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PPT中国来实现,解放军双发反导,可拦截6000公里洲际弹道

丁香空结雨中 2025-01-04 14:09:50

在美国所有反导系统中,其地基中段反导系统(GMD)的拦截成功率一直比较低。一方面这和他是唯一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能力的,自身设计比较复杂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其地基拦截弹的EKV拦截器的设计存在问题有关。

因此,美国一直想实现双发反导技术,也就是同时发射两枚拦截弹去拦截一个弹道导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拦截概率和成功率,因为两枚拦截弹可以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一个更大的拦截范围和更高的拦截速度。如果一枚拦截弹失效或者被干扰,另一枚拦截弹还可以继续执行任务。而且,两枚拦截弹可以分别针对不同的目标部位,比如一枚攻击弹头,一枚攻击发动机,从而增加目标破坏程度。

除此之外。双发拦截弹可同时应对多个目标或复杂的突防手段。当敌方采用分导式多弹头、诱饵弹头、机动变轨等突防技术时,双发拦截弹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对目标进行探测和拦截,增加了识别和摧毁真实目标的概率。

导弹飞过来主要分三阶段。第一是刚发射时候的助推段·,第二是飞出大气层后的中段,第三是一个猛子扎下来的未段。

所谓“反导”,简单来讲就是用一枚导弹去拦截另一枚导弹。难度有多大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用一枚子弹去拦截另一枚射出枪膛的子弹。不仅要求能稳定跟踪这枚子弹,还要在关键时刻,以极其精准高速的碰撞速度“面对面”去摧毁这枚子弹。

按拦截时机不同则可分为三类:一是“助推段”防御系统,一般是导弹发射后、尚未投放弹头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这个阶段拦截最有效,但需要提前获取发射信息,而且也要精准打击,信息获取难度太大,几乎不能实现;

二是“末段”防御系统,指在来袭导弹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这时的核弹头会解体,拦截一个还好拦,但核弹头变多后就难了,刺毛的是有很多假弹头,拦截难度更高,进入大气层后,核弹被拦截在空中爆炸威力更大,性价比太低、得不偿失;

目前反导技术较成熟的是“末段”拦截,担负拦截的导弹大多是从传统防空导弹系统发展而来,例如美国的“爱国者-3”、俄罗斯的S-300和S-400等反导系统。其中,“爱国者-3”反导导弹在多场实战中战绩突出,已成功拦截数枚“飞毛腿”短程弹道导弹。

三是“中段”防御系统,拦截范围是以上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对脱离导弹弹体后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

因为发射反导导弹对远距离飞行的导弹还在大气层外时进行拦截,将来袭的导弹在大气层外进行拦截并破坏掉,那么对它要打击的地面目标就不会有任何伤害,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反导方式。

但是中段反导有多难?这一阶段导弹已 飞出大气层,高度高,距离远,速 度很快,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中段弹道目标雷达回波特征的有效提取和准确识别决定反导拦截的成败,目标微动特征是中段弹道目标的主要特征,不同类型的目标具有不同的微动特征,因此中段弹道目标微动特征分析和提取是目标识别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这一阶段,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因为没有大气 层阻力,一些充气诱饵同真弹头信 号在速度和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 对识别能力也提出不小的挑战。想 要成功实施中段拦截,首先要具备 远程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如巨型陆 基相控阵雷达或者空间监视卫星。 其次要具备强大的通信、决策、指 挥、控制等体系。另外,与拦截气 动目标常用“破片杀伤”方式不 同,目前比较成熟的中段反导手段 主要是采用动能拦截器,旨在通过 “点对点”的物理撞击摧毁目标, 不但需要高精度的制导导航控制技 术,也需要极强的变轨机动能力。

此前中国火箭军已进行了多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而且均取得了成功。所以在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中,外界研判中国已经领先美国和俄罗斯,走在全球陆基中段反导的最前沿。

据公开的信源表明,中国分别于2010年1月、2013年1月、2014年7月、2018年2月、2021年2月和2023年4月,总共进行过六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拦截成功率达到了惊人的100%。

而双发反导也就意味着导弹防御真正具备了实战的能力,在实战当中,任何首先发动核打击的国家,哪怕核导弹数量再少,也不可能只发射1枚导弹,而是会力争将手中的导弹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打出去,以免在对手的核报复下全军覆没。

对于防御的一方来说,拦截弹齐射之所以必要,不仅是因为来袭导弹可能是大批量的,而且它们还可能装备了分导式多弹头(这样1枚导弹就变成了多枚导弹,所需要的拦截弹自然也要相应增加)。

但是,相比导弹进攻,导弹防御的齐射难度更大。无论是弹道导弹还是巡航导弹,在发射之后就不再需要后方进行控制了,它们可以按既定程序飞行、寻找和击中目标。但是反导系统不一样,从最初发现目标到最后拦截弹摧毁目标,反导系统的预警和指挥控制系统始终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既要对来袭导弹保持精确跟踪,又要进行拦截火力计算,火控引导,毁伤评估等等,所以,拦截弹齐射在一般意义上的难度之外更增加了指挥控制的难度,其技术含量明显超过进攻性导弹的齐射。

美军也一直想要实现双发反导,但是美军单发反导的成功率都是一个问题,要知道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的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4年部署了第一枚拦截弹。由于该系统是在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忙部署的,此后的试验效果也不理想,再加上预期的部署规模始终没有达到,故外界一直认为其不具备实战能力。

尽管美军这些年一直在加快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实战化建设步伐,但是我们都知道,效果并不是很好,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