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民意机构近日掀起了一个震动岛内政坛的“大罢免”潮,民进党团总召柯建铭火速宣布,自己已经准备好发动罢免行动,声称自己在此事上与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有过沟通,甚至透露赖清德将在“关键时刻”压轴出场。然而,赖清德的办公室却一口否认,声称没有此项规划。此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民进党内部分裂的严重性,也再一次暴露出台湾政治的荒诞与背后的权力斗争。

柯建铭的“大罢免”言论一经抛出,立刻引发了岛内媒体与政坛人物的热烈讨论。岛内知名媒体人黄暐瀚指出,柯与赖两人对罢免案的表述截然不同,这种状况可能会一直持续,直到第二阶段罢免案的实际进展为止。他认为,尽管两人的言辞有所不同,但做法上并没有太大分歧,两人最终可能会联合演出“唱双簧”之局。而前民代沈富雄则直言不讳,猛烈抨击赖清德的政治手腕,认为他的“过度自信”最终只会让民众对他失去信任。
民进党的“大罢免”风波,并非单纯的政党内斗,而是一次彻底的政治游戏,目标明确,就是通过制造一场声势浩大的罢免风潮,进一步强化民进党的政治地位,消除内外部的压力。赖清德一方面表示,自己并未参与“大罢免”的具体操作,仍坚持遵循“宪政程序”,但另一方面,他却也并未完全否定柯建铭的言论,显然他知道,在这个时刻,自己无论如何都难以避免卷入其中。柯建铭的做法非常直白,先抛出“大罢免”的话题,试探社会和媒体的反应,而赖清德的回应则显得更为谨慎,甚至有些迟疑。在这场拉锯战中,赖清德无论如何都不能彻底割席,因为他清楚,民进党内外的压力让他不能轻易掉队。
沈富雄直言,柯建铭所谓的“大罢免”行动,其实早在去年1月15日就已经定下了框架。三位关键人物:赖清德、卓荣泰与柯建铭,早就商定了这一计划,只是赖清德由于自身的“特殊高度”,并不方便明言。他的策略是通过民间团体的力量,悄悄推动“大罢免”,在不直接表态的情况下,牵动民间力量的风潮。

然而,这一切对台湾民众来说,无疑是一次彻底的欺骗。赖清德显然意识到,民众对他的不信任已经达到顶点,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开直面责任,努力保持自己的“清白”。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成了最无辜的牺牲品。政治的游戏,最终谁能从中受益?无非是那些握有权力的人,而民众不过是被当作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任凭他们操控。
赖清德的所谓“宪政程序”立场,正是民进党在这个敏感时刻的典型伎俩——用虚伪的法律程序掩饰其背后的权力操作。在“大罢免”这一话题上,赖清德的态度也许是“理性”的,但无论如何,他已经无法回避的是,整个政治过程已经被操控成为一场摆布民意的游戏。台湾的宪政体系,早已在民进党的操作下,成为了权力工具的一部分。
台湾的政治生态早已充满了这种潜在的分裂与裂痕。民进党内部的“党派斗争”、岛内社会的“蓝绿对立”,这些无形的压力最终导致了民众对政治失去信任。而赖清德与柯建铭的“唱双簧”,不仅没有展现出政治人物应有的责任感,反而更加加剧了民众对政治现状的不满与反感。

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赖清德与柯建铭两位政坛人物的态度。两人虽然看似互为“对手”,但实质上却在利益上高度一致。赖清德利用柯建铭为自己的政治游戏提供了足够的支持,而柯建铭也深知,自己只有借赖清德的势,才能确保在党内外的地位。这种虚伪的政治联盟,注定不能长久,而台湾的政治格局也将在这种零和博弈中不断破裂。
政治人物的游戏背后,是民众的失望与无奈。民众最终会意识到,政治权力的游戏从来不为民生考虑,权力的交换与斗争不过是为了某些人的利益,而不是真正关心岛内每一个普通百姓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