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崩溃的关键人物到底是什么出身?

太宗悦史 2024-04-02 23:32:50

刘邦是秦朝末年最后的胜利者,项羽是秦朝末年最活跃的一位将军,而他们能有所成就,都建立在一个人的基础上,这个人就是陈胜。

毕竟如果不是陈胜首先站起来反抗秦朝的话,至于将来会发生什么,谁都不清楚,而既然不清楚,也就无法去预料。

正是因此,陈胜在秦朝末年的历史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就是这个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的人,身世却有一定的问题。

反常言论

陈胜出生于陈郡阳城县,他的户口是“闾左”。闾左这个户口有什么问题吗?要知道,在当时闾左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贫困户。

但就是他这个贫困户,却三番五次的说出惊世骇人的言论。

这些言论分别是:“苟富贵,勿相忘”、“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的人会将陈胜的这些话解释成他胸怀大志,而能让他说出这些话的人,个个都是胸无大志之辈。

但是你要清楚,在那个年代,胸无大志才是常态。

要知道,科举出现的时间是在隋朝,在此之前,官职基本上都是由贵族把持,百姓一般只有三条出路,第一条出路经商,第二条出路打工,第三条出路种田。

你要通过知识改变命运,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要读书,你家首先要有银子,而就算你家有银子,也别想能出人头地。

要知道,刘邦虽然仅仅只是一个亭长,但人家刘邦的家境可以说是相当的好。

因为你要当亭长,首先你得识字,其次你要得到父老的支持。

识字这一点并不困难,但得到父老的支持,这一点相当的困难。如果他刘家在当地不称得上一霸,父老又怎么可能支持他。

但就是这种情况,刘邦依旧不能混迹到县的上层,而是只能混迹在县的基层。

你说要是将刘邦的家庭换成一个普通百姓的家庭,会发生什么?就算读了书,也没有任何的用处。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陈胜说出那一句“苟富贵,勿相忘”的时候,他身边的百姓都一致当成笑话。

“佣者笑而应。”——《史记·陈涉世家》

因为就大家这种水平,哪里来的富贵?

而他的那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相比于上一句更加的震撼。

试想一下,在那个整个村都找不出几个读书人的年代,能说出这句话的人会是什么人?

要说到最离谱的,还得是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简直可以用划时代来形容。

因为无论是在秦朝,又或者是在秦朝之前,社会基本上都已经被贵族垄断,大家都一致认为,你要想成事,首先要有一个身居高位的家族。

但陈胜的这一句话,直接将大家的观念全部撕烂。

就算你是百姓,也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既然你的家族不能身居高位,那你就要让你的家族身居高位。

如果陈胜真的是闾左的话,他哪里来的这种思想?

有的人或许纳闷,秦国的军功爵制度不是将贵族垄断这一点击碎了吗?

军功爵制度的确将贵族垄断给击碎,但这个击碎的是旧贵族的垄断。

就比如四大名将之首的白起,关于他的先祖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来自楚国的贵族白公胜,第二种说法是秦武公的儿子公子白。

但无论是哪一种说法,都在证明白起是贵族之子。

而与白起一同位列四大名将的王翦,他的先祖是来自于周朝的太子晋。

你说就他们这种身世,能称得上是百姓吗?

而到后来,率领二十万大军击溃匈奴,镇守边疆,修建长城的蒙恬,他的先祖是来自于齐国的将军。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秦国名将,没有一个是百姓。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很简单,因为一个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已经决定了这个人的将来。

因此,陈胜绝对不可能是闾左。

那他到底是什么呢?他是贵族。

窥探出身

司马迁虽然对陈胜的家世没有任何的记载,但是在为他立传的时候,却是《陈涉世家》。

他不是叫作陈胜吗?怎么就变成陈涉了呢?因为他姓陈,名胜,字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

而在当时只有贵族才能有字,因为这是贵族之间的雅称。

要知道,就刘邦这种家庭条件都没有字,原来的他叫作刘季,也就是刘老三的意思,与朱元璋的朱重八有的一拼。

这个邦是他后来称帝取的名字,来源是经邦治国。

既然陈胜是贵族,那他又为什么是闾左呢?当然是家道中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陈胜是来自于春秋时期的陈国,因为他所在的这个地方就是当年陈国的领土,这是其一。

其二,当时的贵族都有用出生国作为姓氏的传统,就比如韩国的贵族就是姓韩。

既然是贵族出身,他的认知就不可能与普通人一样。

而更加能证明他是贵族出身的,是当时除了闾左这个身份,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屯长。

要知道,屯长可是基层的军官,手里最起码掌握着五百士兵,如果他不是贵族的话,他哪里能当得上这个屯长?

造反的步步为营

陈胜起义打的旗号是扶苏、项燕。不得不说,他这一步棋走的相当高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陈胜就是陈国的一个落魄贵族,别说现如今是秦国,就算是楚国,他陈胜也没有什么号召力,但是扶苏、项燕不一样。

有的人或许纳闷,他要是打项燕的旗号可以理解,因为项燕是楚国最后一位抗秦名将。

但打扶苏的旗号,这就很难理解,毕竟扶苏可是秦始皇的长子,而当时天下苦秦久矣,他怎么能打扶苏的名号呢?

原因很简单,天下百姓痛恨的是那个暴政的秦,而扶苏走的是温和路线。

你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百姓是希望扶苏继位,还是希望自己造反?当然是希望扶苏继位,毕竟一个有生命危险,一个没有生命危险。

但是后来扶苏却死在胡亥的手里,断绝了天下百姓的念想,你说天下的百姓是不是特别痛恨胡亥。

这从另一方面说明,陈胜对于当时的局势是相当清楚的,也更加印证了他是贵族的说法。

如果他不是贵族,他哪里用得着了解这些?

要知道,在当时消息可谓是相当的闭塞,就算是到清朝,百姓对于清朝签下的不平等条约基本上都是一问三不知,更别提秦朝。

而陈胜不但懂得以谁的名义起兵造反,还懂得如何煽动人心。

他先是在鱼的肚子里写上“陈胜王”的字条,又是在晚上叫吴广到附近祠堂的草丛里装狐狸,不断地说:“大楚兴,陈胜王”。

有的人或许觉得并没有什么高明的地方,毕竟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都会进行迷信工作,就比如元朝末年的那一句:“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但要清楚一点,上面已经提到陈胜是历史上的第一支农民起义军,能出现这种举动,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不平凡。

当时与陈胜一样到渔阳戍边的百姓,虽然知道由于下雨的缘故,自己即将死亡。

因为按照秦国的规定,但凡迟到者,一律处死,但是他们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反抗。

因为就你们这区区不到一千人,还想反抗秦国,那不是做梦吗?

现如今由于《睡虎地秦简》的出土,出现了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在当时迟到并不会被处死,只不过是罚一个盾牌,又或者一套甲而已。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睡虎地秦简·徭律》

但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并不是。

《睡虎地秦简》说的是徭役,而陈胜服的是兵役。

徭役就是你免费给国家打工,而兵役则是要镇守边疆,这两者截然不同,肯定不能混为一谈。

但要如何挑动起士兵的情绪呢?那就是将负者押送的最高指挥将尉一刀解决掉,再进行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就是在这个时候说出来的。

反正你到也是死,不到也是死,为什么不赌一把呢?秦朝的丧钟就此敲响。

结语

众所周知,陈胜最后的结果是死在车夫的手上,这个结果对于这一位枭雄来说,可以说是相当的惋惜,但实际上并不惋惜。

因为他的造反过程前期轰轰烈烈,到后期简直就是昏招频出。

周文当时率领不下于二十万大军已经打到关中,按道理来说,他应当指挥大军全部冲向关中,就算不指挥全部大军,自己也应当亲率大军冲向关中。

但他在干嘛呢?他在陈县享乐。对于大军,他是一概不知。

原本他打出来的旗号是扶苏、项燕,这说明他对于自己是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到后来,他竟然自己称王,你说这不是找死吗?倘若他抢先一步将楚怀王的孙子雄心拉到自己这一边,又岂会有项梁?

这就是典型的被胜利冲昏头脑。

2 阅读:510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