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步兵师——42师与收复扣林山之战

映像老山 2024-11-15 11:14:54

昆明军区第14 军 42 师下辖步兵 124、125、126 三个步兵团,以及一个炮兵团和其他直属分队。这些部队各有其辉煌历史与独特优势。

步兵 124 团作为老团队,军事训练成绩一直在军区名列前茅,1979 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且长期驻防文山地区,是守护边疆的重要力量。而步兵 126 团虽组建时间相对较晚,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战斗经历,建国后参与大小战斗达 100 多次,传承了我军诸多优良的作风与战法,堪称昆明军区打仗最多的步兵团。其干部素质过硬,部队士气高昂,在正规化建设方面也走在全区部队前列。1964 年 7 月 8 日,步兵 126 团更是凭借武装泅渡金沙江仅用 23 分钟全团成功渡江的壮举,赢得了军委首长著名的 “八六” 批示,成为全军强渡江河的先行示范单位,这份荣誉一直仍是昆明军区的骄傲所在。

回顾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历程,1979 年之战后,中越边境局势依然紧张复杂。越军在吃了亏后妄图找回面子,紧跟我军撤退步伐北上,越境占据边界骑线点,甚至妄图 “消灭对方 100 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发起反 “反击战”。他们在广西方向侵占法卡山,在云南方向占据扣林山和罗家坪大山等,控制了相当一段边界骑线地区。这些越军依托险要地形修筑坚固工事,频繁向我国境内开枪开炮,造成我国边民和军人的伤亡,还派遣小股特工潜入境内袭扰破坏,其嚣张气焰严重威胁着我国边境安全。

侵占扣林山地区的是越北二军区 313 师 14 团的 9 营。313 师组建于 1979 年中越战争后,下辖多个步兵团及炮兵团,设防于云南麻栗坡当面的越南同文、河江地区,专行报复,作战风格骄横顽强。其 14 团部署在猛峒上扣林地区当面,9 营占据扣林山后,精心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在主峰及周围高地,纵横交错的坑道、地堡、堑壕、掩体随处可见,组成了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配置了各种轻重火器,形成了明暗结合、上下相通、内外相连、正侧交叉的火力配系,阵地前沿还埋设了大量地雷。仅主峰 1705.2 高地和西面的 7 个小高地上,就构筑了 500 多个工事、600 多个防炮洞,并且架设了通讯电缆,屯积了大量武器弹药,企图长期固守,这无疑给我军收复扣林山带来了巨大挑战。

基于中央军委 “中越边境问题上,要取得边境斗争的主动权” 的指示,1980 年 12 月 19 日,昆明军区果断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拔除扣林山地区的越军据点,收复我国被侵占的领土。1981 年 1 月 27 日,昆明军区下达了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命令,作战任务交由昆明军区 14 军 42 师承担。这一战选定在广西方向部队打响收复法卡山作战之后展开,旨在牵制越军可能实施的反击行动,也是云南方向部队继 1979 年之战后第二次规模较大的自卫还击作战。

为了确保收复扣林山作战的胜利,昆明军区指示 14 军加强攻击兵力,力求一击必中,按时完成作战任务。按照要求,军区和 14 军先后给 42 师加强了力量,参战部队涵盖 126 团、125 团 1 营及 3 营 7、9 连,共计 14 个步兵连。炮兵群更是汇聚了 42 师炮兵团 2 个 122 榴弹炮营、2 个 107 火箭炮连、1 个 85 加农炮连以及军炮兵团 1 个 122 榴弹炮连、边防 15 团炮兵营,还有师直的 1 个喷火排、1 个防化组、军工兵和气象各 1 个排,以及高炮 65 师、23 分部等单位的部分人员车辆,参战人员多达 8000 余人,车辆 450 余台,82 毫米以上各种火炮达 100 多门。而且,军区要求攻下扣林山后由 126 团坚守一个月,再交给边防部队接替守卫。

126 团团长姚双龙依据军区、军、师的指示以及当面的地形、敌情,进行了缜密部署。作战计划首先集中兵力攻占扣林山主峰 1705.2 高地和毗连的 1682.3 高地。第一攻击梯队安排为 1、2 营和 3 营 8 连 1、2 排,3 营主力作为团预备队。

1981 年 5 月 1 日,42 师参战各部队踏上征程,分别从蒙自地区出发,向作战地区开进。为迷惑越军,边防部队积极配合,出动了 6 个巡逻分队、2 个伏击组、5 个二线机动连、3 个一线连,以拉练、战术演习等形式展开活动,巧妙地掩护作战部队顺利开进。5 月 5 日,42 师第一梯队成功抵达猛麻栗坡县猛硐地区,迅速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开设指挥所,封锁边境,做好了战斗前的一切准备。

5 月 6 日晚 20 时 30 分,126 团第一攻击梯队借着夜暗的掩护,分多路秘密向扣林山前沿开进。经过连续 8 小时的艰难行军,各攻击分队分别集结到位。担负正面进攻的 1、2、4、6 连分别占领了主峰 1705.2 高地和 1682.3 高地前沿的进攻出发阵地;担负穿插分割任务的 3、8 连进至 1461 及以东 500 米山梁,5 连进至 1682.3 高地西南 600 米山坡。随后,各攻击分队在越军阵地前隐蔽了 2 个多小时,而越军观察所竟毫无察觉,当天的值班日记上还写着 “未发现情况,一切正常”。

5 月 7 日早晨,战区上空晨雾笼罩,仿佛给这场战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42 师师长王润成、副师长袁玉昌在上扣林附近的指挥所山头上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扣林山顶云雾变化。当云雾刚散的关键时刻,师前指立即下达了炮击准备命令。6 时 30 分,42 师混合炮兵群以排山倒海之势,突然向扣林山各高地上的越军阵地发起猛烈炮火覆盖,15 分钟后炮火向前延伸射击,各步兵分队抓住战机,迅速发起冲击。

126 团 1 营主攻扣林山主峰 1705.2 高地,守敌为越军 313 师 14 团 9 营 9 连,其构建了坚固环形防御阵地。1 连从西侧冲击,虽遇越军顽强抵抗、多次猛攻受挫,但战士们毫不退缩,调整战术继续进攻。2 连从东侧进攻,副连长王光俊等英勇奋战,即便身负重伤也不下火线,最终全连齐心协力,仅用 36 分钟攻占主峰表面阵地。3 连向主峰侧后穿插分割,克服悬崖、雷区、越军火力封锁等重重困难,提前抵达指定位置,切断敌退路,有力配合了正面歼敌,还多次打退越军突围,出色完成任务。8 连则边冲边吸引火力,掩护其他连队推进,也顺利完成穿插分割任务。

同时,2 营向 1682.3 高地发起攻击,5 连断敌退路,4 连和 6 连南北夹攻,40 分钟攻克该高地,歼敌大部。各攻击分队占领高地后转入清剿,至 5 月 7 日下午 15 时战斗结束,此次作战共毙敌 170 人,我军牺牲 42 人、负伤 119 人,不过后续因后勤保障等问题,原计划进攻 1574.7 高地被迫推迟。

越军惨败后,妄图反击,增调兵力、火炮及特工团。而我军坚守阵地的 126 团官兵面临诸多艰难,吃饭喝水成难题,非战斗减员增多,但仍坚守岗位,团长姚双龙仍坚持吊着输液药瓶指挥战斗。19日,师长王润成强令将他抬下阵地,由师副参谋长朱启临时接任代理团长。

5 月 22 日,代理团长朱启指挥 126 团 3 营等再次进攻,成功攻占 1574.7 高地及周边,全歼越军 313 师 14 团 9 营 10 连。此后,越军多次炮击并发起冲击,均被我军击退。

6 月 11 日凌晨,越军特工敢死队偷袭 30 号高地,这是扣林山防御的关键前哨。126团1营3连7班的9名战士坚守阵地,9名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己的敌军冲锋,共毙敌58人,伤敌40余人,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领土。战斗中,班长韦力仕、副班长韦国吕、战士李明刚、战士何运胜4人壮烈牺牲,战士何如坤、祝云华、李继华、李忠才、宗兆存5人光荣负伤。战后,韦力仕烈士使用过的枪机匣上染满血迹、枪托上留有十余处弹孔的56式冲锋枪被送到北京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出并收藏。

越军后续虽不断以炮火轰击、组织多次反击偷袭,但都被我军粉碎。42 师 126 团及配属部队坚守扣林山 66 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胜利完成作战任务,被中央军委称赞为 “创造了山岳丛林地作战的典范”。在66天的战斗中,基本歼灭了越军313师14团9营9连、10连、11连及特工824团一部,重创14团7、8营和313师191团3营,共歼敌802人,缴获各种火炮18门、各种枪支102支(挺、具)、子弹11万发、手榴弹、手雷和地雷500余枚、电台3部及其他军用物资一部。42师部队在战斗中牺牲104人,负伤369人。

0 阅读:40

映像老山

简介:弘扬老山精神,传播老山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