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帝与郑贵妃相爱一生,结局不尽人意,生同衾,死却不能同穴

闻学天史 2023-08-07 09:36:12

说起明朝的贵妃,第一个闪过的名字非万贵妃莫属,这个让人恨得牙痒痒的女子得到了朱见深一生的宠爱。她的经历实在是太罕见了,心狠手辣的程度也是非同一般,所以历史记下了她的名字。

另一个同样有名的贵妃是万历帝的宠妃郑贵妃,她和万贵妃一样颇受非议。梃击案、移宫案、红丸案,三件大明案件都和她扯上了关系,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我们无从得知,但这样一个在史书上留名的女子,确实非同一般。

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帝,遇见她就仿佛生命里有了一束光,他枯燥烦闷的日子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万历帝在生前的最后一刻仍然反复叮嘱要与郑贵妃合葬,但是这个和文官集团争了几十年的皇帝最后还是没能得偿所愿,陪在万历帝身边的是他并不待见的正宫皇后与王恭妃。

那个颜色姣好、机智聪慧的郑贵妃和万贵妃一样,得到了枕边人矢志不渝的心。可直到最后,争得头破血流、精疲力竭,还是没能得到皇后之尊。她们都以贵妃的名义下葬,纵然陵墓恢宏大气,满是皇家的贵气,却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长眠地下。

一生荣华富贵都化作一抔黄土,史书上的一瞥,是她绚丽精彩的一生。

郑贵妃成为万历帝的红颜知己

郑贵妃入宫时刚满十六岁,万历帝十八岁。那一年,万历帝已经有了王皇后,也有了未来要遭受几十年冷遇的王恭妃。万历帝对王恭妃不过是一时兴起,可是这个小宫女天生有福气,竟怀上了皇子。

在太后求孙心切、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内起居注》白纸黑字的记录下,万历帝只得承认了这件事,于是王恭妃顺利地生下了未来的皇帝朱常洛。但这些对万历帝来说都不重要,他的红颜知己不是这些人,也就在这时,郑淑嫔入了他的眼。

这个从小被张居正教导君国之道的万历帝第一次碰到这样与众不同的女子,她容貌出众,性子不似那些大家闺秀温婉娴静,反倒是活泼机敏。

旁的女子遇到皇上那都是毕恭毕敬、低眉顺眼,眼神不敢乱瞟,话也不敢乱说,生怕皇上一个不高兴,自己的前程就毁了。但郑贵妃就不同了,她敢直视万历帝,她敢搂着万历帝摸他的头,敢和他逗笑争辩,还敢戏谑他像个“老太太”。万历帝对于这种逾矩行为非但不生气,反而喜欢得不得了。

人生漫长,能够得一知己,该是多么欣喜。郑贵妃无疑是万历帝的红颜知己,为他的生活增添了几丝不一样的光彩,让从小就学仁义礼智信的万历帝也开始有了依恋。

淑嫔、德妃、贵妃,这封号的节节晋升,让她心花怒放。万历帝能给她很多宠爱,但是皇后之位却是超出能力之外。

1586年,郑贵妃生下了三皇子朱常洵,万历帝龙心大悦。帝王之家多子多福,本是件大喜事,但是三皇子的降生却愁坏了一众大臣。在未来的十几年,因为太子之位,万历帝与文臣的一场拉锯战即将拉开帷幕。

郑贵妃得到了万历帝的倾心相待,三皇子朱常洵也十分受宠。有言官曾出言不逊指责万历帝好酒好色,万历帝倒是爽快,他说天下谁人不爱酒,至于好色,他只好郑贵妃一人而已。

帝王的恩宠于某个人来说是皇恩浩荡,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会有的好运气,但于后宫其他女子来说是灾难,于朝堂来说也是不当之举。万历帝迟迟不肯立太子,这更加让文官集团坐不住了。饱读诗书的文官们上了一道道的折子,说应该“无嫡立长”,说早日立下太子才好稳固国本。万历帝听着这些文官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谏言,很是头疼。

内有皇太后施压,外有百官的折子,万历帝非常气愤。帝王之怒,重则血流成河,轻则磕头谢罪,万历帝则是将那些咄咄逼人的大臣拖出去打板子,但这些文人就是有风骨,越打越来精神。板子打不尽,谏言者更是从不间断,没办法,万历帝只得稍稍妥协,弄出来个“三王并封”,实际上还是不满意立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帝接受的虽是最为传统的教育,却有着最为普通平常的私心,这种私心放在寻常人家倒也无碍,可在帝王之家却是诸多无奈。在这漫长的拉锯战里,万历帝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其中关于郑贵妃的不过几句只言片语,但我想郑贵妃也是想要坐上那个位子的,她像每一个后宫妃嫔一样期待着儿子能够成为九五至尊。

但不管是旁敲侧击,还是“火上浇油”,最后她却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收获”。万历帝为她争了很多年,最后还是输了。一场努力付之东流,郑贵妃看着万历垂头丧气地颁布了立太子的诏书,朱常洛被册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这场十多年的拉锯战,虽然没能得偿所愿,但两个人情比金坚,天下臣民有目共睹。

一场刺杀案件,使得母子分离

1615年,太子朱常洛遇上了一场刺杀,有个名叫张差的人手持凶器闯入太子宫殿,幸好内侍及时赶到,朱常洛才幸免于难。

经过严刑拷打,张差供出此事与郑贵妃有关,郑贵妃听到这个消息后,匆匆赶去向万历帝表明清白,但此事早已传开,朝臣一片哗然,又是这个女人,红颜祸水啊。

万历帝见群臣激愤,便让郑贵妃自己去和太子说明情况,朱常洛却也没有办法。

一是,他不受父皇喜欢;二是,太子之位也不稳固。看到万历帝的态度,他就知道这件事情只能到此为止,最后张差一干人等全部被发落,郑贵妃却毫发无伤,万历帝这才欣慰一笑。

这个女人究竟与这桩案件有没有关系?在朝臣眼中她无疑是最有动机的人,太子与福王本是竞争关系,她必是嫉恨太子的位子,想要除之而后快。

但像郑贵妃这么聪慧的女子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先不说太子宫殿里内侍重重,光是太子稍微有个什么差池,她必定是首当其冲的嫌疑人,避嫌尚且来不及,哪还犯得着做这种毫不严密也不周全的刺杀计划?

真相如何没有定论,虽有流言蜚语,但万历帝仍然信任她,对她呵护备至。

福王朱常洵最后还是去了封地,她任性地想要留这个一手带大的孩子,却还是不得不在太后的威严中低下头。路途遥远,从此母子相见不知何时。

万历帝给了福王前所未有的赏赐,却还是填补不了她内心那空空的一角。她陪在他身边,看着他从玉树临风的年轻君王变得鬓发已白,他们还是没有松开彼此的手。

生同衾,死不同穴

郑贵妃遇上的不是一个可以叱咤风云、说一不二的君王。万历帝不能为了她随意废后、随意立储,文官集团的强大让他只能像一个普通男子一样为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争,过程很辛苦,结局也不尽人意。

她也没有成为流传千古的贤后,能够与君王伉俪情深。她受宠的同时也伴随着骂名,她没有得到王皇后那个母仪天下的位子,也不如王恭妃那样日后可以稳居皇太后之位,她依靠的、倚仗的唯有万历帝这个枕边人。

得了君王的宠爱后,任性胡闹的妃子总会被冠上一个成语“恃宠而骄”。

万历帝这一宠长达几十年,郑贵妃这一骄也骄了几十年,甚至万历帝死前的遗言都是要封郑贵妃为后,他想要与心爱的女人合葬,生生世世在一起。

何其遗憾,万历帝没能如愿。这个九五至尊生前不能册封心爱之人之子为太子,死后不能与心爱的女人合葬在一起,他又一次输给了朝堂上的大臣,生同衾,死不同穴,正如多年之前。

郑贵妃与万历帝的爱情故事自始至终都在与朝廷博弈,相爱恨晚的两个人都没能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一切,哪怕一个坐在龙椅上,一个是受宠尊贵的贵妃娘娘。

写到最后

其实,深宫里的爱,如那篱笆后生长的蔷薇,看着让人心生向往,伸出手去却总被扎得刺痛。但总有前赴后继的人明知有危险,却还是一次次地伸出手,因为那是一抹温暖。见到了温暖,总是身不由己地想要留住,总是贪恋那抹得之不易的温暖。

明十三陵的万历帝和银泉山下的郑贵妃,中间隔着不长不短的距离,虽然他们没能“生同衾,死同穴”,但幸好,史书里有他们的情深不悔。

1 阅读: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