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问中国,向中国的高层官员表达了担忧:“中国现在的产能规模太大,世界其他国家根本无法吸收这些过剩产能。”以此为契机,大批外媒也开始重提中国制造产能过剩,试图炒作新一轮负面话题。
对此,不少国内外学者也纷纷发表意见,有人认为这是善意的提醒,也有人认为我们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一时间众说纷纭,颇为激烈。
有学者认为,“产能过剩”并非单纯的靠感觉来判断,从数据上看,目前我们并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制造业最重要的指标—PMI指标体系中,有一个关于生产与库存的指数叫做产成品库存指数,截至2024年初,中国产成品库存指数约为49,并未触及50这一红线,属于较为健康的状态。此外,一直以来,中国的产能利用率也相当稳定,目前为76%左右,与美国的78%相差无几。
同时,按照西方经济学中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个国家都应该生产自己更具有优势的产品,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低价产品,如果一个国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那其他国家不应该设置壁垒阻止进口,而是要进口这种产品,同时出口自己更有优势的产品。
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更有优势,美国的芯片性能更好,那应该是中国出口新能源汽车给美国,美国出口芯片给中国,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美国一边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设置高额关税,一边又禁止中国进口芯片,这种行为本身就违背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也有学者认为,耶伦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中国制造业过于强大,以至于完全放开会让其他国家的相关产业无法立足。比如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就警告称,如果一万美元的中国电动汽车杀入美国市场,那美国汽车行业将被“血洗”,他认为更好的解决办法是邀请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建厂,让美国人自己制造廉价好用的电动汽车。
正所谓“稀缺带来垄断,过剩形成竞争”,在自由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的多与少是动态的、相对的,适当的供大于求有利于优胜劣汰,我们也不必过于在意外界的声音,专注发展自己加快转型,这才是对外界杂音最好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