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开发塔里木,一大学生写诗这样描写地窝子,周总理看了叮嘱张仲瀚:要关心群众生活

修为之士 2024-05-05 16:28:14

1949年的冬天,二军五师抵达南疆重镇阿克苏后,立即开展了大生产、减租反霸、建立政权等重大行动。二军五师就是原开发“南泥湾”的八路军三五九旅。

阿克苏垦区是兵团在南疆的最大垦区,

驻阿克苏的二军五师师部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

1950年年初,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指战员们冒着严寒开挖胜利渠。

离阿克苏城西50多公里的沙井子,成为五师十四团三连的屯垦点。

经过数千战士的艰苦劳动,1954年8月,胜利渠引来滚滚清泉,沙井子掀起了大规模开发热潮。

1956年全长102公里的胜利渠延伸到哈拉库勒,《胜利渠之歌》唱到“胜利渠水哗啦啦流下来胜利的花儿永远开不败。胜利渠,我们开,胜利的花儿我们栽。渠水年年流花儿开不败。”

农一师一团、二团、三团一字排开,开荒造田,挖沟排碱,种稻洗盐,推广植棉。

40年后改地名为“金银川”。金为水稻,银为棉花。富庶之地闻名遐迩。

1956年4月,三五九旅老战士、时任兵团副参谋长的陈实,老红军、时任农一师师长的林海清,三五九旅老战士傅丙申,率领专家踏勘塔里木河流域。

苏联专家曾预言:“塔里木河是中国的尼罗河,将成为大型粮棉生产基地。

6月,副师长莫我若带队第二次踏勘塔里木河。莫我若和傅丙申到胡杨深处河边渡河无舟,就找了一截掏空的木头下了河。

不料被激流冲走,漂到天快黑时搁浅岸边。他们又饿又累,幸亏遇到一位维吾尔族牧民给了他们几个萝卜,又带他们走出原始胡杨林回到宿营地。

10月,600多人的勘测大队,第三次进入塔里木河流域,开始全面测量规划设计工作。

三探塔里木取得重大成果,为开发塔里木积累了宝贵的水文、地形、地质气候等科学资料。三五九旅老战士傅丙申参加了三次踏勘。

1958年,一场大规模进军塔里木的战鼓擂响了。时任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召开部局长会议作出决定开发塔里木,创建塔里木农垦大学,并亲自兼任校长。

张仲瀚、陶峙岳等兵团领导同志深入开发第一线,鼓舞士气,指导工作,2.16万人的开发大军进驻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三五九旅老战士成为这支大军的领导骨干。

温玉标是1929年参加红军的老战士,参加过南泥湾大生产、延安保卫战、解放大西北等战斗。进军塔里木时已 62岁。他坚决拒绝上级照顾,去创建新农场。

张耀奎是三五九旅有名的“朱德神枪手”“贺龙投弹手”、“大生产模范”。解放战争中受过重伤,失去胰脏,每天要打胰岛素才能吃饭。

在兰州住医院,医生说他的病5年之内可以控制,以后就难说了。他一听立即返回塔里木开发第一线,投入开荒战斗,当时的拓荒者有的搭草棚子,有的住地窝子,有的露宿胡杨林,吃的盐水煮麦

粒。

战士编的快板书“野麻当成钢丝床,吃根咸菜似香肠,天为帐,地当床,喝口开水赛鸡汤。哪里困难哪里去,塔里木人最坚强。”

有位大学生写诗吟地窝子“新疆好新疆好,住的楼房三尺高。下面顶了四根棍,上面铺着芨芨草。”一传十,十传百,有人抄录下来寄给周恩来总理。

开国总理日理万机,竟然记住了这首打油诗。有一次见了兵团的同志,问及此事,叮嘱张仲瀚政委要在开发生产的同时,关心群众生活,早日搬出地窝子。

1963年,一个震撼人心的口号“把青春献给塔里木”在黄浦江畔响起。

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城市知识青年支援边疆。王震亲赴上海作动员报告,他鼓励广大青年继承发扬“南泥湾精神”到“解放军部队当生产兵”。

三五九旅719团团长、兵团副政委张仲瀚在文化广场作长时间的革命传统报告,随后放映艺术纪录片《军垦战歌》。

三五九旅的“南泥湾精神”兵团屯垦成边的伟大事业激励着上海支边青年“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争先恐后报名支边。

到1966年,短短3年,农一师的上海支青达45402人,其中16至25岁38366人,占93.8%。大多数支边青年是稚气未消的少年、朝气蓬勃的青年。

他们和老红军老八路一起给“死亡之海”带来极强烈的生命活力。一个个现代化军垦农场崛起,应奋、鱼珊玲……一个个先进青年的名字出现在全国的大报大刊,在亿万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

推荐阅读:

1952年,新疆部队整编,为能到生产部队一位战士偷偷将自己的右手食指砍掉,结果如愿以偿

198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后为啥名称前面少了“新疆军区”?看完明白了

新疆兵团为啥又被称为“中国新建集团”,它是怎么来的?看完明白了​

0 阅读:10