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会不自量力的造反?

太宗悦史 2024-03-28 12:31:39

01

公元前338年,商鞅在商於之地起兵造反,而他造反的结局是完全可以预见的。

因为商於之地并不是位于秦国的都城咸阳附近,而是位于秦国的边境附近。

后来张仪要割给楚国的商於之地就是商鞅的封地。

你说距离都城如此之远,而他又仅仅只是一地的封君,他拿什么去跟秦王抗衡。

但他依然就这么去做,很明显,这就是异想天开。

而商鞅通过变法将秦国变成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你要说他是理想主义的话,谁都不会相信。

既然如此,他为什么还会出现如此愚蠢的错误呢?要知道,他后来被车裂、灭族就是因为造反这个举动。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

其实他也不想造反,但奈何当时的他已经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只能搏一搏,说不定单车变摩托。

02

春秋时期整个社会是以贵族为主,而到战国时期,虽然已经从争霸变成兼吞,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已经出现一个新的时代。

但是社会的基调依旧没有变,还是以贵族为主,因为下层对于上层的通道是关闭的,也就是没有任何上升的机会。

毕竟你要是想上升,首先就要读书,而就算是到清朝,整个男性的识字率也不到百分之五十,你说战国时期识字率得低到什么程度。

更何况,就算你能读书,想要上升,那也是痴人说梦。

因为当时是世卿世禄制度,也就是一个人的父亲担任什么官职,他的儿子就是什么官职,一个人是什么爵位,他的儿子就是什么爵位。

就这种情况,就算你再有能力,要到朝廷当官,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一辈子顶破天,也就是一个基层官员。

如果说这一套放在春秋时期,那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春秋时期讲究礼法,国家与国家之间打仗不讲什么尔虞我诈,都是面对面的冲锋。

而且就算一个国家打败另一个国家,也不会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吞并,而是会强迫那一个国家当他的小弟,春秋五霸就是这么诞生的。

但是由于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意识到,国力的基础是版图。

如果你的版图小,就算现如今能称霸,将来也一定会被打压下去,要想持续的称霸,就只有扩张自己的版图。

到战国时期,这种观念彻底在整个社会里铺开,这也就标示春秋时期的那一套已经行不通。

如果上层的人才再不流通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灭亡只是迟早的事情。

因为你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无论如何都能身居高位,那你说这个人会努力吗?肯定不会。

这也是为什么法家变法第一个触及到的就是贵族的利益。

因为他们要打破由贵族垄断的上层社会,将一个社会的人才最大化,商鞅变法亦是如此。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二十级军功爵制度,因为这一个制度,百姓有了上升的通道。

当然,大部分的百姓只能上升到四级的不更,因为这一级的官员你不需要识字,只需要执行上级的命令即可。

但到了第五级的大夫,就必须要识字,因为你已经步入统治阶层,而能到达第五级的,基本上还是贵族阶层。

那为什么还说商鞅打破了贵族阶层的垄断呢?因为贵族也分类型,一种贵族是有封地的贵族,而另一种贵族则是没有封地的贵族,就类似于后来的地主。

真正对国家造成威胁的是那种有封地的贵族。

因为这种贵族一般都能在朝廷里说得上话,而类似于地主的那种贵族在朝廷说不上话,就比如白起。

他的祖先就是从楚国迁到秦国的公孙胜。

当然,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主动背井离乡,他之所以背井离乡,是因为他在楚国谋反,结果以失败告终,只能逃离。

你说就这种贵族,他能在朝廷里说得上话吗?肯定不能。

而他之所以后来能成为四大名将之首,就是因为通过二十级军功爵制度一步步高升,得到大秦宣太后的弟弟魏冉的推荐,才能成为一代传奇人物。

小贵族的上升,也就代表着传统贵族的失势,但朝廷的位置是固定的,商鞅是怎么将传统贵族拖下来的呢?

他规定,无论是什么贵族,都需要从头再来,如果不能在战场上立下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匹配的战功,那就不能继承先祖的官职、爵位。

有的人或许纳闷,就算不能继承又怎么样呢?人家靠着先祖留下来的财产,不一样能坐吃山空?

要清楚,在当时一个人能享受到的待遇是有规定的。

你一个原本的贵族,因为没有在战场上立过功而丢失官职、爵位,但还要保持之前的待遇,恐怕就得有牢狱之灾。

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你已经不是贵族,你要是再敢住在贵族住的房子里面,那就是犯法。

而你家里的仆人要是依旧保持着之前的数量,那也是犯法的。

就连你衣服所用的布料,要是再跟之前一样,那也是犯法的。

你说就这种情况,贵族能不痛恨商鞅吗?毕竟人家原本生下来就是享福的命,但结果到商鞅这里还得到战场上拼命。

这也是为什么商鞅变法遭到贵族势力的强烈反扑,就连太子也被裹挟了进去,故意犯法。

秦国以法立国,要是换成一般人,肯定是要处罚的,但由于太子是储君,如果处罚太子的话,那么就会动摇到国本。

所以,将这个处罚的人选定成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

公子虔被割掉鼻子,公孙贾被在脸上刺青。

“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史记·商君列传》

要知道,这两位能当太子的老师,名字的前面有是公子,又是公孙,足以说明他们在秦国的地位属于最上层。

而他们所受的刑罚又是最耻辱的那一种,公子虔甚至整整八年不出门,你说要是秦孝公一死的话,这一群人能放过商鞅吗?肯定不会。

03

以商鞅的水平来说,他是肯定能预料到自己的未来,事实也是如此。

要知道,一般人出门,也就是坐一台车,又或者骑一匹马,身边再带上几个随从。

但是他商鞅出门简直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浩浩荡荡。

一出门就是不下于十五辆马车,三百名士兵跟随。

如果说是偶尔,那可以理解,但是他天天这么干,这就很难理解。

“君之出也,后车十数,从车载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史记·商君列传》

难不成他是在炫耀?明显不是,毕竟一天要带这么多人出门,别的不说,就只说这个集结的时间都会相当的漫长。

更何况,炫耀的人物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出现过,但就这种炫耀法,在历史上只有他商鞅。

既然不是炫耀,那是什么呢?是保证人身安全。

因为传统贵族对他一直虎视眈眈,他要是敢孤身一人出门的话,贵族当即就要了他的命。

因为当时秦国变法的核心人物只有两个,一个是秦孝公,一个是商鞅。

要是将商鞅拔掉,以秦孝公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变法,因为你作为君王不可能一边自己下达命令,一边又自己去实施命令。

要是这样的话,你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得不断地工作。

而且,你作为君王,如果这样去做的话,那不是相当于掉价吗?

这也是为什么秦孝公从来没有批评过商鞅的这种行为。

而在秦孝公去世的第一时间,当时朝廷还没有做出任何对于商鞅的处罚决定,但是商鞅却已经跑到魏国的边境,准备溜到魏国。

但由于他当年不讲武德,在与魏国公子卬的作战当中,将公子卬骗到自己这一方的阵营绑架,以至于魏国接连战败,丢失河西之地。

“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史记·商君列传》

公子卬为什么能被他骗到他那一方的阵营呢?因为他当年在魏国工作,与公子卬是好友。

原本公子卬以为在酒桌上就能将战争问题解决,但不成想,他商鞅竟然这么龌龊。

这也就导致魏国从上到下都对商鞅一致的反感。你说魏国人能允许他在魏国吗?

而他打算出逃魏国的这个行为,给了传统贵族打击他的口实,因为他的这个行为可以解释成叛逃。

既然如此,出兵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他要举兵造反。

而他一举兵造反,这件事情也就再也无法挽回。

有的人或许纳闷,他为什么不在秦孝公在世的时候逃到其他的国家呢?

因为他当时在秦国可是仅次于秦孝公的存在,你说就这种权势,他要是逃到其他的国家,还能享受的到吗?肯定享受不到。

更何况,他处在边境地区,如果要逃到其他国家,那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提前跑?倒不如等到秦孝公去世再跑。

但天算不如人算,以他商鞅的才华,竟然被魏国拒之门外,也算得上是报应。

04

传统贵族打的算盘是先将商鞅打倒,再将商鞅变的法打倒。

但是随着商鞅之死,他们却发现这一切根本实行不下去。

因为商鞅变法是有利于国君的,毕竟贵族的势力越大,也就代表国君的势力越小,你说有哪一个人会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更何况,当时的秦国已经出现另一批贵族,这就是军功贵族。

朝廷不再是原来的那个朝廷,属于传统贵族的朝廷已经出现一股势力与他们相抗衡,你说他们还能裹挟着国君前进吗?肯定不能。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属于传统贵族的时代已经过去。

2 阅读:1549
评论列表
  • kevin 10
    2024-03-29 13:14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 2024-04-10 15:02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哭笑不得]

太宗悦史

简介:历史中有我们的人生,有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