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凭借创意性空间设计以及参与型、体验式公共文化服务的深化创新,成为建设“书香中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核心阵地。
近日,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国新教授接受了文旅中国专访,并根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有关数据,分析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呈现的三大新特点与五大新亮点。
三大新特点
依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有关数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以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文化馆服务人次为主要标志的服务效能指标稳步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9.77亿,同比增长 20.6%;文化馆服务人次7.77亿,同比增长39.5%,均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令人欣喜的是,2024年第三季度,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文化馆服务人次均超过2023年第四季度水平(按惯例当年第四季度是公共文化服人次的年度高峰)。
二是公共文化各类细分指标的增幅持续回落。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上半年同比增长23.3%,前三季度同比增长20.6%,书刊外借人次/册次,以及讲座、展览、培训等参与性服务指标增幅较上半年均出现全面回落。文化馆服务人次上半年同比增长44.4%,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9.5%;组织文艺活动次数回落较多,由上半年同比增长21.8%回落至前三季度同比增长1.6%。事实上,增幅回落始自2024年初,这也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经历了2023年井喷式爆发后逐步回归常态发展的表现。
三是公众参与型、体验式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依然旺盛。2024年前三季度文化馆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9.5%,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同比增长20.6%、服务人次同比增长25.5%,文化馆的培训、展览、讲座等参与性活动前三季度同比增幅较上半年均有提高,说明参与型、体验性服务需求依然旺盛。
五大新亮点
2024年以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也涌现了一些新亮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公共图书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中国引领。2024年10月,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IFLA)公布年度大奖获奖名单,北京城市图书馆获全球唯一“2024年度公共图书馆奖”。同时,我国的广州图书馆、浙江嘉兴图书馆、浙江瑞安图书馆、广西北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东馆、广东佛山图书馆也在各类专项评奖中获奖。2020年以来,我国已有40余图书馆创新项目获国际图书馆领域最高的国际图联大奖。我国公共图书馆在诸多方面展现了引领、示范的重要力量。
图片来源:首都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二是城市“市民夜校”持续火爆,带动服务创新,成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直达百姓的新载体。2023年以来,“市民夜校”持续火爆,基本燃遍全国主要城市。“市民夜校”适应了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直达百姓的新载体。与此同时,“市民夜校”带动了服务创新和运行管理机制改革。如浙江文化馆开创了“艺术自习室”,形成文化馆常态化、基础性服务的新项目;深圳福田区文体中心打造的“市民共享展厅”,为百姓展示文化艺术创造成果开辟新空间,实现“你展示我保障”;多地“市民夜校”探索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优惠收费机制,厚植“市民夜校”可持续发展沃土。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拓展和深化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重在推动跨系统、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的共建共享、协同推进、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和深化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实践。今年以来,广东、浙江等地先后印发重要文件,形成了科学指导当地“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的顶层设计,不断推动创新发展。
四是各地探索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的路径和方式。公共文化领域贯彻落实国务院9部门《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不断深化对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符合公共文化设施特点、增强旅游吸引力的新路径。如上海徐汇区“徐汇书院”创造的“丈量书院”及相关配套服务具有代表性。一方面,以定时、定线、定量的导览服务满足游客参观需求,同时有效化解了市民学习旅游参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拓展咨询服务、行李代存、非遗展示、明信片打卡邮递等服务,呈现了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主客共享”新图景。
五是合力推动公共文化国际传播。今年10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洛阳师范学院设置的5家公共文化方向研究基地,联合举行了以“公共文化的国际传播”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征集、评选和发布了一批公共文化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典型案例,策划实施“公共文化国际传播行动计划”,标志着国际传播已经引起了公共文化领域的关注和重视,并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贡献重要力量。
(文中图表均由文旅中国绘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编:勾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