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炉,长城落幕!蔚来和问界销量反转

车主有料 2024-01-06 10:14:46

随着各家新能源车企公布12月销量后,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尘埃落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蔚来、哪吒总销量下滑,问界、理想销量稳升。

比亚迪

比亚迪12月销量达到34.1万辆,2023年总销量为302.44万辆,顺利完成年初定下的300万辆目标,可以说比亚迪在2023年整个一年都是“一枝独秀”,国内销量已超丰田和大众。

从比亚迪车型销量的数据来看,纯电动车型为19.8万辆,混动车型为14.94万辆,混动车持续升温。此外,比亚迪海外销量连续3个月超过3万辆,2023年全年累计销售24.28万辆。

紧随比亚迪,理想、广汽埃安进入第二梯队,埃安12月销量为45947辆,全年累计销售48万辆。

广汽埃安

埃安在年初设立了50万辆的目标,并朝着60万辆冲刺,不过从目前来看,还差2万辆才完成目标,其实埃安单月销量基本上都在4万-5万辆这个区间徘徊。

在金九银十的两个月,埃安销量还下滑,或许埃安有较大一部分销量来自B端,随着网约车、出租车市场需求量消退,埃安销量可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理想汽车

理想12月销售50353辆,全年累计37.6万辆,这个成绩确实“理想”,全年单月销量基本都在4万上下,稳中有进。

前几年增程式技术其实并不被“看好”,很多人都说它是一种“落后”的技术,但没想到,随着增程式技术不断完善,它的优势逐渐被熟知,多家车企也开始采用增程式技术。这让理想汽车一跃成为新势力车企销量王。

进入销量第三梯队,竞争更为激烈,华为问界、小鹏、蔚来、零跑等新能源车企12月销量几乎都在2万辆上下浮动。

蔚来汽车

其中蔚来12月交付量为18012辆,相比2023年全年来说,这个销量还不错,但遗憾的是,蔚来在年初也设立了销售25万辆的目标,然而全年实际完成16万辆,距离目标还较远。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在上半年销量有些惨淡,但进入下半年开始回升,12月销量为2.01万辆,全年累计销量14.16万辆,同样,小鹏年初设定了20万辆的目标,距离目标还是很远。

零跑汽车

零跑汽车在2023年的表现不错,尤其进入第四季度,有了降价活动,12月交付1.86万辆,全年总销量14.42万辆,但仍然没有完成年初设定的20万辆目标。

极氪新能源

极氪12月销量为1.35万辆,全年累计销量为11.87万辆,年初设定了14万辆目标,依然没有完成。

哪吒汽车

哪吒汽车的销量有些出乎意料,在年初设定了25万的销售目标,下半年单月基本都在1.2万左右的销量,没想到12月销量断崖式下降,仅为5135辆,全年累计销量12.75万辆,只完成了目标的50%。

华为-问界

问界在2023年算是脱颖而出,一路飙升,12月销量达到2.45万辆,当然这功劳还在于问界M7,12月单车销量2.06万辆,全年累计销量为9.44万辆。

在车企公布的2023年销量目标中,上汽目标为600万辆,2023年,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12.3万辆,比亚迪之后就到了上汽集团。从上汽公布的销量来看,1月-11月底,累计销量为438.39万辆,显然目标未完成。

其次是比亚迪和东风集团,目标都是300万辆,1月-11月底,东风集团累计销量达191.6万辆,距离300万辆的目标,相差甚远。

接下来到了长安汽车,2023全年销量目标为280万辆,广汽集团的目标是力争超过260万辆,吉利汽车2023全年销量目标165万辆,长城汽车2023全年销量目标160万辆。

其中长安全年销量超255万辆,吉利全年累计销量为168.65辆,广汽预计总销量为250万辆,有意思的还是长城汽车。

在2021年,长城汽车提出2021-2023年的股权激励计划,这三年的考核目标销量分别不低于149万辆、190万辆、280万辆,在2021年销量约128.1万辆,2022年总销量约106.7万辆,但前两年均未完成目标,而且相差较远,于是2023年的目标降为160万辆。

但从此前公布的销量来看,长城1月-11月总销量为112万辆,那意味着160万辆的目标依旧未实现,下滑的销量中,主要来自哈弗品牌,要知道,前几年,哈弗H6单月销量高达8万辆,自2022年陆续掉到单月销量在2万辆左右。

在2021年6月,长城魏建军曾称,到2025年长城全球销量要达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也就是说2025年,长城汽车要完成320万辆的新能源销量目标。但从目前来看,不容乐观!

综上所述,在主流的车企中,差不多有70%以上都完成不了预定销售目标。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增速确实很快,但从销量来看,主要还掌握在比亚迪手中,一年超300万辆。

根据乘联会的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达到850万辆,这就意味着有三分之一的销量都被比亚迪占了,再加上吉利、广汽、上汽、长安、长城等传统车企的销量,可想而知,新势力造车的竞争有多大。

当然了,竞争是好事,历史无数次地证明,只有保持足够的竞争,才能加快新技术进步,消费者才能得到实惠,是不是这个理?

0 阅读:183

车主有料

简介:一个有深度、有温度的汽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