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其实早有准备

太宗悦史 2024-04-01 23:59:32
前言

要说到大器晚成的代表性人物,刘邦一定名列前茅。毕竟他创业的时候已经是四十八岁,要是放到现在,都已经是接近退休的年龄。

但他仅仅只用了七年的时间,就开创出一个新的王朝。

要知道,他的对手可不仅仅只有一个项羽,还有整整不下于十位诸侯,可想而知其中的困难程度。

而刘邦的这个大器晚成与普通人想象中的那个大器晚成不一样,因为在他成就大业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准备。

家底厚厚的

现如今的影视作品,就比如《楚汉传奇》,透露出来的刘邦家庭环境并不怎么样。

如果他的家庭条件好的话,他也不会常常穿着一条布衣。

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刘邦的家庭环境最起码是地主阶级。

要知道,刘邦出生的时候,他们老刘家摆过一场宴席,而这一场宴席所用的羊酒并不是他们老刘家自己出的钱,是父老乡亲一起出的钱。

“高祖、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史记·韩信卢绾列传》

你想一下,如果他们老刘家在当地说不上话,父老乡亲会给他们老刘家出钱买酒吗?绝对不会。

而在当时,读书对于普通人家而言,没有任何的用处。

因为你要当官,会识字只是一点,还有第二点,这第二点就是得到父老乡亲的一致推荐。

普通人家能得到父老乡亲的一致推荐吗?肯定不能。

只有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才能得到父老乡亲的一致推荐。既然如此,为什么要读书?

刘邦在五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读书,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的父亲刘太公已经在为他铺路?

要是换成一般人,游手好闲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那么一定会饿死,因为你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

但是刘邦不但能游手好闲长达二十年的时间,还能在停止游手好闲的第一时间,就成为秦帝国基层官吏的一员,也就是泗水亭长。

虽然这个泗水亭长属于基层单位,但这个基层单位也算得上是一个领导。

因为十个里都由他一个人管,这个十里指的不是距离,是类似于十个村。

而与此同时,他那个与他一样还没有结婚的弟弟刘交在干嘛呢?在稷下学宫学习。你说离谱不离谱?

别说在当时,就算是到现在,一个人跑到另一个地方学习,那都是一笔相当庞大的开支。

因为你首先要买各种书籍(当时的书籍可是写在竹简上,你想一下这个成本得有多高),其次要吃饭,最后要住宿。

更何况,当时可没有高铁让你坐,他就是靠着两条腿,又或者一匹马过去山东那一边的,你说这一路上的开销大不大?

但他们老刘家依旧能支撑得起。

要是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家刘邦的起点就已经是当时百分之九十九的百姓的终点。

可没有闲着

刘邦这长达二十年的游手好闲,仅仅只是看似而已,实际上他并不是在游手好闲,而是在扩充自己的眼界。

要知道,在这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刘邦最常去拜访的人叫作张耳。

而张耳是谁呢?只说一句话就能证明他的咖位。

那就是,当年的他是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的座上宾。

而到后来,信陵君去世,他摇身一变成为外黄县的一把手,也就是当地的县令。

刘邦在他家一住短则三个月,多则六个月,这说明刘邦与他相处得相当融洽。

你试想一下,要是换成一个普通的百姓,能跟张耳这种级别的人物相处融洽吗?恐怕只能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而到公元前221年,这个时候的秦始皇已经统一六国,首先要腾出手来对付的就是潜伏在民间的反秦势力。

张耳作为当年信陵君的座上宾,肯定是秦国的主要打击对象。

因此,原本的县令沦落为逃犯,潜伏的地区就是陈县,也就是当年楚国的地盘,而刘邦也在楚国(这个时候的他已经是亭长)。

你说他们两个之间会没有来往吗?而他们之间一有来往,问题就大了。

因为众所周知,张良曾经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但这一场刺杀以失败告终。

按道理来说,张良应当伏法,毕竟这一场刺杀是近距离刺杀,要不然也不可能将一个能将马车砸烂的铁锤击中秦始皇的车架。

但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秦始皇连张良的毛都没有抓到。

这说明这一次的刺杀活动是团伙作案,而张良后来逃到的地方是哪里呢?是下邳,也属于楚国的地盘。

你说作为潜伏在楚国的重量级人物张耳会不知道吗?肯定知道。

而他这一知道,就能与刘邦搭上关系。

要知道,当年的张良之所以决定跟随刘邦,仅仅只是因为在留(地名)与刘邦相遇,聊了几句。

“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史记·留侯世家》

这无论放到任何时候,都是匪夷所思的。

毕竟你跟一个人聊几句就能知道这个人底子吗?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张良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解过刘邦,这一次只不过是加深了解而已。

而刘邦虽然相比于普通百姓,家境已经足够优越,但是相比于张良这个世袭韩国丞相的贵族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

因此,张良要想了解他,只能通过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只能是张耳。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刘邦,别说是他的父亲刘太公,就算是当地的县令,要是论圈子,都比不过刘邦。

蓄势待发

刘邦为什么谋反呢?

按照《史记》里的说法,是因为他原本是要押解百姓到咸阳服徭役的,但是这一群百姓还没有出沛县,就已经跑了不下于十个。

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别说跑了不下于十个,就算跑了一个,他刘邦都要受到惩罚。

按照这个速度,恐怕不到咸阳,百姓就已经全部跑光。

到时候,他刘邦这辈子都得留在咸阳。

既然如此,倒不如揭竿而起。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史记·高祖本纪》

但实际上,刘邦的谋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如果突然造反,他这个集团是不可能瞬间成型的,但是刘邦这个造反集团却是属于瞬间成型。

原本他的手下只有不到二十名士兵,但是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拉起一支三百人的队伍,你说这是偶然的吗?

而且关于他这个集团的调配工作,他也是做的井井有条。

就比如,负责通信工作的就是樊哙,而负责从沛县里面对外传递消息的,就是萧何、曹参、任敖。

要知道,这三位可都是重量级人物,萧何是沛县的二把手,曹参是沛县的监狱长,任敖是负责管理监狱的吏。

如果没有这三位的存在,刘邦当时的身份已经是通缉犯,他的妻子吕雉一定会被处死。

但实际情况是,他的妻子吕雉别说被处死,甚至还保留着自由之身。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刘邦仅仅只凭一封书信就攻破沛县,因为沛县已经被他渗透成筛子。

沛县的县令表面上是沛县的一把手,但实际上刘邦才是沛县的一把手。

而要将沛县的上下全部渗透一遍,一定不是短时间能做成的事情。

如果再参考一下刘邦的圈子,可以肯定他早就有这个心思,不过时候未到一直没有动手而已。

有的人或许纳闷,他凭什么认为当时是最佳时机呢?因为秦国的高层连续发生四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竟然在秦始皇临终的时候被处死,继承皇位的是秦始皇最小的那个儿子胡亥。

第二件大事是:作为秦始皇一朝一流武将的蒙恬,以及一流文臣的蒙毅双双被处死。要知道,他们蒙家可是祖上三代都在为秦国效力。

第三件大事是:原本负责管理秦始皇车马以及兵符玉玺的赵高,突然间成为郎中令。要知道,郎中令可是九卿之一。

第四件大事是:秦二世将他的兄弟姐妹杀了个一干二净。

通过这四件大事,可以肯定,秦国的高层已经不稳定,而作为新一任皇帝的秦二世,竟然还在征调民工,修建阿房宫,以及秦始皇陵。

要是引起百姓造反的话,以秦帝国当时的情况来说,能反应的过来吗?反应不过来。

毕竟最高统治阶层已经乱得一塌糊涂,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更何况,陈胜、吴广造反的同时,张耳也一同造反,这说明张耳也一直在试图造反,只不过时候未到而已。

如果不出意外,刘邦在造反之前应该与他联系过,取得他的同意才举兵造反。

结语

其实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大器晚成这一说,所有大器晚成的人基本上在成就霸业之前都会有一定的基础,就比如姜太公。

你说人家以七十岁的高龄辅佐周武王取得天下,但要知道,人家原本就学富五车。

如果在此之前他没有学习的话,你说历史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吗?肯定不会有。

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这一句话,因为如果你不学习的话,将来就算有机会放在你面前,你也不知道如何去把握这个机会。

而大器晚成的人之所以能把握到机会,因为他原本就已经做足了准备。

11 阅读:1797
评论列表
  • 2024-04-30 20:00

    汉高帝他的后人宋武帝刘裕是不是大器晚成?

  • 2024-04-03 16:20

    被你这么一桶分析,朱重八都能被扒出富二代的身份

    m123456tp 回复:
    朱重八靠娘家发家的[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4-16 20:35

    太史公说刘邦是无赖,无赖在古义就是横行一方的豪强的意思。

  • 2024-04-06 23:01

    别光看《史记》,可以多参考基本史书。[微笑]

  • 2024-04-06 14:15

    [得瑟]

  • 2024-05-06 16:47

    之前的王都是贵族 他一个地方实权豪强崛起已经很不错了 难道非得朱元璋的出身才算优秀吗 那个年代的朱元璋想扛戟守门都难吧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