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东西分治的界限,恰恰是古代地中海的一道隐形地理屏障。
在工业革命之前,罗马是唯一一个在这道地理屏障两侧同时维持了长期直接统治的广土国家。
从北到南,这道屏障由三个部分组成:
在北边,在欧洲的陆地上,屏障始于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从今天的克罗地亚沿着亚得里亚海海岸向南延伸,一直连缀起阿尔巴尼亚和希腊西部的山区。
在中间,屏障由“地中海上的荒漠”伊奥尼亚海构成,这片海域面积广大,而且其中没有岛屿。在古代,地中海上的航行受洋流、风向、季节影响巨大,外加为了躲避海盗,船只习惯贴岸航行。缺乏陆地的伊奥尼亚海也因此成为地中海上最凶险的水域。
在南端,利比亚沙漠直逼海岸,几乎和伊奥尼亚海汇合,只在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之间留下一条狭长的通道。
19世纪之前的无数野心家、民族和帝国都曾向这条屏障发起挑战,但是基本都以军事失败或者间接统治乃至政治分离的妥协告终。从这个角度来看,罗马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国家,因为它居然凌驾这条屏障多达三百年之久;同时,它也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国家,因为它最终也选择了妥协,屈服于古代国家无法战胜的极限。
该怎么理解这道地理屏障对罗马分治的作用呢?显然,它不是首要原因,也不是主要原因,并非根本原因,也非直接原因。它只是一个“因素”,一只看不见的手,一个长时段的诅咒,不停歇地发挥隐秘的作用。它像是一把在山腰上不断劈砍的锉刀,没有哪座高山把自己的崩塌归因于这把锉刀,但也没有哪座高山成功逃离被腰斩的命运。
这篇回答,就是要介绍一下这位地中海史上不起眼的“侏儒刽子手”,以及历史上和它有过交集的人物和各个帝国。本回答的内容将用历史上三个最强大的地中海帝国的命运串联起来:
其一,是罗马帝国,它是唯一一个突破了这道屏障,但最终也被这道屏障打败的古代帝国。
第二,是奥斯曼帝国,这道屏障是曾是它两个世纪的囚笼,一个世纪的藩篱。
其三,是英帝国,19世纪的它用不可逆转的技术力量彻底消灭了这道屏障。
一、罗马的地中海帝国:极限的突破早在古典时代到来之前,东西地中海的这道分界线就在无情地阻隔权力的扩张。
腓尼基和古希腊的移民们,向西航行穿越这条界限之后,就不再听命于自己的母邦。希腊人在地中海北岸,腓尼基人在地中海南岸建立起的无数定居点,无一长期臣服于科林斯或推罗等赫赫有名的东部城邦。在《伊尼德》里相爱的埃涅阿斯和狄多,就是跨过这条屏障后,取得新身份的两个移民代表。
在这一时期,东西地中海的分界已经表现为一种诅咒,仿佛任何想把权力扩张到另一侧的政权都会遭受惩罚:
雅典的舰队在爱琴海上不可一世,却在漫长的西西里战争中拿叙拉古毫无办法;
冈比西斯的波斯大军鲸吞了埃及,却在利比亚的沙漠当中损失惨重,从此再不敢逾越;
亚历山大大帝的侄子,骄傲的伊庇鲁斯君主皮洛士离开巴尔干,远征罗马,也只得在一场惨胜后悻悻而归。
罗马开始挑战这条屏障,并不是信心的结果,而更多是形势使然。在漫长的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基本一直满足于同迦太基在西地中海上的争斗。在涉入巴尔干半岛事务之后,罗马也曾陷入战线过长的窘境。罗马在马其顿战争当中取得一连串的军事胜利,最终取得了东地中海的霸权。但罗马的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它成功在东西地中海两侧建立起了稳固的直接统治。
罗马的统治奇迹始于奥古斯都战胜安东尼的亚克兴海战(公元前31年),这场战役标志着东西地中海长期统一的落定;结束于戴克里先改革实施四帝共治(公元291年),这一举措标志着东西地中海分治乃至分离的开始。在罗马之后,工业革命之前,再也没有一个广土国家能够在地中海的东西界限两侧同时保持长久的直接统治。
罗马为何能够突破这道屏障不是本文关心的问题。本文关心的是,罗马确实实现了突破,但最终没能战胜这道屏障这一事实。据说,解释罗马衰亡的理论有二百一十多种,但无论哪种理论都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罗马的内部断裂发生在一道明确的地理屏障上。
罗马帝国西部分崩离析之后,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光当中,又有无数势力登上地中海的舞台,向隐形的屏障发起挑战,但它们没有人能够复刻罗马的奇迹。
第一位挑战者是罗马帝国自己,确切地说,是定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发动的再征服为帝国夺回了北非、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部分土地,但是在帝国东部遭遇瘟疫和战争的打击之后,西部的土地在一个多世纪当中就基本丢失殆尽。
第二位挑战者是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国家,这是一位真正的种子选手,甚至想要统一整个世界。然而这个帝国在经历第一次改朝换代之后就开始分崩离析,首先走向独立的三个省区就位于地中海屏障以西,分别是西班牙、马格里布和北非,这看上去不太像是简单的巧合。
第三位挑战者是崛起于北非的法蒂玛王朝,它跨过界限征服了埃及,然而故地北非转头就成了一个新的半独立政权齐里王朝的属地。开罗的新主人深知在利比亚行军的艰难,于是选择了一个偷懒的招数——让贝都因游牧民去北非洗劫。这一决定给北非带来了社会灾难,但也没能为法蒂玛人重夺故土。
第四位挑战者,应该说是挑战者们,是新千年的拉丁十字军。夺取了西西里的诺曼人觊觎巴尔干的土地,十字军战士们涌向了圣地,还顺带毁坏了东罗马,意大利各共和国和加泰罗尼亚人接踵而至。西欧天主教徒在东地中海建立了许多十字军公国,但他们无法创建母国的飞地。威尼斯和热那亚是两个例外,但它们也只是控制岛屿,而且只在东地中海政治分裂的情况下才能维持。
第五位、第六位和第七位挑战者在15世纪一同登场,它们分别是法国、西班牙和奥斯曼。法国瓦卢瓦王朝的国王们继承了安茹家族的遗产,想要通过意大利直捣东方,然而他们最终连意大利这关都没过去;西班牙建成了和奥斯曼匹敌的地中海帝国,但是似乎也满足于巡防意大利和攻击北非海岸,不敢越过雷池。
在15-17世纪,统治东地中海的奥斯曼帝国堪称罗马之后的第二个地中海帝国,奥斯曼以擅长扩张见闻,却始终受到地理屏障的辖制。
从名义上来说,奥斯曼的疆土确实跨越了屏障,然而在这道屏障以西,利比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尔的德伊和贝伊们自行其是,摩洛哥苏丹更是只在名义上承认君士坦丁堡主人的哈里发地位。在欧洲,奥斯曼帝国屡次讨伐奥地利,却始终无法取得他们在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一样的战果,况且即使奥斯曼人在1683年当真攻陷了维也纳,他们的可选方案也只是在奥地利扶持一个新教附庸国。在地中海上,奥斯曼舰队在东地中海的各个岛屿上战无不胜,然而在越过界限之后,1565年的马耳他愣是不愿意接受罗德岛、希俄斯、科孚、克里特、塞浦路斯有过或将有的命运......
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当中,东西地中海的屏障是奥斯曼帝国的囚笼,阻碍着它权力的进一步扩张。然而到了18世纪,随着奥斯曼与西欧国家力量对比的改变,这道曾经的阻碍居然悄然变成了奥斯曼帝国的防线。
1690年代,欧根公爵的军队在巴尔干半岛的群山间受阻;半个多世纪之后,叶卡捷琳娜女皇命令波罗的海舰队绕过欧洲前去地中海攻打土耳其,但这支旅途劳顿的舰队除了让奥斯曼朝廷大吃一惊以外,没有太多其它作用。19世纪伊始,奥斯曼的埃及成了英国和法国角逐的战场,然而在拿破仑离开之后,东地中海的土地依然属于帝国。真正的危机发生在西地中海:1830年法国攻占阿尔及尔,奥斯曼帝国束手无策,就仿佛那里不是自己的领土一样。几年之后土耳其人匆忙进军利比亚,消灭了地方自治的卡拉曼利王朝,然而这也没能挽救突尼斯和阿尔及尔的命运。
在18世纪开始,特别是19世纪到来之后,地理上的屏障成了奥斯曼帝国抵抗西欧野心的防线。英法可以在东地中海安插代理人,影响政局,甚至扶持希腊独立(1829年),但也无法直接控制奥斯曼的核心领土,只能满足于某种均势和稳态。至少在1860年前,地理屏障还能发挥若隐若现的作用,然而在此之后,技术将会毫不留情地发挥力量。
技术的革新向来是个曲折的过程,新技术对旧技术的替代绝非一蹴而就。在蒸汽机不够先进之前,铁路依然是运河的侍童,而汽船只是帆船的婢女。因此,决定地中海命运的变化直到1860年代才浮现出来,它们分别是汽船、电报、铁路,以及苏伊士运河(1869年落成)。
英国是工业革命后地中海的新主人,但它的统治方式十分奇怪,依靠的是舰队以及港口据点(如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亚历山大港),而非沿岸的土地。与此同时,它也不得不和其它强权分享权力。
法国在波旁王朝(18世纪)时期就有一支地中海舰队,并且把地中海视为核心利益所在。它的第一轮扩张被特拉法尔加海战(1803年)终结,在19世纪又重振旗鼓,最终成为瓜分奥斯曼帝国在东西地中海遗产的主要玩家,直到奥兰港湾之战(1940年)和阿尔及尔危机(1958年)才被迫退场。
俄国一直对地中海抱有野心,从彼得一世到尼古拉二世,乃至克伦斯基,都渴望得到君士坦丁堡。只有列宁的布尔什维克短暂放弃了这种地中海野心。斯大林曾提出过在二战后获得一个利比亚港口,赫鲁晓夫时期的红海军参谋曾设想突破北约封锁,与新生的阿尔及利亚共和国胜利会师。
意大利对地中海的要求看起来最为正当,它也是唯一一个正面挑战英国地中海霸权的国家。然而19世纪沙文主义者和20世纪法西斯党徒的幻想都随着二战的结束化为了泡影。
当然还有其它参与地中海事务的强国:美国在1820年派出军舰警告阿尔及尔的海盗,一个世纪之后更是有航母编队常驻;日本海军在一战期间在地中海作战,战争结束后还参加了达达尼尔海峡的托管委员会。
技术进步让点对点的快速旅行,让即时通讯成为了可能,现代国家的权力空前突破了地理的限制,东西地中海之间的自然屏障从此形同虚设。英国可以直接统治埃及乃至印度,法国可以直接统治叙利亚以及越南。如上文所述,所有的强国,乃至美国和日本都可以把自己的权力投送到地中海。那道曾经分离罗马,囚禁奥斯曼,阻拦无数君主和将军的隐形之墙,几乎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罗马帝国为何被迫一分为二?
有许多更根本、更直接、更关键、更深刻的理由。
然而从环境的角度来看,这恐怕也只是自然强加给古代国家的一种命运罢了。
写的什么玩意?
那个地中海中部的区域,岛与岛之间的距离突破了古代大多数船长的补给阈值,只有特别优秀的船长能够做到,而且掺杂了大量运气成分,经验不可复制,而且要死不死,这段海域,北边陆地是十万大山,少有人住,南边陆地是撒哈拉沙漠的北部地区,荒无人烟,连贴陆地航行都无法做到……一句话能说清,然后展开述说的精彩好文,被小编这样爱露不露的破坏完全了
文明需要有文字记载相当于人证,还得有文物(假的不算)相当于物证,没有这两样的文明都是假文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两河文明是近代西方伪造的文明,历史上不存在。
你在放屁
分界线好直,那时候能划那么直的国界线
文化
古代的航海技术,能发展这样的领土范围?实属不信[点赞]
西方造史家通过想象编造的古罗马人的人力船。最大的是百人,分坐三层,每人划动两根长达4米长的巨奖,推动船只行走如风。就是靠这种三层人力大桨船,罗马人飞渡地中海运送商品,击败波迦太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巨大殖民地帝国。百人人力大船,也只能是永动机一类的纸上臆想,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是幻想的产物。人在地面依靠人力运输都会困难,不要说在茫茫大海中了。不信就自己弄条划艇下海去试一试,连续划几小时试试看。事实上,为了保持持续的体能和行进速度,就必须在船上准备后备人力,这样又增加了船的自重,加大了船载的负荷,更加难以行进,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所以用主要依靠人力的大型船舰航海运输或者作战,这是不可能办到的,历史中除了伪造的希腊和罗马,也没有人这样胡诌过。
西罗马覆灭狗,东罗马长期占据着南意,东罗马在亚得里亚海沿海据点也是一点点丢失的,古希腊世界里叙拉古也一直是希腊世界重要的城邦
文不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