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开国少将寻找救命恩人,一土家族裁缝:我就是将军要找的人

历史放大镜 2025-03-17 16:39:23

【前言】

1934年那会儿,四川秀山县雅江乡丰田村的李木富家,突然来了几位红军兄弟。里头有个红军头儿,带着俩小战士,还有一个躺在担架上,瞧那模样,伤得不轻。

红军的一位长官找到李木富,想请他帮忙收留一些受伤的战士养伤。李木富一听,二话不说就爽快答应了,完全是出于一片好心。可他做梦也没想到,过了整整50年,当年那个红军伤员竟然回来报答他了。那时候,那位伤员已经是个开国少将了。

【将军负伤,老乡悉心照料】

当年被李木富从危险中救出来的那个红军小伙子,就是后来成了开国少将的段苏权。那时候,他还只是个18岁的年轻娃娃,就已经是独立师的政委了。

1934年那会儿,贺龙、任弼时、萧克还有王震带着的红二、六军团打算从贵州返回湘西。为了这个,段苏权和师长王光接了任务,带着600多号人进了梵净山。他们从贵州的松桃县一路走到四川的秀山县,目的就是要给主力部队东进打掩护。

在跟敌人打得火热的时候,段苏权和通讯班的兄弟们冲在了队伍的最前头。当他们快冲到梅江场中街那会儿,突然间,一颗子弹嗖地一下击中了段苏权的脚脖子。

突然间,浑身像被针扎了一样疼,段苏权因为脚腕使不上劲,扑通一下摔在地上,动都动不了。几个战士一看这情形,赶紧上前把他架起来,一路背到了安全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敌人一直紧追不放,段苏权受了重伤,走不了路,只能让战士们用担架抬着。这让他心里特别过意不去。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段苏权的伤势又变严重了,师长王光泽也是急得不行。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段苏权留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养伤。

现在局势挺乱的,国民党特别嚣张,对革命的人一点都不留情面,好多原本支持红军的老乡都吓得不敢让红军留宿了。再说了,就算红军藏在老乡家里,也有可能被敌人给找出来,风险太大了。

王光泽挺纠结的,但段苏权看出了他的心思,就主动说:“师长,要不我先留在老乡家,你带部队先撤吧。”

于是,段苏权就在李木富家里安顿了下来。

李木富是当地的一位裁缝,心眼儿特别好。他看到段苏权伤得挺重,啥也没问就立马答应帮忙。李木富心里明白,把段苏权留在家里太不安全了,于是他扛起担架就往山上走,找了个月牙形状的山洞,把段苏权藏了进去。

那晚,李木富两口子到了岩洞里,给段苏权铺上了暖和的被子,还弄来了热乎的饭菜。他们宽慰段苏权:“你就踏踏实实待这儿,啥也别愁。”

李木富两口子对段苏权照顾得那叫一个无微不至,让段苏权心里头暖洋洋的,特别感动。

之后每晚,等夜深了,李木富都会悄悄去看段苏权。段苏权的脚脖子肿得都化脓了,李木富怕被人发现,不敢叫医生上门,只能自己跑到药店买药回来。

经过李木富夫妇俩的细心照料,大约过了半个月,段苏权的伤势有了明显好转,但还是没法站起来走路。为了让段苏权能早点恢复行走,李木富动手做了个高脚凳子,让段苏权左腿膝盖跪在上面试着迈步,另外还给他准备了两根拐杖辅助行走。

现在,四川那边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段苏权心里明白,自己不能再逗留此地了,得赶紧回湖南茶陵老家找党组织去。于是,段苏权跟救命恩人道了别,装成个要饭的,就启程往家里赶了。

【成为开国少将,不忘救命恩情】

段苏权一路讨饭,走到了湖南花垣县的茶洞镇,找了个土地庙打算歇会儿。他掏出兜里所有的铜板,心里头盘算着,这些钱应该够他买张车票回家了。

就在这时,庙的大门猛地被人一脚踢开,闯进来个一脸凶相的乞丐。他瞅见段苏权手里的钱,眼疾手快,一把就夺了过去。那家伙抢了钱拔腿就跑,段苏权还没来得及站起来,那乞丐就已经跑得没影儿了。

身无分文的段苏权,只能每天靠着讨点剩饭剩菜过日子,一路乞讨了好几百里路,最后来到了湘西永顺县的王村镇。到了那儿,他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费了好大劲走到了攸县皇图岭车站。

在这儿,段苏权碰巧遇见了茶陵的老乡刘维初。刘维初呢,在攸县经营着一家小豆腐店。那天他正在皇图岭集市上办事,结果就在路边遇到了说着茶陵话的段苏权。

刘维初看段苏权挺可怜的,就把他领回了家,给他找了套干净衣服换上,还拿了纸笔让他给家里写信。多亏了刘维初的帮忙,段苏权这才顺利回到了老家。

一路上,段苏权碰到了不少好心人帮忙,当然也少不了一些坏蛋想抢他的东西。他心里头默默许下愿,要是自己能挺到革命成功的那天,说啥也得好好报答那些好人。

这时候的茶陵,已经完全被国民党反动派掌控了。段苏权回到家乡后,心里一直惦记着红军的消息,但根本没法明目张胆地去打听。

到了1937年那会儿,有个在东北军当兵的老乡从西北返乡了。他跟段苏权聊了好多红军的事儿,说红军正准备打日本鬼子呢。段苏权一听,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立马就琢磨着要去太原找党组织。

段苏权火急火燎赶到太原,直接去了八路军办事处,想重新回到队伍里。让他惊讶的是,接待他的竟然是以前的老上司任弼时。任弼时一见到段苏权,眼眶都湿了,说:“真是福大命大,我们还以为你不在了,还给你开过追悼会呢。回来就好,咱们一起打鬼子去。”

后来的日子里,段苏权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身上又多了不少伤痕。但每次低头看到自己的脚伤,他都会想起那些曾经救过他的好心人。

1955年的时候,段苏权得到了少将军衔的荣誉。他瞅着挂在胸前的勋章,心里头激动得差点掉眼泪。他心想,要是当初没有那位恩人的帮忙,自己说不定早就和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友们一样,为了革命奉献出生命了。

段苏权一想到这事儿,就更下定决心要找到他的救命恩人。他马上行动起来,派了不少人手出去,还找了很多老战友帮忙。他们在段苏权当年遭难的那个地方,到处问、到处打听。

1950年的时候,段苏权特地派人前往茶陵探望刘维初,并且把他的儿子接到了沈阳,安排进了大连工程学院深造。段苏权还热情邀请刘维初到自己家中长住,但刘维初说自己习惯了劳动生活,就委婉地谢绝了段苏权的好意。

1983年,段苏权回到了他之前遇险的秀山县,想去找找李木富夫妇。他四处打听,跑了很多地方,但都没能打听到李木富的消息,最后只能失望地回到北京。

后来,段苏权不停地给李木富家里写信、寄钱,想回报当年他们对自己的恩情。李木富呢,从没开口要过啥,就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给村里建座桥,让大伙儿都受益。没多久,桥就建好了。为了记住李木富和段苏权这段特别的缘分,大家伙儿商量了一下,给这桥起了个名儿,叫“红军桥”。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