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架苏57飞抵珠海,做工最粗糙五代机,弹舱缝甚至能塞入手机

小洗爱娱乐 2024-11-05 14:15:09

珠海航展的舞台上,两架苏-57战斗机如约而至,带着一种别样的“松弛感”飞抵了中国,成了现场观众聚焦的对象。俄罗斯的五代机首次亮相珠海,虽然苏-57早在全球航空圈内享有盛名,但这一次近距离观赏,让人们对其“粗糙工艺”有了更加真实的体会。甚至有细心的观众发现,苏-57的内置弹舱缝隙大得可以塞进一部手机。这是咋回事儿?大国的五代机怎么像是“豆腐渣工程”?

随意登场的俄罗斯“巨鹰”

俄罗斯这次带来的两架苏-57各有分工,一架用于静态展示,另一架则承担飞行表演任务。这次“松弛”登场的背后,隐约透露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现状。作为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首款隐身战机,苏-57自量产以来已参与多次实战测试。这款五代机由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研制,原型机T-50在2010年1月首飞,2020年俄罗斯空天军开始接收量产版苏-57。苏-57的参展不仅标志着俄罗斯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也反映了中俄在军事合作上的日益紧密。

但是在近年来,俄罗斯在国际军贸市场上的表现不尽人意,订单锐减,尤其在美国制裁和俄乌冲突的双重压力下,出口销售一度陷入停滞。这一现状让俄罗斯不禁怀念起过去苏-27、苏-30系列全球畅销的辉煌。借着此次航展的机会,俄罗斯希望重振五代机苏-57的市场地位,意图重塑侧卫系列在国际军贸中的辉煌。

苏-57被称为隐身战斗机,其隐身设计在中美俄五代机中并不占优。从外形上看,苏-57延续了“侧卫”系列的设计风格,被戏称为“拍扁的苏-27”。但是,这一“拍扁”设计虽然在理论上提升了战机的隐身性和机动性,却也暴露出其粗糙的做工。机体表面和内置弹舱的接缝随处可见,有网友打趣道:“苏-57的隐身性还不如一块龙勃透镜。”

在近距离拍摄中,战机的表面连铆钉痕迹都清晰可见,甚至在某些部位可以看到缝隙和粘合不足的现象,这无疑让习惯了整洁、平滑设计的观众们倍感意外。不过,俄罗斯的设计哲学似乎更注重其多任务能力和战场耐用性。为了降低成本,苏-57在制造过程中不以高标准追求细节,使得其在战时易于维护,能够快速恢复战斗力。

而且这一外观设计既带来了隐身性能的妥协,但也增强了其机动能力。苏-57配备了多种先进传感器和航电系统,以增强其态势感知和战场生存能力。此外,苏-57拥有两个内置弹舱,能够携带远程导弹和多种武器,满足多任务作战需求。

实战经验的底气,以及作为五代机的“隐身之谜”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苏-57自投入生产以来,已经在俄乌冲突初期便已投入实战,使用远程导弹执行任务。据俄方报道,在冲突初期,苏-57主要用于防区外攻击任务,以远程导弹打击目标。这款战机的空战和对地打击能力在实战中获得了初步验证,也为俄罗斯军方提供了宝贵的隐身战机作战经验。遗憾的是,由于数量稀少和制造速度较慢,苏-57的实际部署规模有限,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战斗编队。

但是这些实战经验让俄罗斯飞行员更有底气,而这次伴随战机一同抵达珠海的试飞员谢尔盖·博格丹,作为资深飞行员,显得相当放松,甚至在降落后直接从驾驶舱里出来,连飞行服都没穿,就像是“随手把飞机开来展览”一般的淡定从容。

即便是这样的“豪放”气质,还是掩盖不了苏-57的制造短板。除了它做工粗糙的现象不仅让人质疑其隐身性能的真实性,也让人怀疑它是否能在激烈的现代空战环境中表现出足够的可靠性和生存能力。苏-57的量产问题也一直备受关注。

到目前为止,苏-57的量产数量相对有限,已交付的战机不到30架。生产进度的缓慢部分源于制造成本高昂、技术瓶颈以及复杂的生产流程。俄罗斯航空工业资源有限,加上俄乌冲突带来的压力,使得其战斗机制造和出口遇到困境。

苏-57的首批量产型仍然搭载着“临时”发动机——AL-41F1,而并非为五代机专门设计的“产品30”发动机。这款“过渡性”发动机性能虽然不俗,但不足以与美式五代机的动力系统媲美。新一代发动机在多次推迟后仍未能安装到现役苏-57上,导致其综合性能未达设计预期。

苏-57的隐身设计也一度是军事圈的热门话题。作为俄罗斯的五代机,苏-57的隐身性能常常被拿来与中美的五代机作比较。然而,在珠海航展上,人们惊讶地发现苏-57似乎并没有额外装载龙勃透镜——通常用于降低隐身战机在展示时的隐身效果,以便地面雷达能检测到。缺乏龙勃透镜的苏-57直接飞行,是否说明其隐身性能不及预期?不少观察者认为,苏-57的隐身能力或许确实不及美中五代机,其设计上更偏重机动性和多功能性,而非隐身性能的极致。

此次展览,苏-57内置弹舱首次对外公开,揭示了其导弹储存和投放的结构。近距离观察下,弹舱缝隙之大令人惊叹,有人打趣称“可以塞进手机”。这样“随意”的设计可能与俄罗斯的战机制造理念有关,即更注重战机的实用性,而非一味追求外观的精细。俄罗斯显然更加务实,将战机视为“战场工具”,而非精美的展示品,这种设计思路虽然令人耳目一新,但也让人担忧其在实战中的隐身效果和生存能力。

“技艺粗犷”的背后:俄罗斯军工的现实

俄罗斯军工的粗犷风格不仅体现在战机上,也体现在其他军事装备上。对于俄罗斯来说,战机不过是一种工具,实战能力才是其最看重的特性。这种务实的思维决定了其设计上的“简陋”。在许多俄罗斯军迷眼中,这种设计风格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美感”,将性能至上和作战需求摆在首位,摒弃了许多“繁琐”的修饰。然而,现代战争对装备精细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粗糙的工艺是否会影响战机在战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现如今的全球战机市场中,五代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已在多个国家装备并批量服役,而苏-57的生产进度却严重滞后。到现在为止,苏-57的量产数量仅为二十余架,其中真正交付使用的不到半数。而此次参展的054号苏-57原型机更是早在2012年首飞,技术上已属“老爷机”。这种缓慢的生产进度使得苏-57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其他五代机竞争,加上俄罗斯航空工业遭受制裁和经济压力,出口前景显得愈发黯淡。

在过去,俄罗斯的“侧卫”系列曾一度风靡全球,苏-27、苏-30等机型在多国空军服役,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武器。但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和战机更新换代,俄罗斯的市场优势逐渐被削弱。尤其是苏-30和苏-35在四代机市场的地位受到冲击,许多国家开始倾向于购买五代机。苏-57的滞后不仅让俄罗斯错失了大量订单,更暴露出其在航空工业上的技术短板。此次之所以带着苏-57参展,俄罗斯显然希望重新唤起市场的关注。但在五代机早已成熟的市场中,苏-57能否挽回“侧卫”系列的荣耀,仍然是个未知数。

随着全球军事装备的技术进步,尤其是在隐身、探测和精确打击领域的突破,战机的制造工艺和外观设计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在珠海航展上,观众们通过近距离观察得以发现苏-57的细节之处。这款战机虽然拥有五代机的称号,却在工艺水平上与中国的歼-20和美国的F-35相去甚远。即便俄罗斯在航空领域的经验丰富,但面对新的技术挑战,俄罗斯航空工业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和能力去进一步改进苏-57?这是一个关乎俄罗斯航空工业未来的重大课题。

对于苏-57来说,此次珠海航展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俄罗斯希望通过展览向国际市场展示其五代机的风采,争取未来的军贸订单;同时,航展也为苏-57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向公众的舞台,接受各方的审视与评价。但粗糙的工艺和有限的隐身能力是否能够赢得潜在买家的青睐,尚存疑问。

结语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苏-57的未来不仅关乎这款战机的市场命运,还关系到俄罗斯整个航空工业的未来发展。面对全球五代机竞争加剧的局势,俄罗斯需要在技术上做出进一步突破,解决生产工艺和技术滞后的问题。如果俄罗斯能够在这次航展中吸引到潜在客户,也许将为苏-57乃至俄罗斯航空工业带来转机,但如果市场反应冷淡,苏-57可能将继续在五代机市场上处于边缘地位

2 阅读:857
评论列表
  • 2024-11-05 19:06

    其实买一批苏57也不是不行。一,支持一下大毛,让他们更能在西线和西方掐。二,这是我们能找到最好的假想敌机种了。三,能更彻底研究这飞机,尽可能吸收一些优点。四,几万亿刀外汇与其买霉债买球星不如花在一些实际点的东西上

    用户10xxx15 回复:
    钱多买石油,买矿产资源,买粮食,买中国没有的技术,等等不一样是帮助俄罗斯吗?中国决不能帮助别人搞军工(除非中国没有的)
    Su27hyx 回复: 用户10xxx15
    我们又不是像三哥那样作为专项资金投资研发,就是像苏35那样买些成品。以大毛现在的情况,赚来的钱会快速投入俄乌战场,研发能留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