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的转会江湖从来不缺劲爆剧情,今年夏天的外援市场更是暗流涌动。
当弗格、吉伦沃特这些老江湖的名字被贴上-高危标签-,资深球迷早就嗅到了资本与竞技碰撞出的火药味。
外援工资帽425万美元的紧箍咒越收越紧,各队精打细算的算盘声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辽宁队守着四连冠的功勋外援弗格,看着他那份占工资帽47%的顶薪合同,就像端着烫手山芋——35岁的老将攻坚能力肉眼可见地下滑,上赛季关键时刻屡屡隐身的表现,让管理层不得不考虑腾出200万美元空间赌未来。

隔壁吉林队的琼斯更尴尬,单场出手30次的-球霸模式-遇上四节七人次新政,摆烂队都要转型打团队篮球了,谁还惯着这种数据刷子?
广东队的操作倒是透着朱芳雨的江湖智慧。
吉伦沃特救火时场均18分的数据挺唬人,可杜锋心里明镜似的:38岁高龄配上暴脾气,拿他当战术核心等于埋雷。

看看隔壁深圳队吃过的亏,威姆斯带着39岁的膝盖硬扛赛季,落得场均13分还遭球迷痛骂-养老-,这种亏本买卖精明如广东怎么可能重蹈覆辙。
北控的萨林杰堪称反面教材典型,领着队内最高薪却打出第三外援水准,防守端散步进攻端摆烂,这种混日子的态度直接撞上CBA严打高薪低效的枪口。

有内部人士透露,某北方球队总经理在酒局上拍桌子骂街:-现在外援市场早变天了,钱要花在刀刃上,谁敢学北控当冤大头,明年就等着被球迷寄刀片!-
数据不会说谎却最伤人,威姆斯50.6%的命中率看似光鲜,细看比赛就知道他早已失去突破杀伤力,三分线外放两步都不敢投的窘境,让深圳队连夜开会决定止损。

这年头CBA球队学精了,与其高价续约过气球星,不如押宝当打之年的实用型外援,像上赛季上海队捡漏NBA落选秀洛夫顿的操作,现在回头看简直血赚。
转会市场从来都是新人笑旧人哭,但今年这波清洗潮背后藏着更大棋局。

四节七人次新政倒逼球队构建体系而非依赖个人,归化球员政策又给弱队开了新窗口,就连吉林这种常年靠外援单核的球队都开始培养本土后卫了。
有圈内教练直言:-未来能立足CBA的外援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年龄不过30、年薪不超150万、甘当绿叶不抢戏,达不到这标准的趁早改行。

-
看着这份五大高危外援名单,老球迷难免唏嘘。

弗格三年前还是总决赛MVP,吉伦沃特上个月刚投进绝杀,转眼就成了资本弃子。
但这就是职业体育的残酷法则,当竞技状态与商业价值的天平倾斜时,情怀在财务报表面前不堪一击。

倒是好奇这些老将会不会集体转战东南亚联赛,或者学马布里转型教练——毕竟在CBA混过的外援,哪个不是八面玲珑的人精?
要是广东真能捡漏山东放弃的沙约克,朱芳雨这波操作绝对封神。

各位怎么看这批老外援的结局?你们主队有没有藏着更该清理的高薪低能外援?评论区摆摊唠唠,保不齐哪个总经理正潜水偷看球迷意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