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王朝周边,或者说在中原地区曾经建国的少数民族当中,对世界产生较大影响的少数民族,除了蒙古族,就是契丹族。
对于蒙古对中亚乃至欧洲的影响力,我们相对比较熟悉,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故事,一直以来也是为我们所津津乐道的,但是对于契丹人的故事,除了由它建立的王朝辽国,后被金国所灭,对于之后契丹人的去向,并不是人人皆知的。
西辽,一个被忽略的王朝,国祚86年,但它却将中国的威名远播西方。
01 西辽的建立耶律大石是辽太祖阿保机的八世孙,也是辽国末年的一员虎将。1123年,在与金朝的作战中被俘,之后被迫成为金国的向导,在他的指引下,天祚帝两个儿子及嫔妃、公主、从臣多人被金人一窝端,同时还获取了辎重车万余辆。
但是在一年后,耶律大石率领一支军队又逃归了辽国。辽天祚帝得到这支军队后出兵收复燕云,但耶律大石认为不可,当下应养兵待机,结果天祚帝不听,最终身死国灭。
耶律大石在天祚帝不听劝的情况下,同时也认为辽国大势已去,所以,自己带了两百人出走可敦城(今蒙古境内),会七州十八部首领,得精兵数万,从此自立为王。
他原本打算东进,联合西夏、南宋抗击女真人,但夏、宋对其防范甚严,且金朝先后灭了辽和北宋,势不可挡。
所以,1130年,耶律大石就率军西进。
在当时的内亚地区,大的势力有两股:一个是喀喇汗王朝,另一个是高昌回鹘。
喀喇汗,这个民族是回鹘西迁和当地突厥融合而形成的民族,王朝首领自称“桃花石汗”或“东方与中国之主”。到1041年,喀喇汗经历了分裂,分为东喀喇汗朝和西喀喇汗朝。
回鹘是铁勒后裔,曾经建立了回鹘汗国。唐朝后期,回鹘征服了西域。公元842年,随着回鹘汗国的瓦解,大量的回鹘人西迁至西域,并在此建立了新的政权,史称“高昌回鹘”或者“西州回鹘”。
1130年,耶律大石西进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招抚当地突厥诸部,势力增强后继续西进,之后与喀喇汗朝发生冲突,结果败北,最后仍退守叶密立。
在叶密立休养生息过程中,1132年,耶律大石称帝,年号延庆,上尊号天祐皇帝,当地人称他为菊儿汗,史称“西辽”。
02 西辽的征服从古至今,同族异族战争不断,本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占地盘,求生存空间,西辽也不例外。
西辽在建国后,继续向西扩张,首先降服了高昌回鹘,之后又收编了在喀喇汗朝边境的突厥-契丹人。
1134年,西辽征服了东喀喇汗朝,同年,定都巴拉沙衮,也称虎思斡耳朵。
1137年,西辽与西喀喇汗朝发生战争,并在忽毡将其击败,西喀喇汗朝之败引发中亚震动。
由于喀喇汗朝是一个多民族政权,西喀喇汗朝的大汗马合木与葛逻禄(少数民族)矛盾不断,之后各自对外寻求帮助。
马合木求助于赛尔柱王朝,而葛逻禄则向西辽求援。1141年,赛尔柱与西辽会战于卡特万,结果赛尔柱军大败。
耶律大石成功占领了西喀喇汗都城撒马尔罕 ,最终,西喀喇汗朝也被西辽征服。
随后耶律大石把目标指向花剌子模,花剌子模作为一个中亚古国,曾归属于萨曼王朝和喀喇汗王朝、塞尔柱王朝。
在西辽击败塞尔柱王朝后,迫使花剌子模投降,每年向其纳贡,遂花剌子模也成为西辽的附庸。
到1143年,耶律大石去世时,西辽的疆域也达到了巅峰,直辖地以巴拉沙衮为中心,北至伊犁河,南至锡尔河上游,西至塔拉斯河,东至伊塞克湖之东。
其附庸国有东、西喀喇汗朝、高昌回鹘、花剌子模;附庸部落有粘拔恩部、康里部和葛逻禄部等。
至此,西辽称霸中亚。
03 西辽的衰败西辽在耶律大石死后,由于儿子夷列年幼,由其母感天皇后临朝称制。到1150年夷列才嗣位,但13年后便去世了。
夷列死后,西辽由其妹普速完称制,号称承天太后。1178年,承天太后因处死丈夫萧朵鲁不,从而引发其父萧朴古只沙里的政变,承天皇后被杀,之后西辽进入第三代帝王直鲁古时代。
此时的花剌子模王朝已逐渐强大,国王摩诃夫力求摆脱附庸的地位,于是,他联合西喀喇汗朝起兵反辽。
之后西辽与花剌子模交战七十多次,屡遭失败,最后不得不退出河中地区,其附庸国、属部纷纷自立,从此,西辽走向衰退。
1206年,蒙古逐步强大,于1208年击灭乃蛮国,之后乃蛮王逃奔西辽,被直鲁古收容,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但屈出律恩将仇报,他见直鲁古年老怠政,于是就想着阴谋篡权。他先是提出让其收集亡散的乃蛮旧部,重新壮大力量,之后又受到花剌子模的拉拢,最终于1211年对直鲁古发动了袭击,篡夺了他的帝位。
1218年,由于屈出律动了成吉思汗的奶酪阿力麻里,于是成吉思汗派兵西征屈出律,而屈出律由于实行宗教独裁,大肆杀害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虐待异教徒,因此也成了过街老鼠。
蒙古军所到之处,穆斯林纷纷起义,大开城门迎接蒙古军。屈出律最后在逃亡途中被当地人捉拿,交给蒙古军后被处死。
至此,西辽灭亡。
04 西辽的影响力西辽地处丝绸之路的要道,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境内通行汉文、契丹文,民间广泛使用突厥语。
政治思想开明,各附属国各自操着自己的语言文字,特别是改变了原喀喇汗朝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做法,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容许各种宗教传播,所以,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在此地也相当盛行。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英译名China一词与契丹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的著名旅行家和商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游历17年,还担任了元朝的官员。
1298年问世了一本《东方见闻录》,现称《马可·波罗游记》,在这部游记中,马可·波罗称中国北部原金朝的疆域为“契丹”(Cathay),称中国南部原南宋为“蛮子”,他说元朝的疆域就是契丹和蛮子加上西藏、西域、云南等地,同时还记录了那片土地的富足与美丽。
之后引发哥伦布寻找契丹国而发现了美洲大陆,最终寻找契丹由葡萄牙传教士鄂本笃实现,并由利玛窦执笔写成了《访契丹记》。
域外习惯称中国为契丹,与契丹族建立的两个政权辽与西辽也脱不了关系,这两个政权合起来存续三百多年,辽国在境内影响大,而西辽则在中亚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于是,蒙古和西北的一些民族便习惯称契丹或辽的统治区为契丹。即便在辽被金所灭,西辽被蒙古所灭后,他们仍然习惯用“契丹”来称呼这些地区,最终演变为中国的统称,从Cathyay演变为China。
综上所述,西辽建国虽然短暂,三世而亡,国祚86年,但它产生的在中亚地区的国际影响力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