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第二十四次全国爱耳日到来。如这个节日的存在感一样,生活中听力不好的老年人随处可见,可大众对此大多不以为意。
“年纪大了,听不清楚很正常”、“听不到就少聊天呗”、“听不到反而更安静,省心省事”。
不仅未受过“听力障碍”困扰的年轻人这么想,很多老年人也忽视了“听不清”“听不到”的危害性。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和中度老龄化大国,中国身患老年听力障碍慢性疾病的人数规模已非常可怕,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到了1.2亿,患有中度以上听力损失的60岁以上老年人数或超过五千万。
正常听力可辨别是10分贝到25分贝的声音,中度听力损失者已只能辨别41分贝到55分贝的声音。中度听力损失人群,对日常语言已有听觉上的困难,与人交谈常感到模糊不清,按照国家标准已经是属于听力残疾,最轻的一种听力残疾。
为助力老人听力问题得到及时关注和解决,腾讯与各地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希望为老人搭建就近可及的听力健康服务网络,希望通过“科技+公益”模式,实现听力健康科普、听力筛查和咨询以及助听器试用等服务。
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老年人听力障碍问题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相比于互联网一代人,他们在解决“生活问题”方面天然弱势。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曾调研过很多患有听力障碍的老年人,他们之中除了少数主动佩戴助听器,很多都是经家里的儿子、女儿强烈要求后才佩戴。深圳一女士,甚至是远在美国儿子在网络通话中发现问题,并从美国快递来助听器才开始佩戴。
干预率6.5%,谁的锅?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测算,中国老年听障群体规模达到了1.2亿。60-69岁人群中,中度以上听力损失者大概占比17%左右,70-79岁大概是33%左右,80到89岁的区间是48%,到90岁以上的超过60%。听力损失已成为对老年群体影响仅次于高血压、关节炎的常见慢性病。不仅如此,听力损失还是导致老年人跌倒、认知障碍、抑郁等问题的风险因素。
听力的衰退,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内耳的感觉声音的细胞,即耳毛细胞,一般不可以再生,一旦出现坏死将不可逆。它的损伤,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衰退,因此除了先天性听力障碍人群外,听力问题会随着人的年龄变化而发生率上升。
这样一种易发觉、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实际干预率仅有6.5%。也就说,一百个听力障碍老年人中只有不到七个佩戴了助听器。导致干预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社会对老年听力障碍干预的认识不足。大部分老年听力障碍是渐进性发生的,这种缓慢的过程往往会令人“习惯成自然”。许多老年人会因为听不清产生自卑心理,减少和外界的沟通。家中年轻人往往以为长辈“不爱说话”、“不想搭理人”,未能主动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相关调研发现,我国耳病患者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有7.4%,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在过去一年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为8%。
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曾访谈过一位深圳的老人,因为早期是“间歇性”听力障碍,时好时坏,曾被女儿吐槽“我要是跟你说好听的,你就都听见了。说不好听的,就听不见。”老人无法解释清楚其中缘由,只好任由女儿埋怨,最终变得孤僻。
第二,线下听力健康服务网点稀缺,跟不上老人需求。目前老人听力相关的服务网络主要有两条,一是去医院就医,二是到专业的助听器验配店。先说第一个,大部分医院并没有专门的老人听力障碍相关的科室,老人需要到医院的耳科、耳鼻喉科才能获得专业的检测。考虑到中国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医院网络无法解决庞大老年听力障碍人群的听力服务需求。而受限于市场规模小,全国助听器验配店数量并不多(不足一万家),加之老人腿脚不好出行半径短,导致老人听力健康服务需求无法获得满足。
华东师范大学康复科学系教师、听力学实验室负责人赵航介绍,大部分的老年性耳聋,实际上是没有药可以治的,去医院诊断以后,可以考虑助听器。
而助听器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买回家戴上就行”,根据听力障碍患者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老人佩戴的助听器需要往返服务网点多次,校准之后才能很好的解决听力问题,后续助听器保养问题同样需要线下网点的支持。
第三,多种原因导致助听器接受度低,“偏见”亟需破除。老年人群体还存在着普遍的“偏见”,多种原因造成该人群对助听器接受度不高,也是干预率一直保持偏低比例的重要因素。即使是“合格”的助听器,也需要多次“校准”才能较好地解决老人听力障碍问题。很多老年人耐心不够,可能在调试期就放弃了助听器,并因此产生助听器“没用”的偏见,一个人就会影响到十个人,使很多老人忽视佩戴助听器的作用。
另外,国外助听器动辄上万价格,超出大多数老人费用承担能力。而一部分廉价助听器,因为只是简单地把声音放大,未能较好解决老年人听力障碍,还有老年人出于“美观”的心理不想戴。诸如此类的原因,加重了老人对助听器产品的“不欢迎”程度,客观上造成了老年人听力障碍干预率低的现状。
总结来说,社会认识不足是第一原因,导致很多患有听力障碍的老人放弃或从未想过进行干预。而线下网点不足,只覆盖了少数城市、社区,以及老年人对助听器的群体偏见等,都是老人佩戴助听器比例偏低的原因。
听力障碍的危害,并不只是沟通不便这么简单。认知下降、抑郁症、危险感知变弱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老人生活的质量。
据赵航透露,目前学术界最关注的问题是听力损失、听力下降和老年的失智症,也就是说俗称的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虽然关于是听力下降导致的阿尔茨海默病,还是说认知下降大脑的损伤导致的听力下降尚无定论,但有众多的证据是证明两者高度相关的。
其实,不需要大量的研究和实证,仅想象一下“听不到”声音的生活,就会令人心生恐惧,解决老年人听力障碍问题显然非常急迫。
线上线下如何破局?科技向善目前已是腾讯重要的一个标签。如今,腾讯与多方合作,率先在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等城市,试点针对老人听力健康服务的社区服务网络。3月3日,在深圳蛇口街道的组织和指导下,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与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等合作开展义诊活动,其中包括数字测听、听力筛查、专家义诊等现场服务,为老人听力健康保驾护航。
据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产品负责人杨博介绍,目前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都在居家或依托社区养老,按照国家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倡议,腾讯希望与各方共创合作,为老人打造“15分钟听力服务圈”,帮助老人了解自己的听力情况,及早关注、及早干预、及早康复。
从这次活动内容上看,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线上线下资源结合的一种创新模式。面对中国较为严峻的老人听力障碍现状,这种模式究竟能够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非常值得去分析和观察。
早在2022年9月25日的国际聋人日上,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就发布了国内首个集成听力筛查、听力科普及听损模拟的一体化小程序——银发听力健康,并推出了“小程序+助听器+听力健康服务网络”的全流程、系统化解决方案。今年全国爱耳日的动作,可看做去年的延续。
第一,破除社会认知层面。针对老年人,该行动提高了老人获得听力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从2022年开始,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便与各地民政部门、养老机构、专业协会组织合作,在社区护理站、老年大学、养老公寓等场所搭建老年人就近可及的社区服务网络,提供从听力科普、听力筛查、结果讲解、分级导诊到助听器验配和捐赠的全流程服务;并提出了“15分钟听力服务圈”的概念,极大方便了腿脚不便老年人就近检测自身听力。
据杨博介绍,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是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与北京听力协会,以及联合国内比较知名的耳鼻喉科的医学专家、国家标准,并结合海内外的量表去研发相应的数字化产品。而且,在听力健康服务实施过程中,对那些需要佩戴助听器但是购买能力不足的老人,也会提供助听器的捐赠支持。
除了老年人认识的提升,年轻人认识提升或许要更加重要。据杨博透露,一般过年回家的时候,助听器销售都会好一些,因为子女对这一块有一些了解,他们会去买助听器带给家里的老人。
针对年轻人,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上还有一个“听觉模拟室”的功能入口,模拟了照顾孩子、女儿来电、家庭聚餐、办公环境等场景,对照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个听力模式,模拟出不同的听觉场景。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真实体会患有不同程度听力障碍老年人在不同场景中听觉情况,这样可以让年轻人“感同身受”家中长辈的困扰。当年轻人开始“严肃”对待耳背、耳聋问题时,他们积极地参与,会很好地解决老年人听力障碍干预率低的问题。
第二,AI算法赋能助听器,简化校对过程。腾讯基于实时音频领域多年的积累,天籁自研AI算法帮助国产助听器厂商将复杂场景下语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了85%。AI算法在声音增强、降噪、还有抑制啸叫等方面,配合硬件可以很好的满足老人对助听器的需要。AI赋能下,千元级的国产助听器,也能媲美万元进口助听器的性能。
而且,过去老人佩戴了助听器,需要频繁往返线下服务点校准,费时费力不说,还打击老人对助听器的信心。通过AI技术去简化或缩短校对过程,也会降低老人接触助听器的门槛,提升他们佩戴助听器的兴趣。
为了让老人尽快适应各种声音环境和恢复听力,3月3日,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还正式上线适应性训练方案。该方案还原了与老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如买菜、电话、家人聚会等,刚刚佩戴助听器、还在适应中的老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训练,以加强对于生活中无法听清声音的分辨。
第三,多元合作模式、多维度解决问题。随着全社会对银发族种种问题的重视,如何让老人也享受到科技与创新的红利,已是互联网公司集体的共识。通过多元合作模式,腾讯可以协同各种资源共同解决老人听力障碍问题。比如说,上文提到的联动各地民政部门、街道社区、专业听力协会与组织等,打造的“15分钟银发听力服务圈”网点就可以深入到老人身边,就近解决他们的问题。
此外,杨博透露,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在2023年下半年,想要把数字测听带入到腾讯跟老人相关的一些使用产品当中,做这种嵌入式的数字测评。而且还会和腾讯以外的产品进行合作,更大范围发挥小程序的作用。
想象一个场景,很多专为银发族开发的一些娱乐类、工具类或社交类APP上,当用户音量超过某个特定值时,意味着该用户听力或已经受损。如果能够直接联动到银发听力健康小程序上,就可以使听力检测前置到老人的日常上网行为中。这对于早发现问题,和听力障碍知识科普方面都会带来质的变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遍布多座城市的“15分钟听力服务圈”只是一个开始,解决银发族听力问题还有非常多的困难要克服。
从最早全社会忽视老人听力障碍问题,到1998年确定每年3月3号为全国爱耳日,直至今天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的关注,无不反映了大众对银发族听力问题重视程度的上升。当下,科技公司们也将人工智能、小程序、芯片等新技术、新应用,赋能到听力障碍的科普、检测、硬件到服务的全链条上。相信随着这些举措的同步推进,老人听力障碍问题将在未来的时间里逐步缓解。
老妈听力下降了,正在关注此类信息,希望快快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