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50万,房产1500万的大厂员工,竟不如二本毕业的副镇长?

木木故事 2024-04-13 02:46:17

许多年前就曾有人说过,检验一个人社会地位最直观的方式就是参加同学聚会。

曾经的同窗都是孑然一身的走出象牙塔,可是用不了几年时间就已经是隔山隔海,有的风生水起,有的落寞困窘。

再相聚的时候也早就不是当年模样,同学会也不是简简单单的忆往昔同窗情谊,而是变成了赤裸裸的社交工具。

有人觉得只有腰缠万贯身价百万的时候才有底气参加同学会,总要是一身名牌,开着豪车,大手一挥提前买单,这样在同学中间才有面子,才算是成功人士。

但年薪、房子、车子真的是检验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么?真实情况或许不是这样的。

互联网大厂一位员工就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他在杭州年薪150万,有一处价值1500万的房子。

原本以为自己这样也算是成功人士了,可前不久他去参加了一场同学会,大家给同学们毕业之后的发现做了排序,结果网友只排到了16位。

而在场最有排面的却是一个二本毕业的副镇长,还被安排坐在了主位上,席间各位更是频频敬酒,网友当场就感受到了互联网打工人的悲催地位。

网友的帖子激起了很多互联网打工人的共鸣,原来不少人也都曾经或多或少在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和其他社交场合中被忽视,原本以为工作赚钱就能衣锦还乡,但到了酒桌上却发现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其实,问题的关键首先就在于互联网工作性质与某些社交场合本来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互联网属于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本质上专业性较强,所属行业领域也更为清晰准确,发展前景对标社会经济宏观发展趋势。

这就导致从业者的社会属性局限在行业领域之中,与之相似的还有一些尖端技术人才,冷门学科精英等。

这类人群,虽然收入可观、身价不菲,但是离开自己的行业领域之后,外人无法共情这种成功和收获。

所以,当网友在一个非互联网行业也无人定居深圳的同学会上,讲自己年薪150万有一套价值千万的房子,对于在座各位来说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就只是一个数字,你既不会借钱给他们,也不会把房子给他们住,你的互联网工作经验和社会圈子他们也够不上,所以在这个社交场合上自然排不上位置。

反观这位仅仅二本毕业的副镇长,其收入可能不及程序员十分之一,但是他的社会属性却是多维的,说白了他能给别人办成很多事儿,也能让很多事儿办不成,有些别人办着很复杂的事儿,到他这儿就是一句话的事儿,他的社会资源是不能用货币价值去衡量的。

这样一位副镇长每天都有不少人想要跟他攀上关系,而作为老同学们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学会就是建立关系的最好途径,自然就是众星捧月的角色。

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这位副镇长离开老家,想要到深圳买栋房子定居,恐怕这辈子都不可能,因为在不犯错误的前提下靠死工资可攒不下那么多钱。

所以,程序员和副镇长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里,本质上不存在可比性,更不能就靠一个同学会去定义二者的社会地位。

这样的同学会其本质已经发生改变,同学们的态度也不过就是从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罢了,也不至于上升到是非对错的层面上。

最主要的还是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工作与时俱进的学习提高,在自己专属的领域里不断进步,从技术领域和项目发展上实现自身价值。

而不是在这种无效社交中自我怀疑甚至是内耗,有些关系表面维持就好,真不用太较真。

0 阅读:0

木木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