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带帝王系统的男人

含双谈历史 2024-04-17 08:44:40

01

要说到楚汉相争,最值得让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刘邦、项羽这一对老冤家。

按道理来说,刘邦不应当是项羽的对手,因为从出身来说,两个人就是天差地别。

刘邦在没有造反之前,所担任的职位就是一个泗水亭长。

而平日里的爱好就是到酒馆里喝酒,泡的妞无非就是当地的寡妇,身边的小弟要么就是吹唢呐的,要么就是当狱卒的,要么就是卖狗的。

你说就这种人物,怎么可能是项羽的对手?

要知道,人家项羽的祖父可是楚国的最后一位抗秦名将项燕。

而项羽也没有丢他先祖的脸,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这两大战役都已经不能用精彩来形容,因为都是典型的以少胜多。

巨鹿之战项羽仅仅只有五万大军,但他就是靠着这五万大军一面拖住章邯的二十万大军,一面灭掉王离的二十万大军,你说离谱不离谱。

而更加离谱的当属彭城之战,当时的他仅仅只有三万大军,而刘邦呢?整整有五十六万大军。

你说就这种兵力上的差距,换成谁,谁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但是他却如同猛虎下山一般,将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打到丢盔弃甲,直接导致附近的雎水、泗水堵塞。

刘邦创业的年龄是在四十八岁,而他打出巨鹿之战时的年龄仅仅只有二十岁。

但就是这么一位英雄,到头来竟然败在了刘邦的手里。

其实他败在刘邦的手里,完全就是理所应当,因为刘邦这个人乍一看不如项羽,但实际上他却是足球界的C罗,艺术界的张大千,思想界的孔子。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老天爷赏饭吃,他刘邦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是吃帝王这一碗饭。

02

跟随刘邦从沛县起家的那一群兄弟,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大秦帝国的基层官吏,第二种是贩夫走卒。

基层官吏的社会地位虽然高于贩夫走卒,但要是与刘邦争夺天下的那一个又一个的贵族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结果就是这一群泛泛之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问题到底在哪里呢?问题就是在于刘邦集团就如同一辆战争机器。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汉承秦制这一句话,而其实早在刘邦打天下期间,他就已经完美继承了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要知道,汉朝开国的那一刻,整整六十万汉军全部都是大夫爵位,你说离谱不离谱。

“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汉书·高帝纪》

要知道,这个大夫爵位可不是一句话的事,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那就是每个人五顷田地。

而每个人五顷田地综合起来那就是整整三亿亩田地。

而汉朝到汉平帝时期也才仅仅八亿亩田地,这一下子就要了将近一半的田地。

但这还不是最终结果,毕竟一个王朝的开国功臣不可能全部都是大夫爵位,其中肯定也不缺乏侯爵。

而在当时,侯爵整整有143名。都已经是侯爵,封赏肯定不会与大夫一样,平均一位侯爵就能收取2400户的赋税,143位就相当于要收取三十三万户赋税。

但在当时,汉朝的总人口仅仅三百万户,相当于汉朝十分之一的收入都在这一群侯爵的手中。

而在侯爵之上还有关内侯,关内侯的数量也不在于少数,有整整113位。

这整整113位的关内侯要吃掉多少万户百姓的赋税呢?整整二十万户。

秦朝的军功爵制度与刘邦的军功爵制度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而当年的秦朝都能兼并六国,何况刘邦集团。

但有的人或许已经注意到问题所在,那就是汉朝一半以上的赋税都在功臣的手中,汉朝拿什么维持下去?

更何况,刘邦开国还分封了燕王臧荼、赵王张耳、韩王信、梁王彭越、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苪整整七位诸侯王。

就算他刘邦拿自己出来卖掉都凑不齐功臣的封赏。

既然如此,那这一群功臣的封赏是从哪里来的呢?

其实只要是成年人都懂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件事情是否能执行下去,与这一件事情的书面无关,而是与实际情况有关。

六十万汉军虽然人手一个大夫爵位,但这个大夫爵位是会递减,而且递减起来是相当的恐怖。

按照规定,一个人的爵位是大夫,但这个爵位到他儿子手里的时候已经是不更。

虽然仅仅只减一级,但要清楚一点,这个一级可不是一个人在分,分的人取决你有多少个儿子。

如果你有三个儿子的话,那么就是这三个儿子分你的田地。

原本田地就已经减少,现如今再加上三个儿子分,别说三代,两代的时候就已经只够自给自足。

“官大夫及大夫子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为公卒。”——《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有的人或许会说,难不成就不能兼并附近的田地吗?放心,这一点刘邦早就给你堵上。

兼并附近的田地可以,但这个田地要与你的田地接连在一起,如果不与你的田地接连在一起,是不能兼并的。

而你附近田地的户主基本上都与你一样是功臣,就算你有兼并的心,别人凭什么给你兼并。

而侯爵名义上是2400户,但实际上仅仅只有645户,一下子就给你缩减掉三分之一。

别忘记,当时可是刚开国,而百姓为了躲避战乱,基本上都不在当地居住,但他的户口还在当地。

这就直接导致一个侯爵的名下有四分之三的空气人,关内侯亦是如此。

这也是为什么侯爵听起来挺唬人,但一年的收入仅仅只有12.9万钱。

要知道,在当时你买一个婢女就得需要1.6万钱,相当于一个侯爵一年不吃不喝,只能买八个婢女。

大夫也好,侯爵也好,关内侯也好,他们的封赏都比不过诸侯王,毕竟那可是割地在外。

这七位诸侯王基本上已经占据汉朝的半壁江山,但众所周知,这七位诸侯王到刘邦去世,已经全部不复存在。

其中五位死在刘邦的手里,仅仅只有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苪这两位善终。

虽然刘邦给功臣的封赏可以说是在画大饼,但没有开国,谁都不清楚这到底是不是大饼,只是清楚刘邦继承的是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而秦国的军功爵制度就是只要你能立功,那么就能获得爵位。

在这种刺激之下,但凡是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潜力全部激发出来。

而在当时,只有刘邦奉行的是这一套制度,其他的还是原来的老样子,就比如项羽。

别人跟着你打天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封王,但是项羽却仅仅只给一个英布封了王,其他的还是在他的手下打工,你说这搁谁,谁能服气?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韩信会跑到刘邦那一边,陈平会跑到刘邦那一边,甚至就连他的长辈项伯都有通刘的嫌疑。

你说刘邦不取得天下,谁能取得天下?

03

要说一个领导最重要的,莫过于纠错能力,因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出现一次错误,而刘邦的纠错能力可以说是离谱到了极点。

当年他打算定的都城是洛阳,而不是关中。

因为首先、洛阳是周朝的古都,其次、洛阳有现成的宫殿,最后、洛阳位于中原腹地,有险可守。

但最后他却选择关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洛阳有致命的缺点。

它虽然处于中原腹地,四面八方都是各种关口,有小平津关、孟津关、虎牢关、伊阙关、大谷关、轅辕关。

还有优良的水利条件,洛水、伊水都经过洛阳。

但有一个问题却无法解决,那就是粮食问题。

从洛阳四面八方都是关口可以意识到,他虽然地处平原地区,但是他这个平原地区却是相当的狭隘,如果一旦遭到包围的话,那么投降只是时间问题。

而关中则不一样,关中可是当年秦国的基地,原本土地就已经足够肥沃。

要知道,当年秦国可是特地修了一条郑国渠来保证关中的水源。

更何况,关中的背后可是巴蜀之地,有着送两块产粮区,无论如何粮食都不会出现问题。

而且秦国的水利系统也发达,有着黄河、渭水这两条天然的运输通道。

最主要的是,关中还靠近胡人,战马是绝对不缺的。

要是论防守条件,关中也不亚于洛阳。

别忘记这可是秦国当年的地盘,雄居天下的第一关函谷关就在这其中。

“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史记·留侯世家》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如果在关中定都,那就相当于有一辆无限炮弹的坦克。

你说是定都在关中好,还是定都在洛阳好,当然是定都在关中好。

虽然的确是定都在关中好,但刘邦面对的却是一致的反对意见。

原因也很简单,洛阳更加靠近刘邦的老家沛县,而功臣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沛县,你说他们能不反对吗?

但刘邦却坚决迁都,这就叫做纠错能力。

现如今大部分人都将鸿沟合议反悔这个帽子扣在刘邦的头上,但实际上,当时刘邦并没有打算反悔,真正反悔的是张良。

因为在楚汉对峙的三年时间里,刘邦基本上都是处于防守的那一方,而项羽则是处于主动进攻的那一方。

这整整三年的时间,项羽的大军可以说是疲惫不堪,而刘邦的大军基本上是处于完整的状态。

更何况,当时的刘邦已经将其他的诸侯国全部拉到自己这一方,项羽就是一个孤家寡人,就这种情况,你说张良能不清楚吗?

而张良一提,刘邦立马反应过来去追项羽,这也就直接导致项羽乌江自刎。

有的人或许会说,纠错能力不就是听话吗?如果这么认为,那就是大错特错,因为就连刘邦的纠错能力都不能一直保持到晚年。

众所周知,晚年的刘邦虽然是皇帝,但实际上朝廷里已经有另一支势力在压制着他,这一支势力就是以吕后为首的外戚集团。

如果没有这一支势力的压制,恐怕他早就将刘盈给废掉,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就是纠错能力出现误差的表现。

如果他能提前意识到吕后的危害,或许就能提前将吕后给压制下去。

但结果是,直到吕后能威胁到他,他才意识到吕后的危害。

要知道,当时就连萧何、张良都已经站到吕后那一边,你说刘邦面对吕后还有反抗的可能吗?

以至于刘邦只能通过“非刘氏不能称王”来稳固刘家的天下。

04

能取得天下的刘邦,绝对不是偶然,因为他的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一种独特的气质就是帝王气。

你试想一下,如果是你,在当时是否敢带着一群社会的底层与贵族争夺天下?肯定是不敢的。

因为第一、在此之前从来没有过底层当最高统治者的例子。

第二、要知道,刘邦在起家之初,别说一万大军,甚至连五千大军都没有,而其他人动辄就是一万大军起步,你说这搁谁谁有底气?

人家社会地位比你高,人比你多,你拿什么跟人家比?

但刘邦愣是靠着他的先见之明,将人的理智发挥到极致,把这一群贵族按在地上摩擦。

1 阅读:158

含双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