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听起来不错,毕竟是高标准嘛,将以前那些农田按照高高的标准进行改造,以达到方便耕种、提高农田质量的目标。这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是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这本是好的一项举措,有些地方却没有因地制宜。高标准农田不是水稻上山,但在山区必须要依据地形地貌,使得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呈现有别于传统梯田的现代人造梯田。而有一个问题却鲜有人提出来,那就是在山区进行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导致了原有耕地面积缩水。原有耕地与高标准农田都在同样一块地方,那怎么就会缩水呢?

高标准农田要求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宜机作业,因此机耕道是最基本的一项基础设施。刺楸发现,农村的机耕道分为主路、支路,主路3米宽,支路1.5米,还有一些数不清的几十厘米宽的小路。这些机耕道的修建,占用了原有的耕地面积,使得改造后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在原耕地的基础上缩水。

机耕道属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其导致的缩水是正常的。而改造方式导致的面积缩水则不容忽视。山区不同于平原,原有的山地农田耕地都根据原有的地形地貌,耕地不太平整,但这样出现的斜坡、隆起反倒使得面积大。

高标准农田要求集中连片、田块平整,挖机施工过程中将挖掉不少不平整的地方,使得面积缩水。此外,山区的高标准农田建成梯田,上下地块之间把落差挖得很大、斜坡坡度大,这种构造“偷”走了一部分面积到斜坡上去了,斜坡最后又建堡坎。
三、护坡减少面积高标准农田破坏了耕地原有耕地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动物、植物的微生态功能系统,导致水土保持、涵养水源的功能退化。为避免暴雨冲刷冲毁,必须要用混凝土、石块与砖块做护坡处理,护坡与田坎一般有四十公分厚。

如此一来,每块地至少又得减少四十公分宽的一圈面积。以前耕地的斜坎都可以种豌豆之类的作物,建护坡后无法再耕种。
四、高标准农田意义刺楸了解到,某地方改高标准农田,使得原耕地面积较原面积普遍减少,有些山坡地块甚至减少1/3。很不理解的少数跑去质问,得到的答复是,如果不等我们还能处理的时候改下去,到以后我们都老了不能动的时候,下一代还有几个人愿意去路都不同的山坡、山沟去耕种?到那时,恐怕就真的只有抛荒了。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