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鸡几乎遍布全球的有水地区,由于喜欢水,他们遍布于沼泽,海岛,以及有河流经过的地区,繁殖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越冬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时候大风大雨可能会改变他们的迁徙方向,反而让它们的分布更加广泛。
本文盘点秧鸡科的第二部分。
48,新几内亚秧鸡,命名于1879年。
捕食昆虫,小型水生动物,植物种子和嫩芽。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49,眼斑田鸡,和一般田鸡最大的不同就是眼睛的周围有斑纹。
50,棕背田鸡,命名于1872年。又名黑尾苦恶鸟。
体长19-25厘米,体重72克左右。
分布于中国,缅甸,印度,越南,尼泊尔。
51,黑脸田鸡,命名于1758年。
体长20厘米左右。
栖息于水稻田,溪流,沼泽,草地,草丛等地。
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52,斑田鸡,命名于1843年。
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
53,斑胸田鸡,命名于1766年。
体长22-24厘米,体重81-90克。
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越冬到欧亚大陆南部和非洲。
54,小田鸡,命名于1776年。又名小秧鸡。
体长15-19厘米,体重33-50克。
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非,越冬迁徙到非洲南部和澳洲。
包括6个亚种,分别是小田鸡新西兰亚种,小田鸡欧洲亚种,小田鸡新几内亚亚种,小田鸡南亚亚种,小田鸡澳大利亚亚种,小田鸡指名亚种。
55,姬田鸡,命名于1769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长18-20厘米。
分布于中国西北部,中亚,东欧 ,南欧,越冬向南飞。
56,白眉田鸡,命名于1819年。
体长18-21厘米。
分布于东南亚,澳洲。
57,黄胸田鸡,命名于1783年。
分布于中美洲。
58,亨岛田鸡,命名于1908年。
分布于南太平洋岛屿亨德森岛。
59,库岛田鸡,又名科斯拉耶岛秧鸡。
善于奔跑,不会飞行,喙短有力。
捕食水生昆虫,小型脊椎动物。
分布于库岛。它们的孵化是雌鸟和雄鸟轮流值班孵化。
60,无斑田鸡,命名于1789年。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
61,斑胁田鸡,命名于1813年。
体长22-27厘米,体重110-123克。
繁殖于西伯利亚,中国东北,朝鲜。越冬于东南亚。
62,红胸田鸡,命名于1766年。
体长19-23厘米。
分布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印尼,日本。
63,灰喉田鸡,命名于1819年。
分布于中美洲。
64,点翅田鸡,命名于1877年。
分布于南美洲。
65,雷仙岛秧鸡,已经灭绝。
66,夏威夷秧鸡,原来分布于夏威夷群岛,已经灭绝。
67,巨水鸡,命名于1883年。又名南秧鸡,短翅水鸡。种群数量300只左右,最稀缺的鸟类之一。
体长63厘米左右,体重1.8-4公斤。
分布于新西兰。
68,普通秧鸡,命名于1849年。
体长22-30厘米 体重85-195克。
捕食昆虫,蠕虫,软体动物,甲壳类,小鱼。
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俄罗斯,泰国,部分群体越冬于东南亚。
69,暗蓝秧鸡,命名于1789年。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70,王秧鸡,北美洲最大的秧鸡。秧鸡通常比较胆怯,但是王秧鸡因为身高体大,胆子也比较大。
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
71,弗吉尼亚秧鸡,命名于1819年。
捕食种子和谷物,昆虫。
分布于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72,长嘴秧鸡,奔跑迅速,偶尔短距离飞行。
分布于北美洲。
73,马岛秧鸡,命名于1833年,又名马达加斯加群岛秧鸡,马达加斯加秧鸡。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是一种神秘的鸟类,隐藏很深,很难找到他的足迹。
74,火地岛秧鸡,命名于1828年。
分布于南美洲南部。
75,波哥大秧鸡,命名于1856年。
分布于南美洲。
76,白点侏秧鸡,命名于1829年。又名白斑侏秧鸡,白斑倭秧鸡。
体长14厘米左右。
捕食昆虫,小型水生动物,种子和嫩芽。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77,马岛侏秧鸡,命名于1970年。
体长14厘米左右。
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及其附近岛屿。
78,红胸侏秧鸡,命名于1819年。
体长14厘米左右。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79,栗头侏秧鸡,命名于1884年。又名栗头倭秧鸡。
体长14-17厘米。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
80,纹胸侏秧鸡,体长14厘米左右。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