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分水岭是羊水。
最近,看完一个“不敢想她这辈子会有多精彩”的热搜,感触良多。
这个她,说的是一个初三女孩,名字叫笨豆。
她是一名自媒体博主,拍摄的是野生动物,而且她的方式也很简单粗暴,甚至是有点“壕”。
无论野生动物在哪里,无论是哪个野生动物,只要她抽签抽到了,就肯定能拍到。
有一次,她策划的是独自前往尼泊尔森林,拍摄印度犀,并完成了一部小型野生动物纪录片的故事。
初三,独自出国,拍纪录片。
这几个词组合起来,堪称炸裂。
但这个初中女孩说干就干。
在征求了父母的同意之后,她就独自踏上了去尼泊尔奇特旺森林的旅程。
这趟行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她需要先从北京飞成都转机,再飞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再从那里飞到奇特旺。
一路颠簸不说,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外,还经常遭遇飞机延误。
好在,最后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
一落地,小孩姐就跟随着向导,踏上了寻找印度犀的旅程。
三十多度的天气里,她背着大大的相机,坐着颠簸的改装车,穿越两米多高的丛林。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连续三天,她都没有找到印度犀的踪影。
但小孩姐并不气馁,她知道这是一场精神和体力的双重考验。
这三天,她还拍了一下奇特旺森林里的热带动物生态圈。
很多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动物,她如数家珍。
直到最后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印度犀庞大的身躯才终于出现在了她的面前。
视频最后,小孩姐还阐述了这趟旅程带给自己的一些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的思考。
整个视频看下来,无人不为小孩姐的行动力和奇思妙想感到叹服。
她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都远远超过一个十几岁孩子该有的成熟度。
比如,在加德满都延误的时候。
普通人可能已经很烦躁了,但小孩姐始终非常冷静地思考延误的原因和对行程的影响。
她立马就能想到,可能是因为奇特旺的地势低洼加上雨季,造成了洪涝灾害。
再比如,她每个视频的立意深度。
从工业快速发展对动物生存环境造成威胁的思考。
从网络世界真相隔绝在镜头之外的讽刺。
无一不让人感叹。
有人说,别说初中时的我做不到,现在的我也很难活成这样啊!
这才是地球上的高端玩家,我们只是npc的证据又加一了……
而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是,这个孩子绝非一般家庭能够培养出来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孩子的优秀,却忽视了背后给她托底的父母。
首先,是雄厚的财力支撑。
拍摄野生动物系列,小孩姐已经做了四集。
拍摄地从大连到广西,再到尼泊尔。
路费、向导费、设备费等等,每一笔都是普通家庭不敢想象的数字,这根本不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得起的。
仅仅是她拍摄用的设备,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敢想象。
单单是尼泊尔这一趟,至少就要花费几万块钱。
都说人生是旷野,但实际上有矿你才能野。
其次,是这个孩子父母给她支撑的资源和背景。
试想,哪个父母敢让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孩子独自出国?
甚至还是一个传言安全系数并不是很高的国家。
很有可能,女孩从小就开始各种出国,对这样的情况已经见怪不怪了。
父母能够放手让女孩一个人去,这样的眼界和格局已经超越很多家庭。
而且想去哪个国家,立马就能买机票,立马就能搞好签证,立马就能找好当地的对接人,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做到的。
比如说有一期视频里,小孩姐想要去看白海豚。
家长立马就能联系到相关的资源与之匹配。
视频里一笔带过的内容,实际上都需要各种资源和金钱的支撑与整合。
所以啊,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非只是简单的能力不同,而是父母给他们打下的地基的高度就不一样。
有人生来就能站在高山上向远方眺望,游刃有余,有人却只能在山沟沟里拼命攀爬,极其艰难。
普通的孩子拼了命地卷特长、卷学历。
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已经在卷视野、阅历和认知。
我们以为教育拼的是孩子努不努力,聪不聪明,但现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
它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眼界,更直接一点说拼的就是父母本人。
2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教育这件事,孩子是毛坯房,家长才是真正的业主。
孩子的命运,很多时候都是由父母的高度决定的。
之前,网上有一个帖子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讲的是网友去国家博物馆参观,偶遇了一群拿着历史书在做笔记的孩子。
在这里,老师在前面给他们讲解,而孩子一边欣赏着文物,一边和书上的图片做比较。
这一幕,给网友带来具体的冲击力,他感概道:
“对于北京的小孩来说,可以亲自到博物馆里来上历史课。
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却只能通过书上的图片想象。”
不仅仅是博物馆,北京很多小学把课堂设在各种名胜古迹里。
他们到故宫参观沉睡的历史。
到天坛上课,感受时间的厚重。
很多人此生都难以企及的地方,这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逛了个遍,他们生下来就能够享受到顶级的资源。
有些人拼尽全力才能到达的终点,对他们而言只是人生的起点。
北京2017年的高考状元熊轩昂,说过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像我们这种中产家庭的孩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还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得天独厚的条件,很多农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享受得到,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学习上能比他们走更多的捷径。”
就拿他自己来说,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跟着父母,去过多个国家。
除了欧美等地,巴西、东帝汶这种小众国家,他也早已去了个遍。
其中积攒下的见识,思考问题的眼界,已经是同龄人望尘莫及的程度。
而在他就读的北京二中,像这样非富即贵的孩子数不胜数。
他们不仅有丰厚的物质条件,还有充沛的人生经历和丰富的认知体验。
教育资源就那么多,普通的孩子拿什么和他们竞争呢?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生下来就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的人就住在罗马。
有的孩子什么都不用做,父母就会为他扫清障碍。
有的孩子拼尽全力,费尽一生,最后也只是碌碌无为。
教育的差距,孩子与孩子的差距,归根结底是“爹”和“爹”之间的差距。
父母的能力,决定了孩子的起点。
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方向。
一个孩子有多优秀,自身的努力当然重要。
但是父母的人脉资源,金钱能力,才是决定性的东西。
3
有网友曾经分享过自己身边的一个故事:
表姐的大伯是名牌大学的校长。
考研的时候大伯直接帮她把她意向报考专业的教授约出来吃饭,最后表姐成功考上。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呢?给教授发个邮件大概率都会石沉大海。
这就是差距。
我们常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却往往忽视了,真正的起跑线,其实是父母。
与其一直折腾孩子,不如先思考我们能给孩子创造什么样的条件。
并不是每个父母,都有百万家产。
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一生衣食无忧。
如果没有钱,没有资源,那就不能教好孩子了?
不,不是这样的。
经济实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思维方式和精神内核。
《最强大脑》选手水哥,他说自己家里也没有多少钱,但我孩子最好的学区房,就是我的书房。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感知生命,他经常摆弄花花草草和小动物,让孩子近距离观察。
在他的家里,有非常多的藏书,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会学着翻阅。
上小学的时候,她就已经看完了《三体》和《时间简史》等对大人都有些难啃的书籍。
因为热爱阅读,女儿的考试成绩也从未跌出班级前五。
钱很重要,但是并不能决定一切。
高门显户也不乏纨绔子弟,破败寒门也能走出天之骄子。
最重要的是,父母的习惯和格局,父母有没有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些能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家长,不一定非得要有家财万贯,但一定要有远见;
不一定要才高八斗,但一定要有学习的习惯和对知识的敬畏。
一个家庭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父母格局太小,眼界太低。
董卿曾说过一句话: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的人,你自己就要先成为什么样子的人。
你想让孩子爱看书思考,自己就别整天抱个手机躺在沙发上。
你想让孩子有素质,自己就别插队别干没素质的事。
你想让孩子有担当,自己遇事先别逃。
最好的教育都是无声的,是你在做,孩子在看。
父母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孩子的样本。
教育看似是在帮助孩子,其实都是父母自己的修行。
就像那句话说的,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
它的根,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