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猫科动物,名字也比较特殊,叫猞猁。它属于猫科动物,成年之后能长到13-30公斤,比一般的猫科动物都要大许多。在当下我国大多数山林里面都普遍缺乏大型捕食者的前提下,这种中型的猫科动物,俨然成了新晋的“森林之王”。
猞猁喜寒不喜热,所以它在我国的分布主要是北方地区。这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猞猁也越来越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承德出现大猞猁,悠闲漫步山林间我们常说的猞猁,一般代指欧亚猞猁,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方。近日,河北省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分场的工作人员,在回收野外红外相机数据时,惊喜地发现了猞猁的身影。
架设在林中的一处红外相机拍摄画面显示,在一处林间较为开阔的空地上,一只大猞猁的身影赫然出现在镜头里面。只见它身高腿长,体型矫健,悠闲漫步在山林间,宛如一只小豹子。此次发现,是塞罕坝机械林场首次以红外相机监测的形式,拍到了猞猁的活动影像。
从外形上看,这只猞猁体型较大,身姿矫健,显然是一只成年的大猞猁。欧亚猞猁是猞猁属四种动物里体型最大的一种,成年之后即便是雌性也能长到13-21公斤,而一些体型较大的雄性个体,甚至能长到30公斤,甚至可以称得上“大猫”了。
猞猁的适应能力算比较强,能在多种类型的环境中生存。从亚寒带森林,到高山草甸,甚至是半荒漠地带,都能发现它们的足迹。
身高腿长尾巴短,民间称其为狼猫在猫科动物里面,猞猁的四肢比例较长,脚掌宽厚,这使得它们在雪地上能够活动自如。通常来说,在积雪深厚的环境下,很多野生动物行走起来都比较困难。但因猞猁身高腿长加上宽大的脚掌,这种环境下反而利于它们捕食。
在自然界里面,经常会上演猞猁在厚厚的积雪上面追逐野兔的生态大戏。猞猁身上的毛发有多种类型,既有纯色系的,也有带斑纹的。分布在欧洲中南部的猞猁,其毛色相对鲜艳,为橘黄色,斑纹也明显;而分布在亚洲东北部的猞猁,其毛色更淡一些,多为浅棕黄色。
与其他猫科动物相比,猞猁的身上有三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一是它们的耳朵尖上,会长出两簇毛发,像是两根天线一般。当然这种特征,在狞猫、荒漠猫的身上也有发现。
二是它们的双颊,有长长的下垂的毛发,像是“络腮胡”,一些雄性老虎,在成年之后也会双颊长出类似的毛发。三是它们的尾巴非常短,尾尖呈黑色,这在猫科动物里是比较少见的,因为大多数猫科动物,都有一根长长的尾巴。
仔细看猞猁的身形以及脸部,你会发现竟有三分灰狼的神韵,这并不是错觉,因为在现代40种猫科动物里,只有猞猁是长得比较像狼的,所以猞猁在民间,也被称为“狼猫”。
生性凶猛实力强,实力强劲能屠狼猞猁的性格是非常凶猛的,是一只实打实的猛兽。而且它们实力强劲,除了能捕获兔子、小型啮齿类动物之外,欧亚猞猁的猎物还包括狍子、羚羊,甚至是一些体型较小的驯鹿。
它们的捕食技巧十分高超,能够轻易捕杀体型比自身大三四倍的猎物。在很多不严谨的地摊文献里面,经常会描述道猞猁遇到狼时通过装死来逃生,然而事实这可能是对猞猁最大的误解,研究发现,猞猁是真正的“屠狼高手”。
在白俄罗斯中西部的纳利波基森林里面,生活着一些体型相对较小的欧洲森林狼,也是灰狼的一种。科学家发现,当地的一些猞猁,常常在温暖的季节,袭杀单独行动的欧洲森林狼。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也绝对不会去招惹狼群,但当地的欧洲森林狼,并非总是群居的。
每年的4-9月份,是森林里面相对温暖的季节,这个季节里,林中小型哺乳动物数量丰富,独狼的觅食效率更高,所以在这个时候,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这给猞猁袭杀它们提供了机会。
温暖季也是猞猁育幼的季节,所以为了保护幼崽,猞猁会不遗余力的攻击一些相对弱势的独狼,比如怀孕的母狼、亚成年的小狼、父母外出留在巢穴的幼狼等,这些都是猞猁袭击的目标。在1997-2015年间,科学家们就记录下了10起猞猁杀狼的事件。
受猞猁的影响,欧洲森林狼幼崽的死亡率普遍达到了40%-60%,而在一些猞猁密度比较高的森林斑块里,狼幼崽的死亡率甚至高达90%,这都证明了猞猁的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