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解读《道德经》,太赞了!

董悦道 2025-02-08 19:16:42

刚读完罗大伦老师的《道德经说什么》第一部,第二部刚看了40页,已经感觉这本书的能量很强,让我进入了心流状态。

通常我都会看完整个系列之后,才会推荐一套书,但这套书值得例外,它值得分享的地方太多了。

1、 有欲和无欲

对于“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这句话,罗大伦老师解释道:

“每天保持一会儿无欲的状态,你的人生可能会完全不同,要从有欲和无欲两种状态来看问题。

能以一种没有任何主观色彩的、完全跳出自己角色的状态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是一种智慧。”

以前并没有明白,为什么只有从无欲的角度,才可以观察到世界的美妙呢,难道从有欲的角度就观察不到吗?现在明白了。

在“有欲”和“无欲”的状态,一个人的能量完全不一样。

有欲的时候,是很着急很焦虑的能量:我还不够,远远不够,我想拥有,我想获得,我想达到……

无欲的时候,才是“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有散出去的精气神都回归到了自己的身上,这时候去看世界,才是妙不可言的。

当我从有欲的角度去看世界,生活中有好多地方都不完美,我爱而不得的东西太多了;当我从无欲的角度看世界,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已经足够多,感恩一切。

一个人在静坐中思想沉淀的过程,就是从有欲到无欲的过程。

为什么很多人在打坐时能体会到“天人合一”呢?答案就在这里。

2、空与不空

《道德经》中有:“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它的意思是说,门和窗是空的,房子才能用。

很多人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失业以后,心里空空落落的。对于想拥有工作的人来说,失业就是处于“空”的阶段。

很多人到了适婚年龄,却没有找到灵魂伴侣,心里也是空空落落的。对于想拥有爱情或婚姻的人来说,单身也是处于“空”的阶段。

罗大伦老师博士毕业以后,主动选择了不工作,而是写书,因为有好多灵感需要写,大概有很长一段时间,收入是“空”的。但这些书发表之后,财富就源源不断地来了,当时的“空”就转化为了“有”。

李安导演也是一样,大约有六年的时间,他在家里不断构思和写剧本。这六年里,全是太太出去赚钱养家,他在“无”的阶段。最后他拍出来的电影,举世闻名。

有很多人在“无”的阶段,选择熬日子。记得很早之前看过一段话——当我们在熬日子的时候,日子也在熬我们。

“熬日子”是因为我们不懂得:空与不空是相互转化的,你在空的时候默默积累,后面这些空就会变成有。

就像翘翘板,这一头低了那一头一定会高。生命也是一样,这一段时间低了,另一段时间也会高。

如此,空的时候我们就享受空,享受积累、攀登、寻觅、探索的快乐;有的时候我们就享受有,享受拥有带来的丰盛。

最后感叹一句,也许正如一位高人所说,《道德经》真的是写给头脑很好的人读的,所以能解读《道德经》的人都有两把刷子。

至今我看过三个人解读道德经,曾师(曾仕强)、雪漠老师、罗大伦老师,虽然他们解读的角度不同,但每个人解读得都非常精彩——是我读了之后,心态马上会有正向改变那种精彩。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