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汽总工程师谈苏联援助给中国的汽车厂:全是美国30年代落后技术

议史记 2025-04-03 16:27:34
前言

几乎很难想象我们的汽车工业起步竟然是一套“落后技术”打的基础。二汽总工程师陈祖涛提到苏联对我国汽车厂的援建时说:他们给的技术都是美国30年代“淘汰”下来的!

这种“淘汰”下来的技术是怎么在我国化腐朽为神奇,还建立出这么大的汽车工业体系的?苏联为什么要给我们美国“淘汰”的技术,是背后有什么隐情吗?

敲定援助计划

1949年12月,当时新中国成立不过两个月,毛主席参观斯大林汽车厂的时候,就定了想法: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

当时国内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美国汽车每年产量达到600多万台,可我们连胶轮手推车的制作都生产不出来,只能望洋兴叹。

所有人都知道汽车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了汽车的话,无论是对人们的正常出行还是各行各业的货物运输都非常有帮助,但我们没有。

参观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重要领导人就在莫斯科和苏联展开了谈话,苏联方面的领导人给的提议很好:我们斯大林汽车厂很好,我觉得你们也应该有一座这种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如果你们愿意,苏联会提供全方面的支持。

这事儿拍板就这么定下了。

1950年3月,汽车工业筹备组风风火火的成立了,筹备组主任郭力领着组员在全国各个省份进行选址考察。

当时郭力愁的不行:咱们汽车厂既然要建,首先就得靠近苏联,我们得方便去拿到他们给的技术还有设备,然后还得考虑建汽车用的材料,交通运输,市场……

当时整个组几乎是走访了全国,最后把地方定在了长春的孟家屯。

1951年,周总理拍了拍陈祖涛的肩膀:苏联援建的长春第一汽车厂就交给你了,你负责全方面跟进筹备工作!

陈祖涛就这样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成了驻苏的首席代表,当时我们还派了600多名实习生去苏联学汽车制造技术,他们也成了我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基础。

都是美国30年代的落后技术

1956年7月13日,中国生产不出来的汽车的这个说法彻底告破,一汽成功生产了中国第一辆解放牌卡车。

陈祖涛也跟着大家一起欢呼庆祝,但他在高兴之余,看着现在的汽车生产技术也有些担忧:苏联援建我们的生产线,其实是30年代从美国福特公司引进的,虽然改造了,但是技术上创新还不够,和美国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他得担心其实并无道理,当时美国福特公司生产汽车的流水线技术一代又一代的革新,汽车的生产效率也跟着往上提。

苏联当时非常看好这套技术,就把这个技术给引进了,但是后来苏联忙着打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顾及到这套技术,这也就导致了后续苏联援建我们的汽车厂是把冲压、铸锻、焊接、油漆等生产工艺综合起来的生产模式。

陈祖涛长期跟着第一线工作,所以就知道这种生产模式大体上来说不适合产品更新升级:这种生产模式好也是好,生产出来的速度快也是快,但所有生产环节都连在了一起。

我们没有办法单挑任何一个环节更新,要更新就得一整套的换!后面再给产品改型不知道得多花多少钱?

在陈祖涛越看越心疼的时候,国外汽车行业的发展可并没有停步。

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欧美等西方国家在汽车的生产研发上,技术更新的让人眼花缭乱。

陈祖涛当时虽然在感叹西方国家汽车生产研发技术的更新快,但也知道如果没有苏联的援助,给我国汽车工业提供技术支持,又帮着培养了很多专业的汽车生产研发的人才,给了生产管理经验,我们汽车工业的基础也不能打的这么好。

二汽在落后中崛起

基础打好了,我们在汽车生产领域上也开始走上自主研发跟创新的道路,一汽在摸索中完成,二汽的建设也成了期间最重要的一个里程碑。

有了一汽,国家决心把第二汽车制造厂给弄出来,当时的陈祖涛担任的二汽总工程师,虽然有了一汽给打的基础,但是二汽在建设和筹备的过程中挑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来。

陈祖涛带着建设组员在1969年浩浩荡荡的就去了十堰,众多设计师就这样在设备简陋的车间里面弄出了我国第一辆越野车——EQ240。

这辆越野车的背后代表着我国汽车工业在越野车领域实现了有效的突破和发展。

因为吃过了一汽产品生产环节优化不便的亏,二汽建设是让第一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等30多家工厂,覆盖了从设计到投产的全部环节,谁擅长哪个环节就负责哪个环节。

而且为了保证生产作业线,国家组织了558家机械厂给二汽制造了2万多台设备,这样就实现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两手抓。

虽然这个时候的二汽身上还有早期苏联援建时候的影子,但是二汽也在生产的过程中逐渐摆脱对苏联技术的依赖,走上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道路。

二汽就这样在风风雨雨中一路走过,1975年的时候,二汽造出了2.5吨的越野车,这当时在国内简直成了大新闻。

又过了三年,5吨的载重汽车问世,二汽旗下的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一直发展到2024年,东风系列的汽车在国内外卖的那叫一个火,国内同年卖出了130多万辆,海外出口了25万辆。

现在的东风汽车已经从最开始实验的捡漏车间走向了全世界,搭建了新能源品牌平台,还有产品以及资源的关键布局,也实现了技术创新。

一连三年,东风汽车获得了我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的第一位,其实这个时候再把目光放到最初苏联援建一汽的时候,我们付出的那些艰辛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也正是因为苏联当时的帮助,还有我们的坚持,才有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今天,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陈祖涛: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五十年》

中国汽车工业百年往事:从仿制到弯道超车

2022-02-22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