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整到现在,这3个问题该知道答案了,放弃不切实际的遐想吧

海蓝聊房 2024-04-02 12:19:42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阳春是凉了,原本满怀期待,结果反手就被打了一巴掌,不少人对楼市能否企稳都打上了问号,再加上有些人把销售不佳的楼盘无限放大,搞得大家更没信心。对于后者,北京日报的话就很“应景”:别用特例唱衰北京楼市。

其实在现阶段,大家心里疑惑的问题就那么几个,楼市还能企稳回暖吗?怎么判断企稳回暖?企稳后自己的房子是跌是涨?接下来,就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楼市还能企稳吗?

诚然,1~2月的销售数据很拉垮,3月还没出来,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各市都延续着2023年的下行趋势,不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整体上都在以价换量,面对数据,大多数人对楼市没信心是正常的。

可楼市不单是银行、购房者以及开发商这三者之间的游戏,国家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很显然,国家就是要救市,而且力度在不断加大。对于这一点,大家是没有争议的。

救市既然是国家要做的事情,那么肯定会做成,所以说企稳回暖是必然的结果,当然了,本轮调整比以往更“生猛”,因此在政策上要打组合拳,从目前来看,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常规利好政策刺激需求端。

比如降低首付比例、下调贷款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第三套房允许贷款、逐步放开限购等等。

2、从土地和房子入手,消化库存,努力做到供需平衡。

从长期来考虑,“人房地钱”四要素联动机制是控制供需最好的手段,然而在现阶段就算是建立好了,也只能控制库存新增,对现有库存的消化作用并不强。

因此需要其他方式,比如城中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城镇化,这三项工作都涉及到拆迁,通过补偿,居民手里有了钱,自然会去买房,不论是消化库存还是刺激楼市,作用都很明显。

此外,天津、成都、青岛、重庆、福州、长春、郑州和济南这8个城市已经开展“收购库存房转保障房和长期租赁房”的试点工作,还有很多城市开展以旧换新来释放改善需求,如果效果好,很可能在其他城市继续推进。

3、通过融资协调机制和土拍拉动市场预期。

通过融资协调机制来支持房地产项目,不仅减轻了开发商融资压力,还能保证把一套完完整整的房子交到购房者手里,说实话,这比什么都重要。一方面做到保交楼,另一方面,开发商有了资金,会不会撤掉一部分“打折促销”的楼盘呢?我认为是有可能的。

土拍方面,从去年后几个月开始,各市就已经出现高溢价的地块,今年亦是如此,比如合肥首轮土拍,最高溢价54%,杭州的滨江西兴某地块溢价23.6%,此外像苏州、厦门和宁波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截止到3月26日,第一季度全国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0.4%,楼面价同比增长了23.5%。

要交楼有交楼,要土拍有土拍,这些传递出来的都是积极信号,对楼市自然是有提振作用的。

以上政策有效果吗?肯定是有的,在这些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市场肯定会企稳回暖,但关键是需要时间。

第二个问题,该怎么判断楼市是回暖还是变得更差了呢?

如果要细说,判断的指标实在太多太多,而且看得越多,脑子就越乱,就拿销售数据和开发商投资金额来说。

1~2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销售额下降29.3%,降幅大幅扩大;同时,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降幅收窄。两组数据,一个是扩大,一个是收窄,一个往坏的方向发展,一个往好的方向发展,越看越乱。

所以说,对普通人而言,与其关注那么多数据,还不如只关注一点:所在城市的去化周期。

去化周期很好理解,就是用当前新房的库存量去除以此前12月的月均成交量,这个数据可以在当地的【网上房地产】官网查到。

具体来说,大多数城市的供需平衡线是10~12个月,如果去化周期大于这一区间,可以简单理解为房子库存大,市场是买方市场,开发商想要尽快把房子卖掉,只能降价销售。

反过来,如果去化周期低于这个范围,那么当地可能是供不应求的情况,房子少,买房的人多,这个时候就成了卖方市场,开发商会撤掉之前设下的折扣,房价可能涨上去。

有些时候,其实越简单越好,与其整日追着销量销售额这些数据,还不如专心看看去化周期。

第三个问题,楼市回暖后,我的房子会涨价吗?

决定房产价值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点:

第一点是在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会怎么发展。

对此,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走“市场+保障”的供应体系,其中的市场,又强调要建设好房子,暂且抛开配套不论,好房子最基本的要求是更好的质量、更好的服务。就像深圳取消“7090政策”、部分城市修改容积率规定、取消土拍限价,这些举措明显是在给好房子铺路。

第二点是自己房子的实际情况。

从央行早些年的调查报告来看,相当大一部分城镇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除了自住外,其余的房子要么用来租,要么用来卖。

换而言之,这些房子与自己实际所住的房子相比,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自己都不喜欢,也不见得在别人眼里多受欢迎,而且它们在面对市面上新出现的高品质住房是更不够看,除非拥有极大的优势,比如学区,否则只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嫌弃。

现在网上有不少标题是“超高层住宅在未来不受待见”的文章,文章中分析超高层在出行、拆迁、紧急情况逃生、电梯维修上的弊端,这些固然有道理,但其实更关键的,还是上面提到的政策,在低密小高层面前,高密度的超高住宅没有还手之力。

0 阅读:126

海蓝聊房

简介:说说房产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