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永兴场,涪陵、南川古道上的战略要塞,如今变成社区

梦的想远方明 2025-02-21 17:53:33

《永兴旧事:一场关于地名变迁的追溯》"老周,你知道为啥公交车到东永站喊的是'永兴'吗?"刚退休的李大爷坐在永兴老街的茶馆里,向正在泡茶的周师傅发问。"这还真得从头说起。"周师傅放下手中的茶壶,眼神里闪过一丝追忆,"永兴这个名字可有来头,得从宋朝说起。"

"那时候,这儿是条进出重庆的要道,涪陵、南川方向的商旅都从这过。"周师傅说着,给李大爷倒了杯茶,"起初就是个驿站,后来人多了,官府就在这设了个司衙。"李大爷端起茶杯,饶有兴致地问:"那后来呢?""元明两朝,这地方可热闹了。"周师傅指着窗外,"你看那条老街,明朝时候这儿可不得了,商铺林立,茶馆客栈一应俱全,还有盐号。最厉害的是,县衙还派兵驻守,建了衙门。

""还有这事?""那是自然,还建了跑马场呢。当地富商们还集资建了戏楼,那阵子可真是风光。"周师傅顿了顿,"可惜好景不长,张献忠来了,把这地方祸害得不成样子。

"李大爷叹了口气:"这历史还真是起起落落。""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外省人开始迁来,这地方才又活过来。虽说比不上明朝那会儿繁华,但总算保住了个驿站的地位。"周师傅续了杯茶,"乾隆年间正式设了永兴场,取'永世兴隆'之意。

""所以这地方叫永兴是从乾隆开始的?""对,那会儿这永兴场在涪陵、南川入重庆的古道上可是数一数二的繁华之地。不过清朝末年就开始衰落了,衙门撤了,兵也撤了,就剩个经商的地方。"

"那民国时候呢?""民国初年改叫永兴乡,后来又改永兴里,再改永兴联保。到了1940年,跟惠民联保合并成了惠永联保。""这名字改来改去的。"

"可不是嘛。最有意思的是1942年,又分成惠民、永兴两乡。你是不知道,当时的永兴乡长可看不上惠民乡,觉得人家就是个毛家铺出身,哪比得上咱们永兴有衙门的底子。要不是为了抵抗土匪,他们都不愿意合并。""解放后呢?"

"解放后先是归巴县11区,后来划到第5区。1958年改公社,1984年又改回乡,改名叫东永乡。到1993年,又跟惠民乡合并成惠民镇。""这么说,现在的惠民街道就是以前的永兴场?"

"对,不过改名东永也是有原因的。当时巴县有两个永兴乡,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邮递员总是送错信,干脆就改成东永和西永了。""要搁在更早些年,那可有四个永兴场呢。"周师傅笑着说,"原江北县就有两个,现在的渝北区永庆镇是一个,北碚区柳荫镇的永兴村是一个。要是这四个永兴都不改名,那邮递员非得累死不可。"

李大爷环顾四周:"现在看不出什么历史痕迹了。""是啊,戏楼没了,跑马场就剩个地名,连老街都只剩个名字。"周师傅感叹道,"不过仔细想想,这也是发展的必然。永兴场在山顶上,地方就这么大,要发展总得有所取舍。现在并入惠民街道,村民变居民,倒也是个不错的出路。"夕阳西下,两位老人的身影在茶馆里渐渐模糊。永兴场的故事,就像他们杯中的茶,沉淀着岁月的记忆。地名的变迁,折射出一方水土的兴衰,也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从宋代驿站到明朝重镇,从清代场镇到今日街区,永兴场的故事诉说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发展轨迹。或许,正如那"永世兴隆"的美好寓意,这片土地终将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繁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