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北伐:武将集团与文官集团为什么在北伐一事上争论不休?

太宗悦史 2024-03-30 14:18:17

01

1367年,对于朱元璋而言,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因为在这一年,他已经灭掉他在南方最大的两个对手陈友谅、张士诚。

而其他的残余势力,巴蜀的明玉珍、浙东的方国珍、广东的何真、福建的陈有定,要么是主动臣服于他,要么就是被动臣服于他。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当时的南方除了一个云南的梁王,其他的枭雄都已经栽在他的手里。

为什么这个云南的梁王不肯投降呢?原因很简单,他与南方其他枭雄的成分不同,他是出自于元朝贵族,你说他可能投降吗?

“梁王耻为纳哈出之背国,要皆元之忠臣也。”——《明史·扩廓帖木儿列传》

更何况,他手握十万大军,朱元璋要想灭掉他,也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当时元朝还在,要是元朝与朱元璋在中原爆发大战的话,那么他这个位于朱元璋后方的一股势力就可以趁机给朱元璋的背后来上一刀,让朱元璋陷进两面作战的境地。

但当时朱元璋高层考虑的却不是灭不灭掉梁王这个问题,而是到底要不要北伐这个问题。

因为梁王对于朱元璋政权来说虽然是一个隐患,但这个隐患对于朱元璋政权仅仅只能起到骚扰的作用。

毕竟当时的朱元璋要是想大动干戈的话,随随便便就能拉起百万大军,对于梁王而言有着碾压性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朱元璋政权讨论的是要不要北伐。

但奇怪的是,武将集团要求北伐,文官集团却要求不能北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双方的利益不一致。

02

如果当时的朱元璋不北伐的话,做的第一件事情,那就是称帝。

毕竟你如果不称帝的话,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要知道,正统只有一个。

而一旦称帝的话,就要论功行赏,这就是武将集团的痛点。

因为当时他们的功劳并没有最大化。

要知道,只有一统全国,他们的功劳才能最大化。

有的人或许会纳闷,将来一统全国的也会是他们,为什么就不能等到以后呢?毕竟当时的朱元璋对于一统天下也没有一定的把握。

要知道,原本朱元璋的打算是利用小明王来联合北方的起义军,与他一同剿杀元朝。但由于小明王的死,他的这个计划直接破产。

北方的起义军不是已经被元朝平定了吗?为什么说北方还有起义军呢?

因为北方的起义军虽然已经被元朝平定,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没有大股起义军势力的存在,但是还有小股起义军势力的存在。

朱元璋要做的就是将这一支支的小股起义军势力联合起来。

但谁都没有想到,小明王竟然死在瓜步江。

现如今有一种说法,就是小明王是死在朱元璋的手里。

“朱元璋弑其主韩林儿,伪宋亡。”——《蒙兀儿史记》

毕竟当时的朱元璋已经统一南方,登基称帝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情,而小明王这个朱元璋名义上的领导就成为必须要去除的对象。

但有一点是一定要注意的,那就是登基称帝只是可以预见的事情,谁都不能料定朱元璋将来一定会登基称帝。

在这种时候,杀掉小明王,让北方的起义军都一致走向朱元璋的对立面,是绝对不值当的。

既然如此,为什么负责接送小明王的廖永忠仅仅是被关了一段时间的禁闭呢?

因为木已成舟,你要是对廖永忠动手的话,说明北方的起义军在你朱元璋那里分量更重,你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百官会出现什么想法?

更何况,就算你杀掉廖永忠,那也是于事无补。因为谁能保证你不是在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呢?

正是由于原本灭掉元朝是集体行动,现如今变成个体行动,以至于朱元璋不得不认真考虑。

而文官集团则抓住这一点,势必要将武将集团的势头打压下去,坚决反对朱元璋北伐。

上面已经提到,就算朱元璋现在不北伐,将来北伐,负责北伐的还得是武将,这对于文官集团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要知道,一个王朝一旦开启,文官集团就会不断的做大,这已经是历史不断证明的事实。

因为武将向来都是皇帝防范的存在,负责推行政策的都是文官,说得简单一点,文官就是皇权伸出来的手。

而文官集团一旦做大,就会出现以文制武的情况,就算打仗也会是由文官牵头。

说简单一点就是,现如今打仗的话,那就是武将负责牵头,但是到将来打仗,就是文官负责牵头。

你说要是论功行赏的话,谁的功劳更大,当然是文官的功劳更大,而武将能愿意吗?肯定不愿意。

但最终决定在朱元璋那里,朱元璋的决定是北伐。

03

原本朱元璋对于北伐就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如果不是试一试的话,他也不会先命令大军拿下山东,而是会直接命令大军冲向元大都。

那他为什么要试一试呢?因为别的不说,就当时元朝的一个王保保就佣兵高达二十万以上。

“当是时,东至淄、沂,西逾关陕,皆晏然无事。扩廓帖木儿乃驻兵于汴、洛。朝廷方倚之以为安。”——《元史·扩廓帖木儿传》

而元朝当时可不止一个王保保,还有一个纳哈出。这个纳哈出的佣兵数量也在二十万以上,要是再加上云南的梁王,那可就是整整五十万的兵力。

朱元璋如果对元朝开战的话,那么这一仗一定是持久战,这是当时朱元璋的看法。

但随着这一战一开打,朱元璋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不可思议。

因为按照原计划,先攻打山东,试探一下元朝的反应,如果元朝反应激烈的话,他就撤兵,但如果反应不激烈的话,他再全力攻打。

要不然也不会仅仅只命令不到三十万的大军北伐。

结果呢?这一打竟然直接将山东给打下来,而且用的时间连两个月都不到,这直接就加剧了朱元璋的信心,在这一年登基称帝。

当时元大都还在元朝的手里,他登基称帝不是为时过早吗?

他登基称帝的这个举动就是告示世人,元朝已经是过去,明朝才是未来,从根本上否定元朝的合法性,要的就是天下归心。

但有一个问题他必须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是,他开创的明朝是传承于元朝,还是传承于宋朝。

因为当时红巾军打的旗号可是反元复宋。

按道理来说,他应当选择传承于宋朝,但结果他却选择传承于元朝。

为什么呢?因为号称宋徽宗九世宗的小明王死在他的地盘,他要说他传承宋朝的话,难免会让人唾骂。

更何况,宋朝这个朝代特别的别扭,自始至终都没有达到统一,最主要的是有一半的历史仅仅只占据半壁江山。

就这么一个朝代,明朝要是传承于他,岂不是丢人?

相反的是,元朝就是一个大一统朝代,而且还得到社会中坚力量官僚士绅的一致支持,朱元璋提前登基称帝的点就在这里。

因为他要防止官僚士绅还站在元朝那一边。

有的人或许纳闷,官僚士绅为什么站在元朝那一边呢?

因为对于百姓而言,元朝在压迫他们,但是对于他们而言,是他们在压迫百姓。

你说他们怎么可能站在百姓那一边?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公开宣称是元朝养活了他们的父母。

将准备工作做到完美的朱元璋就在当年攻克元大都,一个大一统王朝即将诞生。

之所以说是即将,因为当时的西北以及东北还有一部分地区掌握在元朝的手里。

但这对于武将集团而言,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他们已经攻克元大都。

开国六公爵,二十八侯爵,两伯爵,基本上全部都是武将,只有三位不是武将,一位是位列公爵的李善长,他虽然是以武功位列公爵,但实际上他就是一名文官。

而那两伯爵,一个刘伯温,一个汪广洋,则是彻彻底底的文官。

有的人或许好奇,李善长为什么能以武功封公爵呢?

因为朱元璋还没有渡江的时候,作战都是自己亲自指挥,毕竟兵马的数量太过于有限,别说十万,连五万都不到。

而这个时候负责掌管后方的就是李善长,你说就他这种功劳,谁敢跟他争第一。

04

对于文官集团的所作所为,有的人或许会感到无耻,因为他们竟然将自己的利益建立在朝廷的利益之上。

但实际上,这种行为放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不妥。

因为朝廷的权力是有限的,文官占的少的话,武将占的就多,而武将占的多的话,他们就能压文官一头。

如果你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你会甘愿让武将压自己一头吗?肯定不会,毕竟他们就是一群大老粗。

更何况,江南原本就是文官的大本营,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实行利益最大化,哪里会有心情跟你搞什么北伐?

但所幸的是,当时是打天下阶段,要是治天下阶段的话,很有可能会让文官集团得逞,因为他们是朝廷的中坚力量。

2 阅读:562
评论列表
  • 2024-04-13 18:15

    因为战争对文官没啥好处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