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弃子:鸿门宴上一个可悲的跑龙套

太宗悦史 2024-03-25 13:17:29

01

要说到中国的历史上哪一场饭局最为出名,这一场饭局一定是鸿门宴。毕竟鸿门宴这个饭局已经成为一场不怀好意的饭局的代名词。

而如果叫人们说出一位鸿门宴上的人物,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要么是鸿门宴的主办方项羽,要么是鸿门宴的参与者刘邦。

又或者是在鸿门宴上生吃猪腿肉,大显身手的樊哙,以及坐在刘邦旁边,叫刘邦赶紧离开鸿门宴的张良。

但其实他们这四位都没有一位那么重要,这一位就是曹无伤。

项羽为什么举办鸿门宴?因为他要试探清楚刘邦到底是什么想法。

如果刘邦执意要跟他对着干,那么他就要与刘邦不死不休,而刘邦如果向他臣服,他就放过刘邦,这就是鸿门宴的意义。

要知道,当时的他可是诸侯的盟主,天下诸侯,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而刘邦只是天下诸侯中的其中一个,他是凭什么判定刘邦是站在反对他的那一边的呢?

原因很简单,他项羽为什么会出现在中原战场?还不是因为要灭秦。

现如今秦国的两大主力长城军团、章邯兵团都已经接连消失,你说他项羽下一步该干什么?当然是进入关中。

如果不进入关中,如何证明灭秦是胜利的?

但是刘邦却拒绝让他进入关中,因为刘邦清楚,项羽一旦进入关中,关中将来一定不属于他。

因为按照怀王之约,谁先进入关中,谁就是关中王。

但是项羽却没有经过他的允许,以及楚怀王的允许,就将关中分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

你说就这种情况,他要是进入关中,你说会发生什么?

要知道,关中可是秦国的根据地,当年的秦国为什么能统一六国?首先,它有关中、成都这两大平原。

当然,有平原只能说明你有足够的耕地,并不能说明这个耕地能起到收成作用,而秦国也考虑到这一点。

因此,他们不但有耕地,还有人工河流,这两条人工河流就是都江堰、郑国渠。有这两条人工河流的存在,秦国根本就不愁粮食。

其次,当时天下的哪一个关口最难攻克呢?就是秦国的函谷关。

因为函谷关就是如同大山中的一条裂缝,别说攻打,你挤都很难挤进去。

这也是为什么六国的诸侯不止一次联合攻打秦国,但结果是什么呢?都只能在函谷关外望而兴叹。

最后,秦国远离中原地区,虽然这样会带来文化上的落后,但有的时候文化上的落后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强弱,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是武力值。

就比如当年的蒙古,你说他的文化能比得过中原王朝吗?肯定比不过,但是他却能横扫中原王朝,当年的秦国亦是如此。

文化上的落后造成秦国的百姓普遍比其他国家的百姓更加的野蛮,而野蛮人相比于文化人到战场上肯定是更加的勇猛。

文化上的落后带来的优势并不止这一点,还有另一点,这一点就是秦国的百姓相比于六国的百姓更加的抗造,说简单一点就是更加的吃苦耐劳。

当年秦国能统一六国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三个基本盘,这三个基本盘落到任何人的手中,这个任何人都有可能再一次统一六国。

你说有哪一个诸侯会不对秦国虎视眈眈。

现如今项羽主动提出将秦国分封成三块,诸侯肯定是乐于接受的,但他刘邦这个既得利益者却是不能接受的,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坚守秦国。

原本他坚守秦国的这个策略就已经引起项羽的愤怒,而他的下属曹无伤还拱了一把火,向项羽告密。

说他首先要成为关中王,其次要将关中的财宝全部占为己有,最后要立子婴为相。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这三点哪一点都是踩在项羽的痛点上。

首先,项羽已经将关中分封出去,你刘邦要成为关中王,岂不是说明你刘邦要让我项羽丢脸?

其次,关中的财宝是秦国当年搜刮过来的,而秦国是什么国家?是带有罪恶的国家,他的财宝,你刘邦竟然敢一个人全部独吞。

最后,子婴是谁?那可是秦国的王室,你竟然想立他为相,难不成你忘记了当年楚国是怎么灭亡的?六国又是怎么灭亡的?

别说是项羽,就算是任何一个人知道刘邦即将要做的事情,都是怒不可遏。

毕竟如果往严重了说,这已经是站在诸侯的对立面,你说项羽能放过他们,肯定不会。

而这个曹无伤,为什么要在刘邦的背后来一下呢?因为他背后那一群姓曹。

02

《史记·高祖本纪》关于曹无伤背叛刘邦的说法是,曹无伤要项羽封他成为诸侯。

“欲以求封。”

但这种说法明显有问题,你试想一下,就曹无伤一个左司马举报刘邦,项羽给他封侯,可能吗?

要知道,跟随项羽打天下的将军仅仅只有一个封了侯,这一个就是英布。

他曹无伤算哪根葱,项羽会给他封侯,他不是做梦吗?

更何况,左司马这个职位在刘邦的阵营里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职位。

因为他管理的仅仅只是军队秩序而已,类似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听着挺唬人,其实在高层根本说不上一句话。

就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人,项羽是肯定不可能将他当成一回事的。

而后来事实证明,项羽的确没有将他当成一回事。

由于刘邦歪打正着,无形之中将曹无伤安排给他的三大罪状全部驳了回去。

刘邦原本是打算将关中据为己有,同时也将关中里的一切据为己有,要不然也不会选择当天就住在咸阳宫里面。

但由于当时天下局势尚未稳定,况且关中这个地区太过于敏感,要是稍微不注意的话,将会出现各种不安定因素。

因此,他选择将关中里的一切全部封存起来,自己则回到军营中居住,正是这一个决定,导致曹无伤的那三个罪状明显是那么的无力。

而项羽为了避免尴尬,要知道,当年的他与刘邦可是结拜兄弟,直接就将曹无伤供了出去。

这样一来,基本上可以判定曹无伤必死无疑,也间接证明曹无伤在项羽那里根本无足轻重,更加能说明项羽根本不可能给曹无伤封侯。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又要冒着生命危险背叛刘邦呢?因为他身上系着的,不是他曹无伤的身家性命,是曹家的身家性命。

将时间往前推,推到刘邦起义的初始阶段。

当时,沛县推选出来的带头大哥并不是刘邦,而是萧何、曹参。

因为这两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碾压刘邦。

首先,他们是沛县最上层的官吏,一位是仅次于县令的二把手,一位是司法界的第一,而刘邦最多也就是一个派出所的所长。

其次,当时当官有两关,第一关是你通过国家的考试,第二关是要有足够的声望。

第一关简单,第二关难,因为你的家族在当地要是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声望想都别想。

而萧何、曹参能坐到那个位置,已经足以说明一切。

别忘记,沛县的县令原本是打算与刘邦一同反秦朝,但是却突然间反悔,将城门大关,甚至还要将劝他反秦朝的萧何、曹参杀掉。

幸亏这两位人脉广,消息灵通,当天就跳下城墙,跑出城。

而当时刘邦的手下不到一千人马,要攻克沛县,无异于痴人说梦。

因此,他要求沛县里面的百姓与他一同攻克沛县。

给出来的解释是,陈胜吴广已经起义,而起义军已经逼近秦朝的都城咸阳,你们要是再不起来起义,将来起义军杀到,你们得想想后果是什么。

正是因为刘邦这一番话,百姓与他里应外合,攻克沛县。

但难道真的就这么简单?肯定不是。

要知道,就算到清朝,朝廷都已经在割地赔款,但百姓却是一问三不知,你说秦朝的通讯能发达到这种程度,可信吗?不可信。

更何况,沛县的县令面对百姓有着绝对的震慑力,如果没有一个人带头,他们是肯定不会揭竿而起的,这个带头的人是谁呢?很明显就是萧何、曹参的族人。

也正是因为萧何、曹参在当地的族是大族,他们才不敢担任起起义军首领这个角色。

因为一旦担任这个角色,起义失败的话,他们整个族都会遭到屠杀。

因此,他们将首领这个角色让给刘邦。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史记·高祖本纪》

而曹无伤与曹参一样,也姓曹,又是一同出自于沛县,也是跟随刘邦最早起家的一批沛县功臣,你说他与曹参没有关系,可能吗?

要知道,最初的刘邦人马连一千都不到,而他将这一部分的人马一部分留在沛县镇守,一部分带着出去闯荡。

你说这两部分人哪一部分最受信任,当然是后面这一部分更加受到信任,要知道,萧何、曹参都在其中。

最主要的是,曹无伤也在其中,再综合上面提到的,说这是巧合,可能吗?明显不可能。

而他之所以背叛刘邦,就是曹家两面压宝的结果。

如果项羽真的攻打进来,他曹家起码有一个人是对面的功臣,能对项羽后续的清理行动起到阻止的作用。

不过可惜的是,项羽没有攻打进来,甚至还将曹无伤供出来。

而曹参肯定不能出来帮曹无伤说话,毕竟他这种行为是上不了台面的,要是将曹家牵扯进去,那简直是得不偿失。

因此他只能成为弃子。

03

其实别说是曹无伤,当时的任何一个人都清楚,就算有人背叛刘邦,项羽也不会给他封侯,甚至连给他赏赐金子的可能都没有。

要知道,项羽兵临函谷关下,发现函谷关竟然有大军镇守,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当即就发兵攻打函谷关。

而当时的刘邦对此没有任何的防备,也没有亲自前往前线指挥,结果当然就是函谷关被破。

而函谷关被破,对于秦国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诸侯的铁蹄随时可以踏进咸阳。

有的人或许会说,战国初期,函谷关不是魏国的领土吗?当时的魏国怎么不把秦国灭掉呢?

要知道,那个时候秦国的都城不是在咸阳,而是在雍。

既然如此,刘邦将都城往后迁不就行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要知道,秦国当年迁这个都城用了秦孝公半辈子的时间,而秦国整整六代君王的积蓄,都在咸阳。

别说其他,就刘邦将这六代君王的积蓄全部拉到其他地方,别说一两天,就算给他半个月的时间,他都拉不完。

而以项羽当时的实力,一天的时间就足以平推到咸阳,这一点就连刘邦自己都承认。

你说就这种情况,他曹无伤背叛刘邦,这不就是相当于锦上添花吗?

而他项羽对于爵位的吝啬,官职的吝啬,可谓是出了名的。

当年的韩信就曾评价项羽,他封赏一个人简单要将封赏的那一张名单都给磨破,为什么呢?因为不舍得封赏。

“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面也已经提到,跟随他打天下的将军,他只封了一个英布,这也间接证明韩信这一句话的真实性。

就这种类型的人,你指望他重赏曹无伤是不可能的。

但要是指望他在不损害到他自己利益的情况下,卖你一个人情,这是可能的。

这也就导致曹无伤只能铤而走险。

04

其实类似于曹无伤这种类型的角色,在大家族里可谓是屡见不鲜。毕竟一旦出现乱世,大家族往往是牵扯到里面最深的存在。

而谁都无法保证哪一股势力在将来会夺取天下,但是你一旦站错队的话,连同你的家族到将来都会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清算。

因此,大家族往往都是一个成员站在那一边,一个成员又站在这一边。

就比如“王与马共天下”的那个王家,王敦、王导都是王家的直系成员,但是他们这两位站的却是对立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个举动,他们王家才不至于被司马家清算。

这就是大家族的无奈,个人的利益永远比不上家族利益。

0 阅读:6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