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房子”时代来了?只因官方定调!不仅住起来舒服,还保值

专聊房君 2024-03-27 19:08:34

都知道,我国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了20多年,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在这期间的进城人员较多,住房需求量大。数据显示,2000年全国城镇人口为5亿,现在已经超过了9.3亿,城市人口增长近乎翻倍,这对住房市场形成压力,为了满足进城人员的住房需求,住建部在2006年要求新建楼盘配备一定比例的小户型,也就是坊间称之为的“90/70”政策,体现出来的是90平米以下的2房或者3房中小户型,要占据整个楼盘的70%以上。

但是,随着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经超过65%,考虑到我们特殊的国情,人户分离的情况比较突出(户口在农村,在城里已买房),以房子为统计标准的城市化率起码应在70%以上,如果再继续建设大量的小房子,谁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大房子时代来了?

不得不说,该政策在较长时间里,满足了不断涌入城市的刚需们,为我们的住房市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城市开始取消该政策。根据上海3月15日发布的土拍信息,将在4月16日的土拍中取消“90/70”政策,意味着这一实行18年的政策将退出历史舞台。

无独有偶,3月26日,深圳流出一份“90/70”政策取消相关的文件,后来经过媒体核实,确认属实。毫无疑问,连一向住房紧张的两座一线城市都取消了中小户型的供应占比限制,其他不缺房子的城市就更不用说了,接下来应该都会取消。

从两地官方的定调来看,大家心心念念的大房子时代真的来临了。

为什么会出现“大房子”趋势?

之所以推出大房子,是顺应房地产发展规律。城镇里超过96%的人已经拥有了起码一套住房,如果他们再买房子的话,大多数是想买改善房,其中,面积增大是改善房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有数据佐证的:

根据诸葛数据中心发布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从监测的20个重点城市新房成交来看,2024年前2个月,4房以上户型成交比重同比增长2.2%,占比达到了28.2%,创2010年历史新高。虽然90-120平米户型占比为38.7%,但同比2023年继续下降2.8%,两房户型则是从2010年的占比40%,下降至目前的14.2%。报告还提到,120-160平米、200平米以上户型占比稳步提升。可以看出,大户型、与小户型的占比转换趋势非常明显。

按照报告的话说,主要得益于生育政策放开后,大户型的需求增加,同时由于改善置换的人越来越多。像房价高企的一线城市,120平米的大户型占比同比2023年增长了4.3%,创历史的突破3成。其他房价低一些的城市就更不用说了,买大户型的需求占比只多不少。

其实,这是国家在近半年一直在表态的一个问题,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如果继续再建大量小房子的话,供需错位形成的库存只会更多,与当下的楼市调控精神不符。

所以,住建部在安排2024年的房地产工作时提到一项重要工作,即下力气建设好房子,在住房领域创造一个新赛道。从这个角度看,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大家的改善需求,说到底,以后不会建设那么多房子了。这个比较好理解,同样一块大小的宅地,建小面积能有1000套,但建大面积就缩减至700套、800套了,其实就是减少了住房供应量,有利于当下楼市去库存。

当然,随着时代发展,大房子也逐步具备了“不仅住起来舒服,还保值”的优势。两个原因其实也很明显。

首先,大家需要认可一个事实,那就是经济总是在不断发展的,人们的收入肯定是越来越多,住房作为一个家庭最大件的需求,舒适性自然是人人都追求的目标,但凡家庭经济条件满足,99%的人都会置换面积大一些的房子。

一般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卧室大一些,可以摆上睡得舒服的大床,最好还能配个衣帽间,有单独的浴缸、卫生间,书房也是很多家庭的标配,所以,即便是一个三口之家,也要四个房间,当然,如果客厅、厨房能大一些就更好了。

如果经济条件再好一些,每个房间带独立卫生间就更好了,大人小孩也各需要一间书房。如果有两个以上小孩,房间数量只会要求更多。

以上是再正常不过的改善需求了,如果再往上,叠墅、联排都是中产的优先选择。如果放在过去,这种目标很难实现,因为国家不放开低容积率地块,但为顺应房地产市场发展,自然资源部在去年底已经放开了远郊1.0的容积率限制,意味着别墅将大量上市。

实际上,很多城市已经在调整土地供应结构,降容积率是普遍趋势,比如江苏要求所有住宅不超过60米,从新出让地地块看,很多地块都卡在1.01-2.0之间,也就是说,联排、洋房、小高层将是未来住房的主流。至于面积嘛,不用多说,按照这样的产品属性,肯定是越来越大。

其次,至于保值问题。

老实说,房地产快速发展期,往往都是小户型单价高,由于总价相对低,流通速度快,深受投资客喜欢。但随着“房住不炒”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买房不再以炒房投资为目的,主要考虑自住,那么,小房子自然不是改善群体的标的,这也是为什么小户型占比越来越低的根本原因。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现象没?那些品质改善小区,由于面积大,户数也相对不多,即便是在近两年的楼市遇冷期,你看到这些小区的房源挂牌出售量非常之少,一个小区就那么几套。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大都以自住为主,另一方面,这类房子往往是低密度小区,是市场上稀缺产品,对于有钱人来说,他们即便自己不住,也希望把钱沉淀在这样的房子上,不仅扛通胀,也可以作为传世的资产。

所以,你别看人家一套房子二三百平米,总价是周边普通房子的好几倍,但人家就是不想卖,说到底,他们认准了这类房子保值属性,并不在意楼市的波动,而是作为一种长期资产加以持有。

另外,再说一个与之有关的信息。

3月13日,苏州一品牌房企以4.5万/平米创造江苏楼面价“地王”,才过去2周,3月27日,苏州又一地块被某品牌房企拿下,楼面价达到了惊人的6.5万/平米。也就在同一天,浙江宁波拍出了一块“新地王”,楼面价达3.2万/平米。这些房企所拿地块的共同点是,地段好、容积率低,打造出来的势必是改善低密、大面积产品。

突然想到最近圈子里说的一句话,大通胀时代,全世界都在买核心资产,除了黄金,还能持有什么呢?如果让我来回答的话,大面积的品质、低密改善住宅,必将有它的一席之地。

1 阅读:1493

专聊房君

简介:现任职知名房地产集团投资总,专注买房研究,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