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日本年轻人的娱乐消费习惯呈现出明显的「速食化」、「高效率化」趋势,与重视「性价比(CP值)」及「时间效率比(TP值)」的现象,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消费文化。这种趋势已经引发了大量讨论,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
最近,一本深入剖析这种现象的书籍《TP值的经济学(タイパの経済学)》 出版,再次将这一话题推向高潮。
根据书中引用的数据,如今超过四成的日本年轻人习惯在观看电影或电视剧之前,先去查阅剧透或相关评论,以判断内容是否值得自己花费时间和金钱。这样的行为被认为是为了避免资源浪费,同时提升整体观影体验。以下,让我们进一步探讨日本年轻人在视听娱乐上的消费观及其背后的逻辑。
该书通过一项名为《Z世代享受影视作品的意识调查》 的研究,为这些现象提供了数据支持。
调查覆盖了400名日本Z世代(大致指出生于1995-2010年之间)的年轻人,并针对成本效益比(CP值,Cost Performance)和时间效益比(TP值,Time Performance)的重视程度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2% 的受访者强调CP值,而85% 的年轻人注重TP值。
这表明,几乎每位受访者都在意自己消费的资源是否物有所值。
对于影视消费,Z世代由于过度关注CP值和TP值,出现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征的观影行为:快进观看、边做事边看、跳着看、以及观看前先查剧透,以免消耗不必要的时间或金钱,且尽可能多地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以下是数据支持的具体行为分析——
在另一项针对年轻人视听习惯的调查中,受访者在串流平台上的行为被分为「经常」、「偶尔」、「很少」和「完全不会」四个频率类别。其中,边做事边看的比例高达81.3% ,超过了八成;而选择快进观看的比例也达到了48.6% ,接近半数。此外,采取跳着看以及通过查阅剧透来缩减时间的年轻人,分别占51.5% 和44.3% ,呈现出不可忽视的群体规模。
针对这一行为的原因,书中提到:当代的影视作品供应量大增,呈现出繁荣和多样化的特点,但也使年轻人不得不面对一种事实——可支配时间有限,过多选择带来的决策负担让人更加不愿感到「浪费」 。
这种情况下,快节奏的消费行为成为年轻人适应信息爆炸环境的一种策略。
书中进一步描述了这一现象:
“在消费影视作品时,不少Z世代年轻人像是在超市试吃。他们会优先挑选简介或精华片段观看,以降低作品不符合期待所带来的失败感。” 同样,在音乐消费中,这种趋势也显而易见:“年轻人像是自助餐模式般听歌,仅挑副歌或热门片段。”
这样的行为反映了他们对娱乐消费的高要求,不仅追求效率,更关注如何最优化地分配他们有限的时间与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已经对电影院的观众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书中的分析,传统电影院的观影模式因无法满足年轻人对TP值的高要求,而被渐渐认为是一种低效、耗费时间与金钱的活动。一旦花费了票价与两个多小时,却只换来一部觉得「无聊」或「无意义」的作品,对于崇尚效率的年轻人而言,几乎等同于一种「损失」——一种被认为可以避免的消费失败。
书中评价这类行为时特别提到:
“Z世代对于‘失败’的定义有所扩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低CP值,还包括因这一消费行为导致无法同时进行其他消费的机会成本。”
他们不仅讨厌自己在某些消费决策中「没有得利」,甚至对见证他人得利也会产生类似吃亏的感觉。因此,他们提前了解剧情或精华片段的做法,也可视为对消费失败的一种「风险管理」。
此外,该书还指出了一个相关现象:由于这些年轻人经常面临被网络与社交媒体加速淘汰的内容,甚至还在考虑某部作品时,往往会发现它已经“过气”了。这样的快速流行更迭,让年轻人在选择消费内容时产生极大压力,从而更倾向于“速决”或尽可能回避复杂的情感波动。
例如:
“很多Z世代表示,作品所带来的情绪波动常常让人感受到压力。因此,与其在观看后被意外的情节弄得心情不好,他们宁愿先了解内容是否符合预期。可以说,这是为了避免遭遇情绪上的‘消费失败’。”
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Z世代的观念也体现在类似以下的想法上:
“花钱去看这样一部无聊的作品,还不如把钱花在更值得的事情上。”
“大家都免费获取了,我却傻傻地花了钱。”
这些心理驱动着他们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向和方式,最终形成了一系列讲求高效和风险规避的习惯。
这种消费行为是否合理,或对未来的影视行业和娱乐模式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但有一点可以确认的是,日本年轻人对「速食」与「效率」的偏好,将持续改变传统的娱乐文化。
所以,大家又是如何观影的呢?是否也会像这些年轻人一样,选择「边看边做事」或「快进观看」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