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秦始皇的自称“朕”其实是由两个字组成的,而且每个字都有深刻的含义!

历史狂潮 2023-10-30 14:40:22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他一统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他自认为自己的德行超过了三皇,功绩盖过了五帝,所以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号——“皇帝”。从此,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都被称为皇帝。但是,秦始皇不满足于这个称号,他还想要一个专属于自己的自称。于是,他在“我”,“吾”,“朕”三个字中挑选了一个,那就是“朕”。

在秦始皇之前,君主和诸侯王们通常用“寡人”、“孤”或者“不谷”来自称。比如说,春秋时期的诸侯王们都说自己是“寡人”,只有楚王说自己是“不谷”。到了汉朝时期,刘邦分封的诸侯王们,像齐王韩信等,也都说自己是“寡人”。东汉末年时,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说自己是“孤”。

寡人

“寡人”的意思是“德行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虚之词。他们认为君主应该有德才能配得上这个尊贵的地位,如果没有德行就会被百姓所弃。所以,“寡人”是君主、诸侯王们用来自卑、自警的称呼。

“孤”的意思是“孤独无助的人”,是春秋时期,诸侯王们在遇到困难或失败后的自嘲之词。后来在秦、汉时期,“孤”这个称呼逐渐变成了帝王的傲气之词。

秦始皇成为“始皇帝”后,他的丞相李斯就建议他起一个只属于皇帝的自称。于是他从“我”,“吾”,“朕”三个字中选了一个,那就是“朕”。

其实,“朕”这个字在早期,并不是只有帝王才能用的。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可以用“朕”来自称。只不过百姓多用“我”和“吾”,而达官贵人用“朕”的多一些。所以秦始皇就把“朕”这个字拿来作为帝王的专属称呼,从此除了帝王,其他人都不能再用“朕”来自称了。

为什么秦始皇要选“朕”这个字呢?有历史学家说过,如果你把“朕”字拆开来看,你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

当时,“朕”字并不是像现在一样由"月、关"两个字组成的,而是由"舟、灷"两个字组成的。

“舟”,就是船的意思。荀子曾经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意思是说君主就像一艘船,百姓就像水一样。

“灷”,就是火种的意思。火从古至今都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秦始皇用"朕"字自称,就是表明了自己掌握了天下,拥有了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从那时起,“朕”字就成了帝王专用的自称,其他人都不敢使用,一直到辛亥革命时期,这个自称才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而消失。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