,因为气散不出去,夏天里面跟“蒸炉”一样,冬天又像是陷入了“冰窟”。
至于夏天,可以通过风扇啥的来吹吹风,勉强能度过,可一旦到了冬天,就实在难熬了。
那时候没有电暖气这种东西,所以冬天他们就只能烧炭生炉,艰难取暖。
本来这屋里就不容易散掉气味,碳炉一生,屋里时常充满烟雾和碳味儿,这就导致他们连炉子都不敢随便生,稍微暖和点了就得让火变小一些。
种种困难,让孙家十几口人都生活得不是很舒服。
但该说不说,在那个年代能有个三层小楼够人居住,也算是很不错了,所以孙家人并没有埋怨单位的安排,反而还感到庆幸。
一楼被孙从孝的父亲改造成厨房,二楼和三楼则是分别隔开了几间小小的卧室,每天工作结束一大家子人在一楼吃个圆桌饭还是很幸福的。
小小的空间,承载了全家人的希望和温暖。
只是在社会不断发展之后,孙家人还是决定装个暖气,不然冬天也太难过了。
现在又不像以前,没钱没技术,生活宽裕了谁不想享受一下呢?
1975年,爷爷奶奶已经离世,孙从孝也因为结婚成家,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座炮楼。
孙从孝年轻,不像老一辈人那样“将就”,所以他刚住进去就再一次对房间进行了整改。
而经过他的改善后,三楼拥有了完整的一室一厅;楼下公厕还在他的申请下,被改装成了家用式卫生间。
婚后不久,孙从孝便有了自己的孩子,所以考虑到让孩子有个好的生活环境,他决定继续改造“炮楼”。
弹孔既然能通电线,那也能通水管,所以经过孙从孝的改造之后,三层楼都能用上水了。
那水管都通了,暖气管道能不能行呢?
结果很遗憾,暖气管道比水管粗了不少,并不能穿过弹孔。
这时候就又出现了之前的问题:墙体是石头堆砌的,不能随便通过砸墙来扩充既有的空间。
没办法,只能继续将就。
90年代,青岛市终于要普及暖气了,这让孙从孝振奋不已。
奈何施工队看过炮楼之后,愣是想不出一个保证建筑不被破坏,又能通进暖气管道的方法。
此后,孙从孝一家人在没有暖气的炮楼里,又生活了20多年。
直到2012年,当地政府和供暖公司决定一块解决孙家的供暖问题。
这时候的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所以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顺利根据弹孔进行扩展,为炮楼通上了暖气。
关于这座炮楼的所有权,孙从孝早就在2004年的时候买下了产权。
说实话,孙从孝被单位分配的那栋宿舍,给孙家换了不少拆迁款,孙家也完全可以买新房子,然后把这座炮楼给舍弃了。
但毕竟一家五代在这里一共生活了58年,孙家人都对这里有了情怀,所以孙从孝还是决定买下来,当做一个回忆。
于当地政府来说,这里也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所以也没有破坏的意向。
不过,考虑到晚年的生活环境,孙从孝最终决定从炮楼搬进了楼房。
只是新房固然舒适,但住在这里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夫妻俩没事儿就去炮楼看看,回忆一下以前的生活。
那座炮楼还成了一个小景点,不少人到了李沧区都得欣赏一下这座承载历史的记忆点。
而对于这件事,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THE END——
参考资料:齐鲁网——青岛:老人在日军炮楼住了55年 打通弹孔装暖气
也就这么说吧,骗骗城里人还可以,干过基建队和矿山的就知道你这墙后纯属扯淡,不存在打不了的孔,另外冬天冷夏天热的事情,让他们家住一下简易板房就知道什么是冬天冷夏天热了,屋子里烧火那有不烟的?你倒是拉个烟道啊。
收门票,5块钱参观一次!
这里一定没少死人!
偷着乐吧,人防办还没找你要求收回就不错了
不花钱!很好的楼房啊,我到那里都难找到。
我在济南也住过炮楼[笑着哭][笑着哭]
日本人建的房子确实厚,在公主岭见过房体厚度接近现代房屋厚度的3倍
一把水钻的事,说得比登天还难。[点赞]
以前常从边上经过,振华路与国棉七厂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