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内的大动作
在过去的两周内,医药领域可谓是波澜骤起,药明系旗下两大巨头 —— 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相继传出抛售海外资产的重磅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先是药明康德,在毅然决然地出售其海外基因业务,全资子公司药明生基的美国运营主体 Advanced Therapies 以及英国运营主体 Oxford Genetics 的全部股权被摆上货架,彼时市场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 “避险” 信号。紧接着,1 月 6 日晚,药明生物也重磅官宣,已与默沙东达成关键协议,将旗下全资子公司药明海德在爱尔兰精心打造的疫苗工厂拱手相让,交易金额高达约 5 亿美元,且预计在 2025 年上半年便会完成交割。这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资产抛售动作,无疑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层层涟漪,也让人们不禁对药明系此举背后的深层考量充满好奇。
药明康德:剥离基因业务 “弃车保帅”?
海外基因业务 “大甩卖”
药明康德毅然决然地出售其海外基因业务,全资子公司药明生基的美国运营主体 Advanced Therapies 以及英国运营主体 Oxford Genetics 的全部股权被摆上货架,彼时市场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 “避险” 信号。根据公告,这部分业务将以现金对价方式转让给美国股权投资基金 Altaris,后者在医疗行业深耕多年,投资经验丰富,旗下管理着超百亿美金的股权资本。药明康德管理层表示,本次交易一方面可确保所有迫切需要药明生基细胞治疗服务的客户和患者得到不受中断的服务与及时救治;另一方面,药明生基美国和英国业务的相关科学家、技术人员等能继续为实现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的使命持续奋进。从财务数据来看,2024 年 1 至 11 月内,上述两个运营主体合计营业收入约折合为人民币 9.8 亿元,仅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 2.4%,看似占比不大,却蕴含着药明康德战略调整的深意。
美方政策 “紧箍咒”
这一决策背后,美国 “生物安全法案” 的阴影如影随形。自 2024 年 1 月起,美国参众两院以 “保护基因数据和国家安全” 为由,提出该法案,将药明康德等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列入 “予以关注的生物技术公司” 清单,拟限制来自美国政府的资金、贷款或补贴用于与这些公司合作。法案进展一波三折,虽未能成功列入 2025 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案,但只要仍处于审议阶段,药明康德就随时可能面临冲击。药明康德曾多次公开声明其业务不涉及数据收集,更没有人类基因组学业务,自身不会对美国或其他国家构成国家安全风险,可即便如此,也难以消除美方政策带来的合规审查、市场准入受限等诸多困境。受此影响,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新签订单数量显著减少,业绩承受不小压力,2024 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20.2%,这也促使其不得不采取剥离海外敏感业务的举措,以规避潜在风险,断臂求生。
药明生物:疫苗工厂 “回售” 甲方
疫苗工厂的前世今生
药明生物旗下全资子公司药明海德在爱尔兰的疫苗工厂,其诞生本就与默沙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回首 2019 年,药明海德宣布投资 2.4 亿美元,豪情万丈地启动在爱尔兰的疫苗工厂建设大业,立志打造涵盖原液生产(DS)、制剂生产(DP)、生产科技实验室(MS&T)以及质量控制实验室(QC)的全方位产业基地,彼时,一个宏伟的疫苗产业蓝图正在徐徐展开。2020 年 2 月,随着工厂建设的号角正式吹响,药明海德与默沙东携手并肩,签署了那份长达 20 年、价值 30 亿美元的疫苗生产供应合同,根据协议,药明海德将专门为默沙东生产创新性疫苗,供应全球市场,这份契约承载着双方对未来的无限期许,也让业界看到了药明生物在疫苗 CDMO 领域开疆拓土的决心。工厂自 2022 年起专注于技术转移,逐步向着成熟的生产基地迈进,每一步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与资源,眼看就要步入收获期,却在此时迎来变数。
资产出售的利弊权衡
如今,药明生物选择将这座精心培育的疫苗工厂出售给默沙东,背后的考量实则是多维度的。从资产变现与业务聚焦的角度而言,一方面,这一举措能让药明生物快速回笼资金,此前对工厂的投资得以变现,充实公司的现金流储备,为其他核心业务的拓展注入强劲动力;另一方面,公司得以将更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聚焦于中国苏州基地的疫苗 CDMO 业务,深挖本土市场潜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再者,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策环境,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收紧趋势,出售海外工厂无疑是一种 “避险” 策略,能有效规避潜在的政策风险,确保公司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持续前行。尽管短期内市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略显悲观,药明生物股价出现波动,但从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这或许是一次壮士断腕、重铸辉煌的关键抉择。
剥离海外资产:无奈之举还是战略转型?
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资产剥离动作背后,不禁让人深思:药明系此举究竟是面对外部高压的无奈妥协,还是基于长远发展的战略转型?从表面上看,美国 “生物安全法案” 带来的合规审查压力、市场准入阻碍,犹如一道道难以逾越的沟壑,横亘在药明系海外拓展的道路上。药明康德生物学业务新签订单锐减、药明生物海外工厂订单落地不确定性大增,这些现实困境都使得剥离海外敏感资产成为短期内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必要手段,给人一种 “壮士断腕” 的悲壮之感。
然而,换个角度审视,这或许也是药明系主动求变、回归核心的战略抉择。一方面,回笼的资金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在国内市场深耕细作,强化本土研发与生产能力,毕竟中国庞大的医药需求市场仍有巨大的挖掘潜力;另一方面,聚焦核心业务,割舍掉那些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海外项目,能让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优势领域,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全球医药产业格局加速调整、国内创新药发展势头正猛的当下,药明系剥离海外资产,或许是在为下一次的 “华丽转身” 积蓄力量,向着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的使命愿景再度进发。
尽管当前药明系面临着海外政策的诸多挑战,但剥离海外资产也为其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回归国内市场,凭借其在全球积累的先进技术与丰富经验,药明系有望进一步深耕本土,与国内创新药企深度合作,助力中国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在核心业务领域,集中资源后的药明康德与药明生物,将分别在化学药研发生产、生物药 CDMO 等方面持续精进,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从全球产业链视角来看,药明系虽收缩了海外战线,却也在重新审视国际化布局,未来或转向政策友好、市场潜力大的新兴市场,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寻找新的增长极。同时,随着全球医药产业对供应链多元化、韧性的追求,药明系优化后的业务结构,更能灵活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以稳健之姿,在全球医药舞台上续写华章,继续朝着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药,难治的病” 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源源不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