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稳住猪队友,蜀汉没少往东吴派遣外交人才!

烽火戏三国 2025-03-23 18:16:41

各位客官老爷们大家好啊,小锋又和您见面了。

在国与国的交往中,互派使臣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外交手段。在三国时期,孙刘之间的联盟靠的就是外交使臣的维系。尤其是孙权这个猪队友,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在曹魏的压力之下,诸葛亮不得不多次派遣使节前去稳住孙权,以求尽力维持联盟,专心北伐。因而,在吴蜀的交往之中,以诸葛亮为首,蜀国涌现出了大量的外交人才。今天我们就来唠唠这些蜀国的外交家们。

邓芝:冰释前嫌,重铸吴蜀盟约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白帝城,蜀汉因夷陵之战元气大伤,东吴孙权亦对蜀汉心存疑虑。诸葛亮为破孤立局面,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面对孙权“若魏国伐吴,蜀汉是否相助”的试探,邓芝直言:“吴蜀唇齿相依,若吴亡则蜀亦难存。”更以“大王若屈身曹魏,必遭其钳制”点破孙权心病。孙权被其坦诚所动,感慨“使两国和好,唯有邓芝”,遂与蜀汉重修旧盟。邓芝此行不仅化解夷陵之战的仇恨,更以战略远见为诸葛亮北伐奠定外交基石。此后二十年间,他七次使吴,成为吴蜀联盟的“压舱石”。

费祎:机锋相对,智守国体尊严

费祎继邓芝之后成为蜀汉外交核心人物,其出使东吴时,常以急智化解危机。一次宴会上,东吴名臣诸葛恪借酒发难:“蜀地山高路险,犹如凤凰巢穴,却不知凤凰能否久栖?”暗讽蜀汉偏安难久。费祎即席赋诗:“潜龙待云起,凤凰择木栖。但使东风便,扶摇九万里。”既赞东吴为“良木”,又以“东风”隐喻联盟之力,令孙权击节称叹。另一次,孙权故意在接见时伏案装睡,费祎从容提笔写下《醒世赋》,以“大梦谁先觉”之句讽喻,孙权阅后大笑:“蜀中英才,果非凡品!”费祎以文采与机变,在谈笑间维护蜀汉尊严,被后世誉为“外交场上的诸葛”。

宗预:老成持重,续写联盟篇章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东吴担忧蜀汉政策生变,甚至在边境增兵试探。年过六旬的宗预临危受命,携刘禅亲笔信使吴。面对孙权“蜀汉屡遭变故,是否已无力维盟”的质疑,宗预以苍老之声慨然道:“老马尚识途,吴蜀唇齿五十载,岂因霜雪改初衷?”更以“白发使节犹奔走,敢问江东可安枕”反问,令孙权肃然起敬,立即撤兵示好。宗预此行以“暮年风骨”打消东吴疑虑,延续联盟至蜀汉灭亡前夕,堪称“夕阳下的外交绝唱”。

伊籍:急智巧辩,化解君主刁难

相较于前三位重臣,伊籍的外交事迹更具传奇色彩。刘备入蜀后派其使吴,孙权故意问道:“侍奉‘无道之君’(暗指刘备)是否辛苦?”伊籍不卑不亢行礼:“不过一拜一起,何劳之有?”既以君臣礼仪堵住孙权之口,又避免直接冲突。后孙权宴间突问:“蜀汉以‘汉’自居,岂非妄称正统?”伊籍笑答:“昔高祖起于汉中而定天下,今日汉中亦在蜀境,此乃天命所归。”孙权虽知诡辩,却为其急智折服。伊籍以“四两拨千斤”的辩术,在细节交锋中捍卫蜀汉法统,被诸葛亮赞为“瞬息应变,可比苏张”。

评述技能,比拼历史,小锋给您还原一个真实的移动版三国杀武将和三国杀对决,有理、有据、有面儿,为您的移动版三国杀增彩助力!各位客官老爷们,咱们下回再见。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