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日本遗孤,40年受尽辱骂,养子回日本后却相当狠心

梦竹谈历史文化 2024-12-17 09:10:41

一个日本遗孤的中国记忆:母爱跨越了仇恨,却换来了陌路

“家仇国恨面前,她选择了救人;一片赤诚换来的,却是一生的遗憾。”这是一个跨国养育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大善与大痛的真实历史。

七十多年前,哈尔滨的一对普通中国夫妇冒着世人的指责,收养了一个奄奄一息的日本遗孤,用自己最好的东西将他抚养成人。

这份倾尽全力的养育之恩,最终却换来了彻底的冷漠与断绝。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冬天的善念,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

1945年的哈尔滨,寒风刺骨,战争刚刚结束,整个城市都笼罩在创伤与仇恨的阴影中。

一个四岁的小男孩,衣衫褴褛,冻得奄奄一息,倒在街头。

他是日本遗孤,随军撤退时被遗弃。

李秀荣的丈夫赵凤祥出门卖菜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个小孩,看到他冻裂的手脚和鼓胀的小肚子,心里一阵不忍。

他知道,自己带回去的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而是一个日本人,一个在当时人人喊打的“敌人”。

赵凤祥把孩子带回家,妻子李秀荣看到孩子的惨状,没有多说一句话。

夫妻俩找来大夫,喂他喝粥,用家里最好的一件黄狗皮袄裹住孩子。

那是他们唯一的御寒物品,原本是给自己三岁的女儿盖的。

几天后,孩子的命保住了。

夫妻俩这才知道,他叫野板祥三。

一个日本孩子,在中国烈士的后人家里存活下来,这是一件多么具有冲突感的事情。

李秀荣一家并非不曾感受过战争的痛苦。

她的叔叔、父亲都死在日寇的残暴屠杀中。

看着这个孩子,她说:“他只是个小孩子,他知道什么?我不能看着他死。”这句话,像是她对自己的交代,也像是对命运的妥协。

一句日语,招来了无尽的指责

孩子活了下来,可他的身份却成了危险的导火索。

小孩子天性单纯,时不时冒出的几句日语,很快引起了邻居的注意。

“你们家养了个‘小鬼子’?”“忘了自家人被日本人害得多惨吗?”从那以后,赵家便成了所在街区的众矢之的。

有人骂他们是“汉奸”,有人直接往他们家门口扔石头,甚至连他们的亲戚都开始疏远。

最惨的一次冲突发生在1955年,那年李秀荣已经怀孕七个月。

一个邻居因为怨恨他们收养日本孩子,冲到赵家吵闹,甚至推搡扭打。

李秀荣被撞倒在地,肚子里的孩子胎死腹中。

她也因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从此以后,李秀荣的家里,只有自己的一对亲生子女和这个“外来的”野板祥三。

邻里的冷眼、亲戚的远离,再加上战争的阴影,赵家过得异常艰难。

但夫妻俩始终坚持,没有放弃这个孩子。

李秀荣常说:“我对不起家里牺牲的亲人,但我更做不到看着一个小生命就这样没了。”

国仇家恨背后的母爱与背叛

野板祥三渐渐长大,李秀荣一家对他视如己出。

孩子们一起上学,一起玩闹,吃一样的饭菜。

虽然偶尔邻居会挑拨,但在赵家人的保护下,他的童年没有太多缺失。

随着年龄增长,身份问题却成了他心里解不开的结。

小学四年级时,因为一次点名,他没听懂老师喊他的中文名字,全班哄堂大笑。

他受不了这样的羞辱,干脆辍学不读了。

后来,他进入工厂打工,凭着聪明才智学会了开车,又自学成了质量检验员,日子过得逐渐安稳。

安稳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忘掉自己的日本身份。

1990年,在赵家人的帮助下,野板祥三开始寻找亲生父母。

经过多方努力,他终于确认了自己的身份:他的亲生父亲竟是一名日本军官。

1992年,野板祥三第一次回到日本,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回来后,他整个人仿佛变了一个样。

对养母和家人,他变得冷淡而疏远。

他不再谈论过去的事情,只匆匆告诉他们自己准备举家迁往日本。

1994年,这个被中国母亲养大的孩子带着妻子、孩子,一家14口人离开了中国。

从此再无音讯。

一张未曾出现的表格

野板祥三的离开,像是一把钝刀,慢慢割裂了李秀荣的心。

养了几十年的儿子消失了,电话不接,信也不回,甚至连养母摔伤、瘫痪在床的消息都不闻不问。

直到有人无意中发现了一张表格,事情才有了新的转折。

原来,像赵家这样收留日本遗孤的家庭,按政策可以申请赴日探亲或经济补偿。

这张表格被野板祥三瞒了下来。

他甚至假装代养母签字,完全隐瞒了这个政策的存在。

这个发现让赵家人彻底死心,也让李秀荣留下了最后的疑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才换来这样的结局?”

李秀荣最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她用自己的善良,跨越了仇恨,给了一个无辜的孩子第二次生命。

可是,这个孩子却选择了忘记她,忘记了那个用黄狗皮袄裹住他、用一口口饭救活他的中国母亲。

有人说,“恩情是用来记住的,不是用来计算的。”也有人说,“人心隔肚皮,善良有时候也会错付。”无论如何,李秀荣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复杂与矛盾。

在战争的阴影下,善良显得无比珍贵,但善良的回报却并不总是美好的。

几十年来,成千上万的日本遗孤被中国家庭收养,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至今仍感恩于养父母的恩情。

甚至有人在回到日本后,仍把中国当成自己的故乡。

可野板祥三的选择,却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从不只属于胜者与败者,它也属于那些被夹在中间的人。

李秀荣的故事,提醒我们,善良或许无法改变一切,但它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品质之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