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2年,各方媒体报道了一位裸捐588万的“大善人”,可等了解了这位背后的故事后,没有一个人为她叫好。
原来,她不顾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房产、存款全捐了,纵使女儿正值高三的关键时期需要支持,她居然还责备女儿不懂事,说自己是为了“普度众生”。
可没几年过去,她就开始后悔了······
家产全捐
在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中,有一位普通的妇女,原本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一个幸福的家庭、两套房产,上有老下有小衣食无忧,然而,丈夫的突然离世,将这份平静彻底打碎。
失去挚爱的痛苦让这位妇女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她开始寻找精神寄托,最终在佛法中找到了慰藉,佛教的教义仿佛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她看到了超脱世俗的可能。
渐渐地,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寺庙和宗教活动中,仿佛只有在这里,她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2019年,这位妇女决定皈依佛门,彻底放下世俗的一切,她毅然卖掉了所有的房产,将588万元的家产全部捐出,其中包括了丈夫多年的积蓄。
然而,这位妇女似乎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对家人的反应置若罔闻。
她的父母年事已高,本应享受晚年生活,却因为女儿的决定而失去了经济保障,更令人心痛的是,她的女儿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高三。
在这个需要全家人齐心协力的重要时刻,母亲却选择了完全放弃自己的责任,高三的学习压力本就巨大,女儿不仅失去了母亲的支持和关心,还要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和照顾老人的责任。
被影响一生的女儿
每天放学回家,她都要面对一个冷清的家,独自准备晚餐,照顾祖父母,然后才能开始自己的学习,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十几岁的少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高考结束后,女儿面临的困境并没有结束,由于家里失去了经济支持,她只能依靠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学业。
为了减轻经济负担,她不得不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这不仅占用了她的学习时间,还让她错过了许多重要的职业发展机会,如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等,这些错失的机会,无疑会对她的未来发展造成限制。
面对女儿的艰难处境,这位母亲却显得异常冷漠,她甚至斥责女儿不够"懂事",强调自己的"普渡众生"事业比家庭更加重要。
她用一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说:"父母和孩子是红尘中人,对我卖掉房子裸捐这事持怀疑态度,甚至有一些嗔心,我也能理解。"
即便是父母年老体衰,生活需要照料,这位妇女也选择了完全疏离家庭,她似乎已经将自己与世俗完全割裂,追求所谓的"六根清净",以"孑然一身"的态度出家,将全部心力都放在了宗教活动上。
然而,她似乎忘记了,在她追求精神解脱的同时,她的家人正在现实生活中挣扎。
女儿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她要兼顾学业、工作和家庭,这对一个刚成年的女孩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她常常在深夜才能完成作业,疲惫不堪地倒在床上,却又要在凌晨起床去打工,她的同学们在假期里参加各种实习和培训,而她却只能抓住每一个赚钱的机会,以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
在那个决定性的捐款之后,这位母亲的人生轨迹也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她原本以为自己会踏上一条通往精神解脱的道路,却不料迎来了一连串的挫折和失望。
没能出家想回家?
首先,她未能如愿出家,寺庙的考核制度严格,需要考察申请者的学历、品行等多方面条件。然而,这位母亲因为缺乏必要的学历背景,未能通过考核。
她只能成为一名"编外居士",未能正式剃度。
失去了家,又未能进入寺庙,这位母亲顿时陷入了一种尴尬的境地,她变得居无定所,生活极度窘迫,曾经衣食无忧的她,如今却要为每日的温饱发愁。
日复一日的奔波和艰辛,很快在她的脸上刻下了岁月的痕迹,她的面容变得苍老,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和迷茫。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深处的亲情开始慢慢苏醒,几年后,她开始寻找自己的女儿。
她以"牵挂女儿"为由,联系了所有能想到的亲朋好友,希望能够获得女儿的联系方式。
但是,她的努力均告失败,曾经亲密无间的母女,如今找不到任何联系的途径。
绝望之中,她想到了求助媒体。她向社会发出呼吁,期望能够寻回失联的女儿,这个曾经放弃一切追求精神解脱的母亲,此刻却因为割舍不下亲情而重回尘世。
有一次,她得知女儿可能在某所大学就读,于是不顾一切地赶到大学门口守候,女儿确实在那所大学,但因为心中的伤痛太深,选择了故意避而不见。
母亲在校门口徘徊了整整一天,却始终未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女儿。
此时的母亲,已经从一个追求精神解脱的修行者,变成了一个流浪街头、渴望重建母女关系的可怜人,然而,一切都已经为时已晚。
信仰也需要现实基础
人们不解她为何要舍弃家庭、抛下责任,用如此极端的方式追求宗教信仰,更令人费解的是,她一边宣称"四大皆空",一边又因为割舍不下亲情而重回凡尘。
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修行的目的是为了破除贪嗔痴,然而,这位母亲对"修行"的执念,以及为此舍弃家庭责任的行为,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贪痴"?
她追求的"六根清净",似乎被她错误地理解为"六亲不认",这种未尽家庭义务的行为,实际上与佛教的核心教义相悖。
佛教强调慈悲与责任,但这位母亲却对至亲表现出极端的冷漠,她的行为与佛教教义背道而驰,反而成为了一个反面教材。
信仰不应成为逃避家庭责任的借口,真正的修行,应该是在兼顾社会伦理与信仰追求的基础上进行的,过于执着于放弃红尘,可能会导致信仰变形,失去初衷。
参考:
天津日报《母亲裸捐588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