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这位央视的知名主持人,已经陪伴观众走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
她的故事充满了曲折与坚持,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女孩到成为《新闻联播》的当家花旦,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汗水和努力。
1977年,李梓萌出生在辽宁的一个普通家庭。
她从小就有着东北女孩特有的豪爽性格,天不怕地不怕。
童年时的一次恶作剧让她记忆犹新:一天下午,她带着一群小伙伴把大院里所有自行车的气门芯拔了下来,当作“战利品”带回了家。
第二天清晨,大院里一片混乱,大人们发现车子无法骑行,顿时骂声四起。
李梓萌躲在角落里偷笑,仿佛为自己的“壮举”暗自得意。
然而,当大人们下班后,事情兜不住了。
小伙伴们经不住父母的打骂,纷纷供出她这个“始作俑者”。
邻居们纷纷上门告状,母亲气得满脸通红,但并没有动手打她,而是带着她挨家挨户登门道歉,逐一赔偿损失。
事后,母亲语重心长地告诉她做事不能只图自己开心,要多考虑他人。
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李梓萌,从那以后,她告别了疯玩的日子,专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四年级时,命运给了她一个小玩笑。
因为转学,课程进度不同,她跟不上学习节奏,无奈留级一年。
这对一向成绩优异的她来说,无疑是沉重打击。
她变得消沉低落,上课时常走神,作业也不认真。
这一切被一位名叫蒋秀英的老师看在眼里。
蒋老师心疼这个孩子,主动把她调到自己班上,平日里经常找她谈心,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她重新振作。
在蒋老师的帮助下,李梓萌慢慢找回自信,成绩再度稳居榜首。
蒋老师还鼓励她多看报纸、参加校园活动,并推荐她担任学校晚会主持人。
首次拿起话筒的李梓萌表现惊艳,字正腔圆、台风稳健,从此成为学校各类活动的御用主持人。
频繁登台主持的经历,让她对播音主持产生了浓厚兴趣,一颗梦想的种子悄然种下——将来要成为一名专业主持人。
1996年,19岁的李梓萌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开启了专业学习之旅。
本以为能轻松应对学业的她,很快遭遇了难题——发音问题。
虽说普通话还算标准,但东北口音总是不自觉地带出来,严重影响播音质量。
为改掉这个毛病,李梓萌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每天清晨,当校园还笼罩在晨雾中,同学们还在睡梦中,她已早早来到操场,迎着朝阳大声朗读课文。
每一个字音,她都反复雕琢,力求精准清晰。
夜幕降临,完成一天课业后,她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新闻联播》,揣摩主持人的语速、节奏、韵律,学习他们如何用气发声、断句停顿。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仅甩掉了东北口音,专业素养也得到极大提升。
大四那年,她成功获得进入央视实习的机会。
初入央视,李梓萌内心满是紧张与忐忑。
这里汇聚着全国顶尖的播音人才,高手如云,她生怕自己稍有差池。
幸运的是,在这里她遇到了两位至关重要的贵人——罗京和李瑞英。
李瑞英像知心大姐姐一样,热情地带着她熟悉工作环境,事无巨细地介绍各个环节流程,给予鼓励,让李梓萌原本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
而罗京则在关键时刻给了她坚定支持。
一次试播中,李梓萌因为紧张出现口误,把一个词说错了。
尽管她强装镇定,坚持念完稿子,但试播一结束,泪水就夺眶而出。
这时,罗京老师走过来安慰她:“你刚才虽然有点小错误,但总体把握得不错,尤其是临危不乱这点做得很好,别灰心,继续加油!”
罗京老师的话,如同一束光,驱散了她心中的阴霾,让她重拾信心。
实习期间,李梓萌表现出色,然而,命运又跟她开了个玩笑。
彼时,央视各主持人岗位已满员,即便她表现优异,也无法直接留下。
但她并未因此懈怠,依旧坚守岗位,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默默等待机会。
就在实习接近尾声时,央视筹备一档全新新闻栏目《国际时讯》,公开招聘年轻靓丽、风格独特的主持人。
李梓萌瞅准机会,全力以赴投入竞聘。
经过三轮严苛的面试与笔试,她成功脱颖而出,正式入职央视。
半年后,凭借出色表现,她肩负起《新闻早8点》的主持重任。
本以为事业步入正轨,没想到挑战接踵而至。
《新闻早8点》首播结束,央视热线就被观众来电打爆。
有的观众抱怨她语速过快,像连珠炮;有的则直言她形象不够端庄稳重,缺乏信服力。
面对批评,李梓萌迅速调整状态,改进语速,更换发型,力求契合观众期待。
可新问题又出现了,部分观众觉得她语速过慢,新发型也不合眼缘,横竖都不满意。
关键时刻,又是罗京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了她:“扎实自己的基本功,心里才会有把握。”
她不再被外界声音左右,沉下心专注提升专业技能,苦练基本功。
随着日积月累的沉淀,李梓萌的主持功底愈发深厚,逐渐成长为《新闻联播》的主持人。
这无疑是对她专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如山般沉重。
起初,直播时还是状况百出。
有一回,她口误把“老人”说成“老子”,还有一次把“劳动节”说成“劳动姐”,诸如此类的低级错误引发外界对她能力的质疑。
质疑声越大,她内心压力越大,压力越大,出错概率越高,那段时间,她几近崩溃,甚至忍不住打电话向父亲哭诉。
好在,哭过后的李梓萌迅速振作,她把容易念错的字、词逐一整理出来,认真标注读音,贴在化妆镜上。
每天化妆时,她都会对着镜子反复朗读,强化记忆,时刻提醒自己避免犯错。
同时,为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沉稳干练,符合《新闻联播》庄重严肃的风格,她戴上了假发套,这个小小的改变,竟意外地成为她标志性形象之一,也助力她在主持路上越走越稳。
凭借日益精湛的主持技艺,李梓萌多次荣获央视优秀主持人奖,得到业内广泛认可。
曾经因“嘴瓢”被观众诟病,如今偶尔的小失误反倒成了网友眼中的萌点。
有段时间,网友们把她的“嘴瓢”片段剪辑成集锦,在网络上广为流传,逗乐无数人。
就连资深前辈倪萍都调侃她是“贷款上班”,只因央视有规定,错一个字罚两百,而她身兼两档新闻节目主持重任,天天播新闻,按“嘴瓢”频率,还真得小心“入不敷出”。
当然,这都是大家善意的玩笑,她的专业实力有目共睹。
2020年2月12日,李梓萌迎来职业生涯高光时刻。
那天直播时,她全程低头读稿,近8分钟时间,一气呵成。
起初观众不明就里,还质疑她“不专业”,后来才得知,开播前几秒她才拿到那份全新的口播稿。
面对完全陌生的内容,她却凭借扎实功底,逻辑清晰地流畅播报,关键信息着重强调,毫无卡顿。
这一精彩表现,瞬间惊艳全网,让一众网友赞叹不已,更成为播音学子心中的典范。
从因“嘴瓢”崩溃落泪,到凭借专业“封神”,李梓萌用坚持与努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如今,李梓萌已在《新闻联播》主持岗位走过17个年头,主持能力毋庸置疑。
近年来,她偶尔亮相综艺节目,让观众看到了生活中不一样的她,或时尚靓丽,或幽默风趣,颠覆了以往刻板印象。
而随着年龄增长,外界对她的感情生活愈发关注。
现年46岁的她,依然单身,这可急坏了身边亲友。
好友“月亮姐姐”甚至在网络上替她征婚,父母更是频繁安排相亲。
每次相亲,李梓萌都会乖乖赴约,礼貌交流,但往往吃完饭,就没有了下文。
是她眼光太高吗?
实则不然。
像李梓萌这般优秀的女性,自身要求极高,自律自强,容貌出众,身材高挑,职业体面,工作能力超群。
普通男性站在她身旁,难免自惭形秽,而比她更优秀的男士,选择众多,未必钟情于她。
加之年龄渐长,感情一事便耽搁下来。
不过,李梓萌本人倒很坦然,她觉得感情讲究缘分,顺其自然就好,不必强求。
虽说部分网友替她着急,念叨着年龄不饶人,再拖几年生育都成问题,可更多网友还是支持她的想法,认为46岁正当好年华,人生漫漫,缘分总会在不经意间降临。
李梓萌大概也是这般心思,既然缘分未到,那就先专注当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就如同当年实习,即便留不下,也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正因为这份一如既往的认真执着,才让她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遇。
事业如此,爱情亦然,她在人生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向着未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